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781
次編輯
變更
無編輯摘要
|}
'''东莞市中堂镇中心小学'''2006年为创建 [[ 教育 ]] 强镇,实施联合办学,投资3千多万元,在学校北区西侧连片增地, [[ 建设 ]] 全新校园,同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校园风貌==
中堂中心小学占地总面积32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有43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教师总数112人,小学高级教师73人,占教师总数的65.2%,大专以上学历的10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5.5%。配置了电脑室、舞蹈室、美术室、语言室、多媒体演播室等40多个功能室,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配备了电教器材、 [[ 体育 ]] 器材、卫生设施、实验 [[ 仪器 ]] 等设备。建成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附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以及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所。设有先进的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电脑等 [[ 多媒体]]<ref>[https://www.sohu.com/a/334420386_120198664 给老师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搜狐,2019-08-17</ref>进入每间教室,图书室的藏书6万多册,电子读物5万多册,教师办公电脑人手一台,教辅设施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
==百年历史==
中堂中心小学前身是创办于 [[ 光绪 ]] 二十九(1903年)的东莞县立第六国民学校,校址在中堂圩字祖庙(旧镇府内),为5年制初等小学,有教师3人,学生50多人。民国初期(约1912年),改为高等小学,学制9年。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为东莞县第六小学,翌年,改学制为初小4年,高小3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学制为初小4年,高小2年。
1938年底,中堂沦陷后,转为私办学校,有 [[ 教 师6 师]]6 人,学生100多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由私校转为永宁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
1990年, [[ 学校 ]] 迁入中堂中学旧址。
==教学特色==
中堂中心小学占地总面积32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有43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教师总数112人,小学高级教师73人,占教师总数的65.2%,大专以上学历的10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5.5%。配置了电脑室、 [[ 舞蹈 ]] 室、美术室、语言室、多媒体演播室等40多个功能室,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配备了电教器材、 [[ 体育 ]] 器材、卫生设施、实验仪器等设备。建成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附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以及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所。设有先进的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电脑等多媒体进入每间教室,图书室的藏书6万多册,电子读物5万多册,教师办公电脑人手一台,教辅设施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
为了培养适应 [[ 二十一世纪 ]] 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中堂中心小学把“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的办学理念渗透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ref>[https://www.docin.com/p-801126528.html 科研兴校 内涵发展],豆丁网,2014-04-27</ref>、特色办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以“博学远志、明德求真”作为师生的座右铭,努力把该校办成一所“办学理念先进、文化底蕴丰厚、管理规范科学、教育质量一流”的 [[ 品牌 ]] 学校。
为了达成学校的发展目标,该校优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 [[ 素质教育 ]]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学校将“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理念,用高格调的学校文化,塑造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精神。实施层级目标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各项工作检查到位,责任到人。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推进 [[ 心理健康教育 ]]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定时开展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形成“螺旋式”“比较式”“三个一式”“专题式”等校本教研模式。开展课题研究,营造科研氛围。
为了培育高雅的学校文化,中堂中心小学用经典和艺术浸染学生。完善校园文化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走廊、墙壁、桌椅等每一个场所、每一件物件都充满温馨和人文关怀。充实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 [[ 图书馆 ]] ,组织学生广泛阅读,营造“书香”氛围。开展中华美文诵读活动,每天早读前十分钟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抽30分钟阅读课外书籍。班级、学校组织朗读、讲故事、演讲等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和读书交流会,掀起读书热潮。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校实施“五个一” [[ 工程 ]] ,每个学生在校六年内要达到“五个一”的目标:写一手漂亮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类绘画技艺,学会一种乐器,擅长一项以上体育项目。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不但开设绘画、书法、舞蹈、声乐、器乐、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还通过举办书法、绘画和作文等竞赛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大力开展各种艺术展演活动和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创美能力。
==教学成果==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堂中心小学“文明守纪、善教善学”的校风进一步发扬,“书香氛围”初步形成,荣获普教系统文明学校、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先进单位、东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游泳)学校、广东省无烟学校、省一级 [[ 档案 ]] 综合管理单位、市绿色学校、 [[ 交通安全 ]] 文明学校等殊荣。全体学生行为习惯良好,综合素质有一定的提高。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该校学生获一、二、三等奖的分别有5人、10人和12人,学校游泳队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比赛中,获23个奖项。在其他竞赛中,近三年,获省级奖的1人,获市级奖的20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袁素娴、邓燕玲、郭少娥老师被认定为东莞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骨干教师,袁素娴、黎玉婵老师被评为东莞市 [[ 基础教育 ]] 课程改革实验先进教师。近三年,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或基本功比赛中获市级奖的15项,论文获省级奖的1篇,获市级奖的16篇,科研课题获省级奖1篇。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