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1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牛李党争</big>'''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images01/20240103/c4a4fb88c12a4a928b6b739317519e12.pn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6.itc.cn/i…”
牛李党争</big>'''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images01/20240103/c4a4fb88c12a4a928b6b739317519e12.pn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6.itc.cn/images01/20240103/c4a4fb88c12a4a928b6b739317519e12.pn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
'''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牛李党争: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朋党之争,是中唐牛李党争。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不仅把中唐拖入晚唐,而且还毁了大量人才,最后使得晚唐几无贤才可用。那么,牛李党争毁掉的最大一位人才是谁?我以为当属家喻户晓的[[杜牧]]。<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tangchao/6277.html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 故宫历史网] </ref>
杜牧之所以今天还被大多数人知晓,是因为他的诗歌。然而当世的杜牧,却是一个政坛人物,他的理想也不在寄情山水,而在兼济天下。杜牧的祖父杜佑乃大唐名相,一生留下相当的政治业绩。但杜牧在50年短暂的生命里,不仅几无耀眼的政治作为,而且还一度迷失人格,退化为“官场变色龙”。
就杜牧的才华而言,他本可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群中,能武的甚少,而杜牧就是凤毛麟角的能文能武者。他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而且还懂兵法。杜牧对兵法,既非文人纸上谈兵,也非一知半解。如果说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是个军事家的话有些过,那么说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学家”则名至实归。然而,这个出色的“军事学家”长期困扰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难以作为。
牛李党争其实是唐朝官僚集团内部土崩瓦解的象征,尽管牛僧孺李德裕都不是酒囊饭袋,有能力有功于国家,但搁在一起,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死掐蟋蟀。牛李两大派官僚窝里死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争斗与两派官僚的命运一样变幻无常。而本来为“无党派人士”杜牧,在这种形势下,不想出局就也只能首鼠两端了。尽管他未必不想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但那毕竟是真空独立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的哲学。
在杜牧30岁左右的英年时期,曾经被牛党党首牛僧孺赏识,得监察御史,任上也颇得意,然而昙花一现,此消彼长;另一方面,他在同样是他上司的李德裕那里就看不到好脸色了。在牛李之争中,杜牧曾一时倒向[[牛僧孺]],但[[李德裕]]也提拔过杜,当过杜牧的伯乐。所以,杜牧迫于形势,忽左忽右,忽冷忽热。
以人格的代价来换取升迁的机会,这种选择对心高气傲的杜牧来说,无疑是无比痛苦的。但是,即便是他首鼠两端左右逢源,骨子里的孤傲还是被上司看穿了眼。他们都没有从心底把这个人才看定为自己的人。相比那些彻底失魂、从精神上也成为变色龙的同僚,他所遭受的是逆淘汰。史载,当牛党得势后,“凡(李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而唯有杜牧“远弃,其道益艰”,被外调到更远的桐庐。由此可见,杜牧其实并不真正算哪一派,谁也不“待见”他。
长达40年牛李党争,几乎贯穿了杜牧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杜牧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杰,在并不太平的世道,终生壮志未酬,升迁无望,报国无门,没有得到大展才华的一点机会,而渐次被废为一个官场的“变色龙”,毁在了窝里斗中,实在是太可惜了!
==揭秘牛李党争是由什么考试而起==
牛李党争发生在唐朝,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宪宗时期才得以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由什么考试而起的呢?
牛李党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唐宪宗在位期间,有一年长安举行了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判了朝政。考官认为这两人十分符合选择的条件,于是就将他们两人推荐给了唐宪宗。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的耳里,李吉甫见他们两人批判了朝廷,对他十分的不利,所以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关系,唐宣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他们降职,所以牛僧孺、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这让他们的十分愤怒。于是在朝廷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
在唐穆宗即位以后,又举行了进士考试。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于是又将钱徽降职,这使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职到外地去。李宗闵认为这是李德裕诚心排挤他,于是就憎恨李德裕。而牛僧孺也十分同情李宗闵,所以他们就结成了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结成了一派,这两派明争暗斗的十分厉害。
直到40年以后,以牛党获胜最终结束了这场斗争。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表现,这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牛李党争的影响是什么==
牛李党争,指的是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开始于唐宪宗时期,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正式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后以牛党胜利才结束。这也导致了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叹。那么这场牛李党争的影响是什么呢?
牛李党争对于唐代的政治局面有很大的影响,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直接导致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并且开始趋向于白热化,加深了对唐朝后期的政治统治危机,是原本就腐朽衰落的王朝走向了灭亡。这也是牛李党争间接所造成的结果。
牛李党争不但影响了中晚唐政治的格局、政治文化的演变,同时也塑造了中晚唐的诗风,在牛李党争中产生了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所以,总的来说,牛李党争对于唐代的统治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是一种政治腐败、衰落的表现。从表面上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这两党在政治上也有着深厚的分歧!而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通过何种途径来选取官僚;第二个是如何来看待藩镇的问题。牛李党争是唐朝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牛李党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中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得以结束,持续时间为40年,最后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呢?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这也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这场斗争的背景是在唐太宗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种浓厚的“民主”氛围和很多敢于直言极谏,专折廷争之臣。
在武则天时期的高压政策,使这种“民主”制度一再的受到损害,在皇族与戚族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化。之后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派最终消灭了张昌宗等人一派。姚崇为首的集团掌握了政权,使皇帝的权威又一次得到了恢复,封建统治重新出现了团结的局面,“民主”机制又重新得以运行。
天宝年间,唐宣宗的进取精神减退,他只是一味的追求享乐,又沉浸在道教和佛教之中,于是就出现了李林甫一人独裁的局面。
在李林甫执政的晚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再次激化,随着众多杰出的政治人物被杀而使皇帝的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削弱。到了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任命宰相,唐玄宗权力逐渐衰落,一切政务都由杨国忠来行使最高权力。唐太宗时期的“民主”遗风被进一步破坏。“民主”的缺失,为牛李党争提供了政治前提。
==唐文宗时代牛李党争揭秘==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在唐宪宗时期,有一年举行进士考试来选拔人才,举人牛增儒和李宗闵在考卷中批判了朝政。考官认为这两个人符合标准,于是就将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被传到李吉甫的耳里,他见这两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私情,唐宪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考官降了职,而牛增儒和李宗闵也没有被提拔,大臣们也为他们鸣冤叫屈,迫于压力,唐宪宗也只能将李吉甫降职,因此这样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德裕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荐李德裕担任宰相,但没有成功。而李宗闵通过宦官的关系当上了宰相,将刚刚入朝的李德裕又调出。在唐太宗四年的时候,李宗闵推荐牛增儒为宰相,而裴度出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在唐文宗七年的时候,李德裕出任宰相,不久,李宗闵被出任为山南西节度使。唐文宗八年,由于当权的李训和郑注为了排挤李德裕,再次推荐李宗闵入相,李德裕被降职。
在唐穆宗到唐文宗这三朝中,两党一直是交替进退与朝廷,因此唐文宗就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
==牛李党争与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
牛李党争,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以牛增儒、李宗闵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郑覃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斗争。根据《旧唐书·李宗闵传》中的记载,这两党之间相互挟持、倾轧,使这场斗争的时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而在这四十年中,也正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求学干禄的时候,应试考试和宦官浮沉的时期。那么牛李党争和李商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这从五代开始一直到北宋以来,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更是有人说他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而是在两党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牛党中的人物令狐楚死后,转入李党,成为李党一派众多王茂元幕府以及成为他的女婿。但是对于这一个共识,在20世纪8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王茂元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所以李商隐进入王茂元府也不存在卷入党争斗争的问题。
陈寅恪认为李商隐是先牛党后李党,出入于两党之间。他说:“李商隐本是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是属于牛党的,正合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他和李党王茂元女儿结婚,是以图仕进。不仅牛党目以方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所以说,对于李商隐是哪个党派的评价还是有待商榷,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夹缝在牛李党中求生存的懦弱文人。
==牛李党争的评价是什么==
牛李党争是以牛增儒为首的一派和李德裕为首的一派,两派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了40年之久,最终以牛增儒为首的一派获胜才得以告终。那么这场持续40年的牛李党争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牛李两党之间的政治争夺战,开始于唐宪宗,具体来说,是唐穆宗和唐敬宗两朝成为牛党得势的时候。到了唐文宗时期,牛李党争达到最为激烈的地步。唐武宗时期,是李党全盛的时期;在唐宣宗时期,则是牛党全盛的时期,唐宣宗以后牛李党争便不复载于史册了。牛李党争的性质是权力的斗争,两党的差异在于出身背景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对边患和藩镇问题的争议,他们的主战的不同。
牛李党争虽然和内廷宦官派的之争互为表里,但是在甘露之变以后,宦官们自成一气,不再让外朝的大臣有所依附,所以使得牛李党争从唐宣宗以后就不再出现了,然而这却使得外朝大臣投向了依附拥有地方兵权的藩镇,最终造成了崔胤联合朱全忠杀尽宦官的举动,从此朝政大权落入藩镇手中,这也加速了唐朝走上灭亡之路。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这是一种政治腐败的表现。从表面上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是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重点主要在这两个:一是通过何种途径来选拔官僚;二是如何看待藩镇。<ref>[https://www.sohu.com/a/749313370_717847 牛李党争的最终结果及其影响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images01/20240103/c4a4fb88c12a4a928b6b739317519e12.pn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p6.itc.cn/images01/20240103/c4a4fb88c12a4a928b6b739317519e12.pn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
'''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牛李党争: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次朋党之争,是中唐牛李党争。长达40年的牛李党争不仅把中唐拖入晚唐,而且还毁了大量人才,最后使得晚唐几无贤才可用。那么,牛李党争毁掉的最大一位人才是谁?我以为当属家喻户晓的[[杜牧]]。<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tangchao/6277.html 牛李党争,牛李党争的影响和评价 故宫历史网] </ref>
杜牧之所以今天还被大多数人知晓,是因为他的诗歌。然而当世的杜牧,却是一个政坛人物,他的理想也不在寄情山水,而在兼济天下。杜牧的祖父杜佑乃大唐名相,一生留下相当的政治业绩。但杜牧在50年短暂的生命里,不仅几无耀眼的政治作为,而且还一度迷失人格,退化为“官场变色龙”。
就杜牧的才华而言,他本可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群中,能武的甚少,而杜牧就是凤毛麟角的能文能武者。他不仅写得一手好诗,而且还懂兵法。杜牧对兵法,既非文人纸上谈兵,也非一知半解。如果说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是个军事家的话有些过,那么说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学家”则名至实归。然而,这个出色的“军事学家”长期困扰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难以作为。
牛李党争其实是唐朝官僚集团内部土崩瓦解的象征,尽管牛僧孺李德裕都不是酒囊饭袋,有能力有功于国家,但搁在一起,就是一对无法调和的死掐蟋蟀。牛李两大派官僚窝里死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争斗与两派官僚的命运一样变幻无常。而本来为“无党派人士”杜牧,在这种形势下,不想出局就也只能首鼠两端了。尽管他未必不想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但那毕竟是真空独立的幻想,而不是现实的哲学。
在杜牧30岁左右的英年时期,曾经被牛党党首牛僧孺赏识,得监察御史,任上也颇得意,然而昙花一现,此消彼长;另一方面,他在同样是他上司的李德裕那里就看不到好脸色了。在牛李之争中,杜牧曾一时倒向[[牛僧孺]],但[[李德裕]]也提拔过杜,当过杜牧的伯乐。所以,杜牧迫于形势,忽左忽右,忽冷忽热。
以人格的代价来换取升迁的机会,这种选择对心高气傲的杜牧来说,无疑是无比痛苦的。但是,即便是他首鼠两端左右逢源,骨子里的孤傲还是被上司看穿了眼。他们都没有从心底把这个人才看定为自己的人。相比那些彻底失魂、从精神上也成为变色龙的同僚,他所遭受的是逆淘汰。史载,当牛党得势后,“凡(李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而唯有杜牧“远弃,其道益艰”,被外调到更远的桐庐。由此可见,杜牧其实并不真正算哪一派,谁也不“待见”他。
长达40年牛李党争,几乎贯穿了杜牧的一生,牛李党争结束了,杜牧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杰,在并不太平的世道,终生壮志未酬,升迁无望,报国无门,没有得到大展才华的一点机会,而渐次被废为一个官场的“变色龙”,毁在了窝里斗中,实在是太可惜了!
==揭秘牛李党争是由什么考试而起==
牛李党争发生在唐朝,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领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宪宗时期才得以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终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由什么考试而起的呢?
牛李党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唐宪宗在位期间,有一年长安举行了考试选拔人才,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里批判了朝政。考官认为这两人十分符合选择的条件,于是就将他们两人推荐给了唐宪宗。这件事传到宰相李吉甫的耳里,李吉甫见他们两人批判了朝廷,对他十分的不利,所以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关系,唐宣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他们降职,所以牛僧孺、李宗闵也没有受到提拔,这让他们的十分愤怒。于是在朝廷中分成了两个对立派。
在唐穆宗即位以后,又举行了进士考试。结果又被告徇私舞弊,于是又将钱徽降职,这使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职到外地去。李宗闵认为这是李德裕诚心排挤他,于是就憎恨李德裕。而牛僧孺也十分同情李宗闵,所以他们就结成了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结成了一派,这两派明争暗斗的十分厉害。
直到40年以后,以牛党获胜最终结束了这场斗争。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表现,这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牛李党争的影响是什么==
牛李党争,指的是唐代统治后期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开始于唐宪宗时期,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正式结束,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将近40年,最后以牛党胜利才结束。这也导致了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叹。那么这场牛李党争的影响是什么呢?
牛李党争对于唐代的政治局面有很大的影响,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直接导致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并且开始趋向于白热化,加深了对唐朝后期的政治统治危机,是原本就腐朽衰落的王朝走向了灭亡。这也是牛李党争间接所造成的结果。
牛李党争不但影响了中晚唐政治的格局、政治文化的演变,同时也塑造了中晚唐的诗风,在牛李党争中产生了一种具有攻击倾向的文学作品。所以,总的来说,牛李党争对于唐代的统治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这是一种政治腐败、衰落的表现。从表面上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庶族官僚与士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这两党在政治上也有着深厚的分歧!而两党分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通过何种途径来选取官僚;第二个是如何来看待藩镇的问题。牛李党争是唐朝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
==牛李党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牛李党争,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中以牛增儒、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和李德裕、郑覃等人为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从唐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到唐宣宗时期才得以结束,持续时间为40年,最后以牛党获胜结束。那么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呢?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这也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这场斗争的背景是在唐太宗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种浓厚的“民主”氛围和很多敢于直言极谏,专折廷争之臣。
在武则天时期的高压政策,使这种“民主”制度一再的受到损害,在皇族与戚族之间发生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变得日益激化。之后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派最终消灭了张昌宗等人一派。姚崇为首的集团掌握了政权,使皇帝的权威又一次得到了恢复,封建统治重新出现了团结的局面,“民主”机制又重新得以运行。
天宝年间,唐宣宗的进取精神减退,他只是一味的追求享乐,又沉浸在道教和佛教之中,于是就出现了李林甫一人独裁的局面。
在李林甫执政的晚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斗争再次激化,随着众多杰出的政治人物被杀而使皇帝的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削弱。到了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任命宰相,唐玄宗权力逐渐衰落,一切政务都由杨国忠来行使最高权力。唐太宗时期的“民主”遗风被进一步破坏。“民主”的缺失,为牛李党争提供了政治前提。
==唐文宗时代牛李党争揭秘==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以牛增儒为代表的牛党和李德裕为代表的李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朋党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是由进士考试而引起的。
在唐宪宗时期,有一年举行进士考试来选拔人才,举人牛增儒和李宗闵在考卷中批判了朝政。考官认为这两个人符合标准,于是就将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被传到李吉甫的耳里,他见这两人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与考官有私情,唐宪宗信以为真,于是就将考官降了职,而牛增儒和李宗闵也没有被提拔,大臣们也为他们鸣冤叫屈,迫于压力,唐宪宗也只能将李吉甫降职,因此这样就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德裕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荐李德裕担任宰相,但没有成功。而李宗闵通过宦官的关系当上了宰相,将刚刚入朝的李德裕又调出。在唐太宗四年的时候,李宗闵推荐牛增儒为宰相,而裴度出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在唐文宗七年的时候,李德裕出任宰相,不久,李宗闵被出任为山南西节度使。唐文宗八年,由于当权的李训和郑注为了排挤李德裕,再次推荐李宗闵入相,李德裕被降职。
在唐穆宗到唐文宗这三朝中,两党一直是交替进退与朝廷,因此唐文宗就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
==牛李党争与诗人李商隐什么关系==
牛李党争,是我国中晚唐时期以牛增儒、李宗闵为代表的一方和以李德裕、郑覃为代表的一方之间的斗争。根据《旧唐书·李宗闵传》中的记载,这两党之间相互挟持、倾轧,使这场斗争的时间持续了四十年之久。而在这四十年中,也正是唐朝诗人李商隐求学干禄的时候,应试考试和宦官浮沉的时期。那么牛李党争和李商隐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李商隐和牛李党争的关系,这从五代开始一直到北宋以来,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说他是李党,也有人说他是牛党,更是有人说他既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而是在两党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但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李商隐卷入党争是从牛党中的人物令狐楚死后,转入李党,成为李党一派众多王茂元幕府以及成为他的女婿。但是对于这一个共识,在20世纪80年代,又有学者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王茂元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所以李商隐进入王茂元府也不存在卷入党争斗争的问题。
陈寅恪认为李商隐是先牛党后李党,出入于两党之间。他说:“李商隐本是出自新兴阶级,本应该是属于牛党的,正合当时社会阶级的道德。他和李党王茂元女儿结婚,是以图仕进。不仅牛党目以方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
所以说,对于李商隐是哪个党派的评价还是有待商榷,他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夹缝在牛李党中求生存的懦弱文人。
==牛李党争的评价是什么==
牛李党争是以牛增儒为首的一派和李德裕为首的一派,两派之间的斗争,这场斗争持续了40年之久,最终以牛增儒为首的一派获胜才得以告终。那么这场持续40年的牛李党争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牛李两党之间的政治争夺战,开始于唐宪宗,具体来说,是唐穆宗和唐敬宗两朝成为牛党得势的时候。到了唐文宗时期,牛李党争达到最为激烈的地步。唐武宗时期,是李党全盛的时期;在唐宣宗时期,则是牛党全盛的时期,唐宣宗以后牛李党争便不复载于史册了。牛李党争的性质是权力的斗争,两党的差异在于出身背景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对边患和藩镇问题的争议,他们的主战的不同。
牛李党争虽然和内廷宦官派的之争互为表里,但是在甘露之变以后,宦官们自成一气,不再让外朝的大臣有所依附,所以使得牛李党争从唐宣宗以后就不再出现了,然而这却使得外朝大臣投向了依附拥有地方兵权的藩镇,最终造成了崔胤联合朱全忠杀尽宦官的举动,从此朝政大权落入藩镇手中,这也加速了唐朝走上灭亡之路。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这是一种政治腐败的表现。从表面上看,牛李党争似乎是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之间的权力斗争,但实际上两党在政治上也是有深刻的分歧!两党分歧的重点主要在这两个:一是通过何种途径来选拔官僚;二是如何看待藩镇。<ref>[https://www.sohu.com/a/749313370_717847 牛李党争的最终结果及其影响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