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多鐸

增加 2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time=2019-09-12T06:48:53+00:00}}
{{unreferenced|time=2019-09-12T06:48:53+00:00}}
''' 多鐸 ([[1614 '''明萬曆四十二 ]]—[[1649 (1614 ]] 二月二十四日(4月2日)出生 [[ 滿]] 族人,[[ 愛新覺羅]] 氏,[[ 清太祖]][[ 努爾哈赤]] 第十子,生母為[[ 清太祖]] 太妃[[ 阿巴亥]] ,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清太祖]]天命五年(1620)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和兵部政事,順治元年(1644)隨清軍入關,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錢謙益]]出降;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福王[[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清世祖]][[順治六年]]三月染天花疾亡,享年僅三十六歲。<br>
==年表==
[[ 天聰]] 二年 ([[1628 (1628 ]] )從兄[[ 皇太極]] (為當時之後金汗)征[[ 察哈爾]][[ 蒙古]] 多羅等部,因功 受封 賜號額爾克 楚虎爾 貝勒 。<br>天聰三年 ([[1629 (1629 ]] )從兄[[ 皇太極]] 攻明,進入[[ 長城]] ,逼臨[[ 北京]] 。<br>天聰五年(1631年)參加圍困明軍的大淩河城戰役。在小淩河遭遇戰中,失足墜馬,幾乎命喪錦州城外。天聰六年(1632年)隨大軍遠征察哈爾蒙古林丹汗。天聰九年 ([[1635 (1635 ]] )滿州兵圍[[ ]] ,首次為帥。<br>[[ 崇德]] 元年 ([[1636 (1636 ]] )封[[ 和碩]] [[ 親王]] ,從兄[[ 皇太極]] [[ 朝鮮]] ,於[[ 南漢山]] 大敗[[ 朝鮮]] 援軍。<br>
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br>
崇德四年(1639年)因諸多忤逆之舉,降為多羅貝勒。崇德六年 ([[1641 (1641 ]] [[松 錦大戰]] 之中,先數次率兵築城,圍困[[ 錦州]] ,最後決戰中,又率伏兵截殺明 山潰軍,繼與肅親王[[ 豪格]] 等圍困[[松 ]] ,俘[[ 薊遼總督]][[ 洪承 畴]] ,封為多羅 郡王。<br>[[ 順治]] 元年 ([[1644 (1644 ]] )從攝政王[[ 多爾袞]] [[ 山海關]] ,大敗[[ 李自成]] [[ 大順軍]] [[ 北京]] 封為[[ 親王]] 。旋授定國大將軍,並率[[ 孔有德]],[[ 耿仲明]] 等滿漢軍兩萬餘人,由[[ 河南]] [[ 陜西]] 追擊[[ 大順軍]] 。<br>[[ 順治二年]]([[1645 (1645 ]] )克[[ 潼關]] 佔[[ 西安]] ,接著又奉命南下,破[[ 揚州]] ,殺[[ 史可法]] ,然而,卻屠城十日,史稱 「[[ 揚州十日]]」 。續渡[[ 長江]] [[ 南京]] ,遣軍生擒[[ 南明]][[ 弘光帝]][[ 朱由 崧]] 。繼之,派兵平定江浙,最後,因功加封和碩德豫親王。<br>[[ 順治三年]]([[1646 (1646 ]] 為揚威大將軍,率師征討叛逃的[[ 蒙古]][[ 蘇尼特部]][[ 騰機思]] 。<br>[[ 順治四年]]([[1647 (1647 ]] )進封輔政叔德豫親王,成為清廷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br>[[ 順治六年]]([[1649 (1649 ]] 三月十八日(4月29日)染天花 病卒。<br>
順治九年三月(1652年),因多爾袞案,降為多羅郡王。
康熙十年(1671年)追諡豫郡王為“通”。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復多鐸豫親王及封號。 配享太廟,八月,入祀盛京賢王祠。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