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大隅良典

移除 59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隅良典'''(日語:おおすみ よしのり,英語:Yoshinori Osumi,{{bd|1945年|2月9日|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ref name="Yoshinori-01">[https://www.u-tokyo.ac.jp/focus/ja/articles/t_z1402_00004.html 大隅良典先生に「東京大学特別栄誉教授」の称号を授与 ]</ref>等職。
2016年[[大隅良典]] 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ref name="Youshinori-01">[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5017.aspx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 大隅良典 獨得,中央社]</ref>,他 是歷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39位單人得主,也是繼2015年獲獎的[[大村智]]後,第4位拿下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科學家;他71歲的年紀,也遠高於歷年來得主的平均年齡58歲,相當不容易。<ref name="Yoshinori-02">[https://www.storm.mg/article/173404 大隅良典:科學工作不一定能成功,勇於挑戰的精神很重要 ]</ref>
2016年[[大隅良典]] * '''坎坷的研究經歷,曾 「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 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ref name="CNA1">[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5017-1.aspx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獨得],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2">[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378-1.aspx 大隅良典解析細胞自噬 創癌症治療契機],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CNA3">[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030436-1.aspx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做沒人做的事很快樂],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medicine/2016/summa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6]</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https://pansci.asia/archives/106692 2016諾貝爾生醫獎:細胞自噬和大隅良典的酵母菌]</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72.html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ref><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74380 【20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特別報導】發現自噬作用機制]</ref>。績不合格無法畢業'''
* '''一頭栽進冷門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獎肯定''' * '''大隅良典為何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青睞? ''' * '''大隅的「細胞自噬」和「吃飯要吃七分飽」,「細胞的代謝,讓人更長壽」有何相關連?''' * ''' ''' =='''[[大隅良典]] 與 [[細胞自噬]]'''==<ref name="Nobel_Med_2016_En"/><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1"/><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3"/>==
* 細胞的「自噬作用」(以下或稱「[[細胞自噬]]」)是細胞對於自己的胞器進行分解、回收的機制。「[[自噬作用]]」機制:
** 它能移除存活時間長的[[蛋白質]]、[[巨分子複合體]]、以及已退化或受損的胞器;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