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單葉蔓荊

增加 937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图片、增加内部链接、增加条目及内容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File:单叶蔓荆.jpg| class="wikitable"缩略图|<center>'''單葉 单叶 荊'''</center><img src="https://ws.kinmen.gov.tw/001/Upload/321/attachment/2c991b8a-d68d-46a3-a855-674e6cf073af.jpg" width="220"><br> <small>[https://wsp1.kinmenssl.govqhimg.tw/001/Upload/321/attachmentcom/2c991b8a-d68d-46a3-a855-674e6cf073aft01b975a5ea9e54b6b0.jpg 原 圖鏈結图链接]] [https://ari.kinmen.gov.tw/cp.aspx?n=23AD9768C2182894 圖片來自金門縣農業試驗所]</small> |}</div>
'''單葉蔓荊'''(學名:'''''Vitex rotundifolia'''''),又名'''蔓荆子'''、'''海埔姜'''、'''白埔姜'''、'''山埔姜''',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的一种多年生藤状植物,其根茎可以匍匐生长,尤喜沙地。單葉蔓荊夏季开花,秋季结果。果實呈圆形成串,每串少则几粒,多则几十粒。果為核果,成熟時會轉為黑色<ref>{{Cite web |url = http://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sea/plant/104/104.htm |title = 蔓荊 |author = 荒野保護協會 |language = 中文 |accessdate = 2015-01-05 | }}</ref>。蔓荆子味清香,民间有治疗头疼、失眠的功效,人们常用蔓荊子装枕头。
喜愛生長於海岸沙地,為海岸定砂之優良植物。生長於 [[ 台灣 ]] 全島、離島、澎湖、小琉球、綠島、蘭嶼。分布 [[ 中國 ]] [[ 韓國 ]] [[ 日本 ]] [[ 琉球 ]] [[ 菲律賓 ]] [[ 印度 ]] 。<ref>{{Cite book | title = 台中縣海邊植物 | location = 台中縣| publisher = 台中縣政府 | date = 1999 | pages = 43 | ISBN = 957-02-4563-8 | accessdate = 2015-01-06 | language = 中文 | }}</ref>
除了台灣本島,在龜山島還可以看到其他地方不易看到的白花種。
另外,它與三葉蔓荊(學名:'''''Vitex trifolial''''')極為相似,最大的不同在於三葉蔓荊的葉子為三出複葉,但是有時候也會雜有單葉,主要分布台灣中部沿海地區。<ref>{{Cite book | author = 君影 | title = 台灣海岸植物 | location = 台北縣 | publisher = 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date = 2004 | pages = 54-55 | ISBN = 986-7916-46-8 | accessdate = 2015-01-06 | language = 中文 | }}</ref>
==中药属性==
[[File:单叶蔓荆 1.jpg|缩略图|单叶蔓荆[http://img.c-c.com/NImg/2008/11/26/12/fudazhi520fx3198620437.jpg 原图链接]]]
干燥成熟果实供药用,功能疏散风热:治头痛眩晕目痛等及湿痹拘挛(《[[海南植物志]]》)。
 
'''别名''':蔓荆子、蔓荆子叶
 
'''性状''':落叶灌木。叶为单叶,倒卵形,顶端圆形。生海边、沙滩及河边。南澳、饶平有产。果实、茎、叶药用。
 
'''性味''':味苦辛,性凉,气香。
 
'''功效''':疏风散热,镇静止痛,行气散瘀,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单方验方==
===头风===
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
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
黄芪、人参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禁忌: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性味歸經===
3,8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