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池上鄉

移除 98 位元組, 5 年前
沿革介紹
[[File:池上鄉伯朗大道.jpg| thumb|230px|有框|右|池上鄉伯朗大道[https://www.erv-nsa.gov.tw/zh-tw/Attractions/Detail/23 照片來自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沿革介紹== ''' 池上鄉 ''' 地名是鄉土歷史的代言人,追溯地名的起源與演變,不僅可瞭解先民的生活經驗,亦可獲得往昔歷史地理的原始景觀,更可獲知地方開發的經過。池上鄉隸屬於[[台東縣]],東鄰東河鄉、西接海端鄉、北以秀姑巒溪上游與[[花蓮縣]][[富里鄉]]隔鄰、南以新武呂溪與關山鎮相望。本區於清光緒年間統稱『新開園』;日據時期設冶為「臺東廳關山郡池上庄」。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改台東廳為台東縣,「池上鄉」之鄉名也因此產生。本鄉 東有海岸山脈,西為中央山脈,新武呂溪沖積成為一沖積扇,扇端湧泉帶形成池泊,名為「大坡」。 清光緒年間統稱『新開園』;日據時期設冶為「臺東廳關山郡池上庄」 原住民遷住時,擇其水足地肥集居四周生活,並由世代繁衍而擴大其聚落,直至日據時期設治時,依其聚居該池之上而取名為『池上』。
==沿革==    池上鄉的歷史發展可源自於清朝 復後 緒年間,池上地區被稱為『新開園』,到了日據時代西元1926年,東線鐵路通車開啟池上 的正式發展開墾的歷史,日人看見 先劃分為福文村、 住民的聚落位在現今 坡村、水墜村、錦園村、新興村、 陂池(原稱 埔村 陂)旁 萬安村及福原村等八村。民國39年調整行政區域 便取住在大陂池之上的意思 ,將 這裡稱為池上,隸屬於台東廳關山郡管轄,並於第二次世界 坡村分 戰台灣光復後改設 慶豐村與大坡村。 台東縣池上鄉;池上鄉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從古至今居 國45年水墜村改稱富興村 主要以農業種植稻米為主,在氣候的影響下到米成為昔日進貢日本天皇的貢米 嗣後於 更在 國56 國77 新增振興村 (西元1988年)獲得金米獎,成為全台灣品質最優良的稻米品種 故現今共劃分 十村 池上鄉的農業經濟帶來新的契機<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taitungcounty/chishang/ 池上鄉- 台東縣- 台灣旅遊資訊- 旅遊導覽]TravelKing旅遊王</ref>
==地理==    地名是鄉土歷史的代言人,追溯地名的起源與演變,不僅可瞭解先民的生活經驗,亦可獲得往昔歷史地理的原始景觀,更可獲知地方開發的經過。 池上鄉 在民國97 隸屬於[[台東縣]],東鄰東河鄉、西接海端鄉、北以秀姑巒溪上游與[[花蓮縣]][[富里鄉]]隔鄰、南以新武呂溪與關山鎮相望。1945年台灣光復,改台東廳為台東縣,光復後鄉內原先劃分為福文村、大坡村、水墜村、錦園村、新興村、大埔村,萬安村及福原村等八村。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大坡村分為慶豐村與大坡村。1956年水墜村改稱富興村,嗣後於1967年新增振興村,故現今共劃分為十村。池上鄉在2008 年總人口數 為9366 為9366 人,原住 民2224 民2224 人,佔總人數 的23的23. 7 %,其中以阿美族為主要族群。因社會結構的轉變,許多鄉民往外發展,故每年人口均有逐漸減少的趨勢,截 至108 至2019 年5月,人口數降為8180人 <ref> [https://www.cs.gov.tw/home/ '''池上鄉'''] 池上鄉公所公所</ref> 池上鄉的歷史發展可源自於清朝光緒年間,池上地區被稱為『新開園』,到了日據時代西元1926年,東線鐵路通車開啟池上鄉的正式發展開墾的歷史,日人看見原住民的聚落位在現今大陂池(原稱大陂)旁,便取住在大陂池之上的意思,將這裡稱為池上,隸屬於台東廳關山郡管轄,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改設為台東縣池上鄉;池上鄉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從古至今居民主要以農業種植稻米為主,在氣候的影響下到米成為昔日進貢日本天皇的貢米,更在民國77年(西元1988年)獲得金米獎,成為全台灣品質最優良的稻米品種,也為池上鄉的農業經濟帶來新的契機。<ref> 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taiwan/taitungcounty/chishang/ 池上鄉- 台東縣- 台灣旅遊資訊- 旅遊導覽| TravelKing旅遊王官網</ref>
==面積==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