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于彦夫

增加 6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于彦夫''',原名 ''' 于景霖 ''' ,电影导演。1924年2月1日生于安东(即丹东)于家沟的一个职员家庭。1950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195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 [[ 中国 ]] 影协第三、四届理事和第五届主席团委员。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导演的影片有[[ 创业 ]] [[ 黄山来的姑娘 ]] 等。 [[ 十六号病房 ]]1984 》1984 年获第七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 人物简介==
于彦夫,1941年高中肄业后曾去 [[ 日本 ]] 学习养蚕,回国后参加了业余剧团,1942年考入“满映”担任演员。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担任了导演助理、译制片导演等职,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的拍摄,并担任了《伟大的转折》、《侦查员的功勋》等译制片的导演工作。中国解放后,担任了[[《高歌猛进》]]、《葡萄熟了的时候》、《沙家店粮店》等片的副导演工作。
1956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毕业后回长影担任导演工作,先后导演了[[ 芦笙恋歌 ]] 、[[《笑逐颜开》]]、[[《徐秋影案件》]]、《自有后来人》、《创业》、[[《勿忘我》]]、[[《十六号病房》]](与人合作)、《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的奇遇》(与人合作)、[[《陆军见习官》]]等有影响的影片,其中《十六号病房》获得第4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导演生涯==
1946年 10 月 1 日,中国人民的第一个电影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兴山(今 [[ 黑龙江 ]] 省鹤岗市)宣告诞生。在这里他干过电影厂中的多种行当:在由陈波儿编导的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由 [[ 朱丹 ]] 编剧、 [[ 方明 ]] 导演的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中任导演助理;在故事片《光芒万丈》中任剧务主任;在纪录片《民主东北》中,敲过定音鼓、拉过手风琴,和作曲家 [[ 黄准 ]] 一起演唱歌曲,为影片搞音乐配音;还担任过音乐组的副组长。此外,于彦夫还参与了新中国译制片初创时期的工作,他曾同 [[ 袁乃晨 ]] [[ 孟广钧 ]] 等同志一起去哈尔滨等地招收配音演员,为译制片组建队伍。新中国的第三部译制片《伟大的转折》,就是由他导演的。
他导演的译制片还有[[《侦察员的功勋》]]、[[《蔚蓝色的道路》]]、[[《达吉亚人》]]等。应该说,他是从导演译制片开始电影导演生涯的。1947年春,于彦夫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土改运动,接着,他又同于洋、陈克、何士德等同志到四野炮兵纵队深入生活。这时,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深刻变化。1950年1月1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王家乙导演的故事片《高歌猛进》、《葡萄熟了的时候》和干学伟导演的故事片《沙家店粮站》中担任副导演。1956年他被送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在那里,他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电影导演理论。这一切,从实践到理论,为他独立导演影片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 艺术造诣==
==='''《夏天的故事》''' ===
于彦夫[[ 《夏天的故事》]] ,是于彦夫独立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章法顺畅,注意刻画人物、充溢着生活气息。这是他在电影创作上,迈出的成功的第一步。
==='''《笑逐颜开》''' ===
[[《笑逐颜开》]]在妇女冲出小家庭,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背景上,塑造了何惠珍(张圆饰)等一组不同性格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妇女只有闯出小家庭的桎梏,为建设共产主义的高楼而尽力,才能获得真正解放的深刻主题。
==='''《自有后来人》''' ===
[[《自有后来人》]]力图揭示人物的命运,并着力写情。正因为它把革命者一家三代人,母子之情、父女之情、祖孙之情,融汇在时代的、斗争的风雨里,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得不仅细腻真切,牵动人心,而且也表现了共产党人对事业无比忠贞的情怀。
==='''《万木春》''' ===
[[《万木春》]],1961,于彦夫导演的这部反映解放初期复杂的林木生产工作与阶级斗争的老电影,具有一些很真实的细节,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影片注重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塑造,具有鲜明的性格冲突描写,围绕在一个怎样既团结好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又保质保量地为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战需林木资源的矛盾冲突上,展开了一个比较精彩的生产故事。
99,7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