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正武

增加 9,842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正武 (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编辑 李正武(1916.11—2013.7),浙江省东阳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奠…”
李正武 (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编辑
李正武(1916.11—2013.7),浙江省东阳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奠基人之一,核聚变与等离子体学会创始人,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名誉院长。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并领导解决了若干重大关键技术问题。80年代初期领导研制成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40-50年代期间在轻原子核反应方面完成多项实验研究,对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作出当时最精确的直接实验测定。提出了带电粒子活化分析方法。中国第一台高气压型质子静电加速器和第一台电子静电加速器的主要研制者之一。,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并领导解决了若干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中文名
李正武
出生日期
1916年11月
逝世日期
2013年7月30日
职 业
核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
《爱国斯坦常数的精密测定》、《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目录
1 简介
2 个人大事记
3 早年科研
4 归国风波
5 中国建设
6 社会评价
7 荣誉与成果
8 生平著作



简介
编辑
李正武,曾用名李整武。核物理与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6年11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东街花园里。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中国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第一、二届理事... 曾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并领导解决了若干重大关键技术问题。80年代初期领导研制成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40-

李正武 院士
50年代期间在轻原子核反应方面完成多项实验研究,对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作出当时最精确的直接实验测定。提出了带电粒子活化分析方法。中国第一台高气压型质子静电加速器和第一台电子静电加速器的主要研制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李正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30日8时35分在北京安贞医院不幸病逝,享年97岁。 [1]



个人大事记
编辑
1916年11月出生于浙江东阳。
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后,曾任贵阳气象所技士,江苏医学院、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
1946年考取留美公费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攻读研究生,
1951年获博士学位,任加州理工学院凯洛格实验室研究助理、研究员。在美国望城医学中心研究核技术和辐射应用,创制“钴线治疗机”。
早期留美期间,主要从事轻原子核反应实验研究,对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作出当时最精确的直接实验测定;
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突破重重封锁,李正武夫妇与钱学森夫妇等,是第一批回归新中国的科学家。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核物理研究室副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五八五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核聚变研究委员会中国成员等职。
回国后从事质子、电子静电加速器研制工作,是我国第一台高气压型质子静电加速器和第一台电子静

左者为李正武
电加速器的主要研制者,同时积极倡仪在我国开展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研究,这一倡仪被列入1956年制定的全国12年科学规划;
1961年,转入受控磁约束核变研究领域,倡仪、领导研制了一系列的实验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中国环流一号”就是由他亲自指导的……
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第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南物理研究院名誉院长。
李正武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热核变等方面的研究,为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学术著作有《爱国斯坦常数的精密测定》、《带电粒子活化分析》、《轻原子核质量》、《中国的受控聚变研究》等20余篇,其事迹分别载人《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和《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
李正武笑称退下来后,自己是“自由版”了,但“自由版”并不自由,每天他仍坚持工作,时时牵挂着“西南”。为联系方便,走到哪儿,他都把手机揣在口袋里,李正武感慨地说:“一个人就那么点时间,做那么点事,哪还来得及啊。”



早年科研
编辑
李正武早年从事轻核反应实验研究。在美期间,解决了直接由核反应循环精密地自洽测定质量数从1至35所有轻原子核质量的问题,并由此得出当时最精确的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系数实验值。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被认为是整个物理学中也是自然界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同时也是原子能(核能)的基础。在同一时期他进行了太阳物理方面的研究,成为后来提出热核聚变研究的先导。



归国风波
编辑
李正武院士,中国解放前去美国。1955年,经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与美方严正交涉,被羁留在美的中国学者获准回中国。李正武先生热爱新中国,放弃了在美职位与优越的生活条件,偕夫人孙湘先生,携出生仅二个月的幼子(估计这孩子就是李启平),与著名学者钱学森等同船返回中国。



中国建设
编辑
李正武1955年回中国后,他协助中国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先驱者赵忠尧先生研制完成了中国第一台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和第一台电子静电加速器。自1961年起,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他领导了绝热压缩小型磁镜装置的研究工作及小型仿星器装置的后期筹建工作,在此期间,还在东北503所倡仪建造稳态“多用磁笼”装置。1965年,他负责三线基地,即原二机部585所的筹建工作,1969年底,随三线建设迁至四川乐山原二机部585所,即后来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二机部585所所长,任职期间,他指导了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的设计建设,领导了这一装置和全所的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技术的研究工作。70年代初,他在中国率先提出了聚变裂变共生堆的概念。他高瞻远瞩,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了等离子体的总体性质,提出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品质参数空间的概念,并在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委员会会议上做了特邀报告。在此基础上,他指明了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明确可行的物理实验研究方

李正武代表作
向,为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物理实验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988年,为了指导中国受控聚变事业的发展,他及时提出了中国环流器二号的概念设计框架,成为中国环流器二号计划的早期基础。



社会评价
编辑
李正武先生热爱中国和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注意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总是及时、准确地理解与运用中央的精神。年过古稀,他仍注视着中国的受控核聚变研究,不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关心中国民品开发与生产,提出指导原则并努力身体力行,计划开展开发研究的具体工作。李正武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甘为人梯,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热情地培养了整整一代学术带头人。他高瞻远瞩、进取创新、呕心沥备、无私奉献,为中国核能与核聚变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无愧为中国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奠基人。



荣誉与成果
编辑
早期在美国主要从事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回国后,他积极倡仪在中国开展受控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研究,这一倡仪被列入1956年制定的全国12年科学规划。1969年后,他除组织指导磁镜装置和其它小型装置的实验研究外,积极投入“中国环流器一号”的设计、研制工作,1974年他首先提出实现聚变能应用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为裂变K聚变堆,第二步为纯聚变堆。这一设想后来被国家“863”计划采纳。他撰写的《我国受控核聚变的里程碑》、《中国环流器一号初步实验报告》等论文和实验报告,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1990年起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正武为推动学术交流,创办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任主编。他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聚变研究理事会首届中国成员,现任该机构《NuclearFusion》期刊编委,并曾多次任国际有关专业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李正武先生曾列席第三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是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生平著作
编辑
1:《爱国斯坦常数的精密测定》
2:《带电粒子活化分析》
3:《轻原子核质量》
4:《中国的受控聚变研究》
8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