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殷周时期

移除 4 位元組, 5 年前
思想基本倾向
从宏观上看,殷周思想是一个连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的理性因素孕育成长,宗教思想逐渐消弱,但并没有本质上的突变。
商汤伐夏,他对部众宣布说:“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汤誓》[62] )殷革夏命,是方国间彼此实力强弱消长的结果,但人们却从上帝那里寻求依据。盘庚迁殷,“民不适有居”,盘庚也是以上帝的意志为挡箭牌:“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当时的人们认同于这样一种信念:迁居殷地是通过占卜得到的上帝的指示,人们应该无条件服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卜辞雄辩地证明:殷人信神。殷王国即将崩解之际,殷王纣仍在说:“我生不有命在天!”( <尚书·西伯戡黎> )殷纣笃信天命,但他对神灵并不够恭敬,“昏弃厥肆祀弗答”( <尚书·牧誓> )。所以,人们认为殷王国的崩溃体现了上天的意志,是上天不佑。
周承殷命,建立了新的王国秩序,依然是举上帝的旗帜,“受天有成命”。“武庚之乱”,新建的周王国受到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局势,伟大的政治家周公旦认为是“天降割(害)于我家”。他急于知道的是天意如何:“用宁(文)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得到 了“吉”兆,他才稍许自慰:“我有大事,休! 朕卜并吉。”东征的时候,他告诫臣下:“予惟小子,不敢替(废)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以上均见《大诰》)以往对周公旦政治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他对政治理论的贡献,忽略其宗教信仰的主体特征。毫无疑问,周初思想较之殷代确有很大发展,在相对意义上可以说是飞跃,但从总体特征看,主旨并未改变。在整个西周时期,天命观念、上帝信仰和祖先信仰始终是政治思想的主流。人们认为,殷人统治天下的时候,他们“克配上帝”,辅助上帝治理天下;殷人的地位被周人取代之后,就应该“侯服于周”(《诗·文王》),拥戴周人为“共主”。这是因为“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诗·昊天有成命》)。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发生大地震,大夫伯阳父认为,这是周王国即将崩溃的征兆,周人至多还能维持十年。“天之所弃,不过其纪”(《国语·周语》),天意决定政治的命运。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