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陈经邦

移除 55 位元組, 5 年前
轶事
<p style="text-indent:2em;">辛邦自幼乖巧伶俐,逗人喜欢,从未给父母添麻烦。老辛家熬过了“月里”,已是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为填饱腹肚,夫妻二人又早出晚归,下田耕作去了。他们租种的是莆田城里庙前陈家财主的田地。财主听人说,辛家喜得男儿,十分天真可爱;父母不在家时,摇篮会自动摇摆,心中觉得奇怪,亲自登门一看,果然真是如此,绝非凡夫俗子。想起自己老婆生的都是女儿,有心抱养辛家孩子,未知如何?就到城隍庙卜杯。宫公告诉他:辛家生的是贵子,有文曲星辅护,后日必成大器。财主满心欢喜,回家同老婆商量好了,第二天便早早动身到了辛家,说明来意:同情二老穷困、年纪老迈,无力培养孩儿读书成才;愿意从此免去所有回租,代为抚育辛邦长大成器;将来两家父母皆认,安享晚年不必介意。辛家夫妇先是于心难忍,不肯答应;后来经不住陈家财主话语亲切,一片诚心、再三恳求,联想自己对培育儿子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误其前途岂不可惜?只好收下财主厚赠的礼金,让其抱走辛邦,前往城里而去。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家财主将辛邦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先是叫他陈辛邦,入学后先生定名为陈经邦。经邦秉性聪明,读书刻苦用功。儿童时代在小西湖“读书园”求学,课业成绩优良,博得先生赞赏。后来陈父听说城外莘郊中社有一家辛氏家族,祖上乃从仙游迁来,正是经邦生父的同宗亲人;陈家的东黄亲戚黄正中,又刚好在中社建立了“锦亭里”学馆,教周边各村少年读书,名气颇大。于是也把陈经邦送往莘郊锦亭里就学。
<p style="text-indent:2em;">从城里庙前、后塘经头亭、二亭、三亭到莘郊中社,往返八里多路程,陈经邦日日步行,风雨不误。在黄正中的精心培养下,学问大有长进。几年后,陈经邦慕名前往九华山陈岩寺旁的“琉璃书院”精研历代经典;成家之后,又幽居龟山福清寺继续深造,研读多载。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他辞别家人,取道九鲤湖,求神仙指点玄机后,入京应试,一举中了进士,职授翰林院编修;隆庆时,任东宫太子[[朱翊钧]]的讲读官;[[File:2008090410200698acd.jpg|缩略图|万历帝]]时, 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朝政腐败,忠廉正真的陈经邦逐渐受到排挤。在皇帝为太后建起“盖露亭”后,他记起九仙忏语:“官拜盖露亭且止”,就毅然辞官,告老返乡。那年他才四十多岁,重游龟山胜地,见寺宇败落,感慨万千,回想早年间在寺中苦读时许下的誓愿:“若能高中,当助僧人重修刹宇”,于是捐赠重金,发动募缘,并向当朝宰相福清人叶向高
[[File:0020SSbNzy7dmuLgdsxcd&690yyyyyyyyyyyyyyyyyyyyyyy.jpg|缩略图|叶向高]]
<ref>[https://www.jianshu.com/p/a2b67581b6b0 叶向高  ]简书</ref>等大臣劝化筹资,动工重建龟洋大刹。功德圆满后,又来到梅花亭修建“普照寺”前往仙游重修辛家祖墓……他“林下”三十余年间,为兴化家乡做了许多公益事业,深受百姓赞扬。
<p style="text-indent:2em;"> 陈经邦退休在家长达三十多年,万历帝时常派人问候他,一次还特地派丞相张居正来莆看望他。师生情谊由此可见一斑,即便如此,因被当权者所阻挡,陈终不被召见,回不了京师。万历四十四年,陈经邦逝世,终年七十九岁。消息传到京都,万历帝十分悲痛。遂钦定左右相叶向高,李九我两人前往兴化吊谙。
<p style="text-indent:2em;"> 陈经邦的墓地在仙游郊尾,距莆甚远,安葬那天,两位相爷一路上要按兴化风俗扶灵上山,行戴孝跪拜之礼,早已窝了一肚子气。到达墓地后,叶向高察看墓地四周山青水秀,对面群山衬托成半个大孤圈,好像半月弯月围着墓地转。墓脚下一条小溪流水潺潺,不时溅起片片浪花,给人一种古雅幽美的感觉,站在溪底下看墓,隐约可见两只凤凰欲飞向天际。听陈经邦家里人讲:此墓穴为“双凤飞天”一旦遗骨入土为安,甲子内人丁增万,富贵齐全。叶向高想起陈经邦生前一向风流倜傥,京城又盛传陈与母后有染,如今逝去还本性难移,讲究风雅,嫉妒之心油然而生,遂叫李九一起站在凤的左翅上用力折腾。哪知凤凰经不起这两颗天上星宿的重压,折断了翅膀:“双凤飞天”的风水遂被破了,致陈氏家族一支成了无人丁,此是后话。
 
==诗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 南雁山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