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br><img src="https://www.pexels.com…”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br><img src="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2574711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是[[中国]]当代作家高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
——记济源示范区气象局李振刚老站长
在济源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敬业奉献、不甘平凡的气象工作者,他就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气象局的“老黄牛”——李振刚。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身为观测站站长的李振刚用30年的默默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
汗流浃背安装土壤水分站
勇挑重担,主动啃下站网布局“硬骨头”。为了进一步完善济源的[[气象]]观测网络,提升济源气象观测的精准度和覆盖面,2024年示范区气象局决定重新选址新建1个物候监测仪和土壤水分监测仪。选址工作异常艰巨,[[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面对这一挑战,已经年过半百的李站长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选址和建设的双重[[任务]],不辞辛苦奔赴在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带,查地图、看作物、定地标,有时攀爬陡峭的山坡,有时涉过湍急的溪流,一步一个脚印探寻着最适宜建站的[[地方]]。经过无数次的比较和论证,最终锁定五龙口和承留镇为最佳站址。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带着大家冒着酷暑,率先在全省建成新站并投入使用,此举不仅进一步优化和加密[[气象]]监测站网布局,还为济源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气象监测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冒雨抢修区域站
敬业奉献,主动排除装备[[保障]]“老大难”。济源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8%,现有的35个区域观测站分布在16个镇办、各旅游景点、重要河道等区域,每天保障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实属不易,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7月17日下午3时,气象监控系统[[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响起,轵城镇丁斗区域站观测数据出现异常。“这次过程预测雨量不小,咱必须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李站长一边说着,一边背起工具包急匆匆下楼。此时窗外暴雨如注,站长却没有丝毫退缩,不顾道路的崎岖,冒着大雨沿山路徒步半小时,艰难的到达轵城镇丁斗区域站,迅速开始抢修[[工作]],“看样子是有很多飞虫爬进了雨量筒,堵塞了传感器。”李站长顾不得擦拭脸上的雨水,熟练地拆卸下雨量筒,将堵在传感器内的虫子[[清理]]出来,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数据正常。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他将35个区域站的布局特点牢记于心,严把设备故障率和数据传输率;面对每一次突发抢修[[任务]],他从无怨言,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全省各市县基层观测业务圈中,他不仅乐于为年轻人答疑解惑,还被众人称赞为“观测百事通”,他先后荣获“2022-2023年度全省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度全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气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济源示范区气象局综合观测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更是他对气象事业深沉的爱与责任。<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437727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br><img src="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2574711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是[[中国]]当代作家高远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以坚守铸就气象之魂===
——记济源示范区气象局李振刚老站长
在济源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敬业奉献、不甘平凡的气象工作者,他就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气象局的“老黄牛”——李振刚。在无数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身为观测站站长的李振刚用30年的默默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
汗流浃背安装土壤水分站
勇挑重担,主动啃下站网布局“硬骨头”。为了进一步完善济源的[[气象]]观测网络,提升济源气象观测的精准度和覆盖面,2024年示范区气象局决定重新选址新建1个物候监测仪和土壤水分监测仪。选址工作异常艰巨,[[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面对这一挑战,已经年过半百的李站长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选址和建设的双重[[任务]],不辞辛苦奔赴在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带,查地图、看作物、定地标,有时攀爬陡峭的山坡,有时涉过湍急的溪流,一步一个脚印探寻着最适宜建站的[[地方]]。经过无数次的比较和论证,最终锁定五龙口和承留镇为最佳站址。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带着大家冒着酷暑,率先在全省建成新站并投入使用,此举不仅进一步优化和加密[[气象]]监测站网布局,还为济源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气象监测服务,赢得了广泛赞誉。
冒雨抢修区域站
敬业奉献,主动排除装备[[保障]]“老大难”。济源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8%,现有的35个区域观测站分布在16个镇办、各旅游景点、重要河道等区域,每天保障监测设施正常运行实属不易,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7月17日下午3时,气象监控系统[[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响起,轵城镇丁斗区域站观测数据出现异常。“这次过程预测雨量不小,咱必须确保监测数据准确,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李站长一边说着,一边背起工具包急匆匆下楼。此时窗外暴雨如注,站长却没有丝毫退缩,不顾道路的崎岖,冒着大雨沿山路徒步半小时,艰难的到达轵城镇丁斗区域站,迅速开始抢修[[工作]],“看样子是有很多飞虫爬进了雨量筒,堵塞了传感器。”李站长顾不得擦拭脸上的雨水,熟练地拆卸下雨量筒,将堵在传感器内的虫子[[清理]]出来,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数据正常。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他将35个区域站的布局特点牢记于心,严把设备故障率和数据传输率;面对每一次突发抢修[[任务]],他从无怨言,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全省各市县基层观测业务圈中,他不仅乐于为年轻人答疑解惑,还被众人称赞为“观测百事通”,他先后荣获“2022-2023年度全省气象部门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度全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气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济源示范区气象局综合观测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更是他对气象事业深沉的爱与责任。<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3437727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