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娘家坟</big>''' |- |<center><img src=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娘家坟</big>'''
|-
|<center><img src=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0241006/4363fcfda22944438c106325d2ca297d.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0241006/4363fcfda22944438c106325d2ca297d.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女儿莫上娘家坟否则断了娘家门”,为啥这么说?有道理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流传的俗语,可能已经不是很符合时代的发展了,然而这些俗语是如何而来,里面所承载的文化信仰,却是值得深究的,能流传在民间这么久,想必不是有人心血来潮,而是长时间的文化积淀之下,形成了大家的共识,有句[[俗语]]说“女儿莫上娘家坟,否则断了娘家门”,这句话的含义,深深地印着古文化的印记。<ref>[https://www.sohu.com/a/814252620_121646000?scm=10008.1479_13-1479_13-68_68.0-2009002-3047001.0.0&spm=smpc.content.fd-d.12.1731911507156UWyLoDO#comment_area女儿莫上娘家坟,否则断了娘家门”,为啥这么说?有道理吗? 搜狐网] </ref>

==古人祭祖的活动==

在夏商周时代,家天下的开始,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以宗法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国家体系,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明一样都应该一起享受祭祀,天子和诸侯之家纷纷建立自己家的宗庙和社稷,祭祀天地和祖先,大户人家纷纷建立宗祠,小点的人家也在自己家里供奉先祖的牌位。

人们祭祀祖先的初衷是认为先人虽然离世了,但是灵魂并没有消失,或降临灾祸,或赐福后代,于是大家都纷纷的祭祀自己的祖先,祈求祖先能够庇荫家里的子孙后代,享受祖先的福泽庇护;后来在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下,倡导天地君亲师的孝道文化,人生而为人,应该懂得感恩先祖带来的一切,这样的习俗流传至今。

==女人为何不能去==

古人的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关系纽带的,这是父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特征,母系氏族社会时,无法像父系氏族社会有效的建立宗法血缘关系,也就无从建立宗庙和祖先祭祀的制度。

古人认为祭祀自己的先祖是为了给自己家人庇佑,女儿出嫁以后就算是夫家的人了,并且是要冠夫姓的,现在外国依旧这样流行,对于娘家人来说,这时候的女儿已经是亲戚而非家人的概念。

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加上两宋程朱理学对于女性的束缚,让女性基本上沦为男性的附庸,不再像汉唐女性那样独立自由,像出门上坟祭祀这种活动基本上就和女性无关了,更何况,女性在祭祀祖先时连家族祠堂大门都不能进去,在夫家尚且如此,就更别想去娘家上坟了。

这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缩影,女性的地位在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得到解放,女性从新开始获得自由,女性在古代不能上坟,是社会的制度问题,后来女性解放后,一些重男轻女的地方,就流传为女儿上坟会断了娘家的富贵之路。

况且在古代社会,如果家里没有儿子[[上坟]],入赘的女婿去上坟,某种意义上来讲,娘家的香火是断了的。

自从计划生育以来,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女的回家如果不上坟,家里祖先的坟还该谁来祭祀扫墓呢?这句话时至今日,虽然已经显得过时,然而却是千百年来,社会发展的缩影,一个家族还是以男方为主导,不会产生多大的变化。
==结语==
在现在的国内,女儿上坟是时代造就的,也算一种进步,女儿不上坟的俗语本身是说明社会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并没有任何的歧视,只是后来理学的束缚,给了女性更多的枷锁,才让人感觉有性别歧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误解。<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641433516021046&wfr=spider&for=pc  古语“女儿莫要去上坟,小心娘家断了门”,到现在还有科学道理?作者 以文温暖三农]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2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