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颗粒管型

增加 2,083 位元組, 4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颗粒管型'''的常见程度仅次于透明管型,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或者透明管型之中包涵血浆蛋白(如白蛋…”
'''颗粒管型'''的常见程度仅次于透明管型,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或者透明管型之中包涵血浆蛋白(如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聚集体之后,均可形成颗粒管型。<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39665199 尿常规中这几项异常,有意义吗?要不要处理?(下)]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0ab619963a0c80f1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颗粒管型为肾实质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蛋白上形成的,颗粒总量超过管型的1/3,可分化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不过,这种分类并没有诊断意义。开始时多为细颗粒管型,在肾脏停滞时间较长后,粗颗粒碎化为细颗粒。

1、粗颗粒管型,在蛋白基质内含有较多粗大而致密的颗粒,外形较宽易断裂,可吸收色素而呈黄褐色,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2、细颗粒管型,在蛋白基质内含有较多的细小而[[稀疏颗粒]],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颗粒管型与透明管型相比,颗粒管型通常更像雪茄形,且折光指数较高。颗粒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意味着慢性肾脏疾病;另外,与透明管型一样,亦可见于剧烈运动。

颗粒管型的常见程度仅次于透明管型,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或者透明管型之中包涵血浆蛋白(如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轻链的聚集体之后,均可形成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有时也可出现于正常人尿中,特别是剧烈运动之后,如经常反复出现,则属异常。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1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