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解放战争

增加 71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解放战争''',亦称“"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   ,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File:解放战争.jpg|有框|右|[http://www.gov.cn/jrzg/images/images/00142235e98807f5853f03.jpg 原图链接][http://www.gov.cn/jrzg/2007-07/04/content_672584.htm 来今日中国  的图片]]]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 [[ 辽沈 ]] [[ 淮海 ]] [[ 平津 ]]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 [[ 解放军 ]] 横渡长江,解放 [[ 南京 ]] ,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北京 ]] 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 [[ 华东 ]] [[ 中南 ]] [[ 西南 ]] [[ 西北 ]] 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 [[ 台湾 ]] 。1951年 [[ 西藏 ]] 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 [[ 中国大陆 ]]
{| class="wikitable"
|-
==历史背景==
 
[[File:解放战争2.jpg|有框|右|[http://y0.ifengimg.com/d4e7f77e2d6cb178/2014/0212/rdn_52fb2b84369eb.jpg 原图链接][http://y0.ifengimg.com/d4e7f77e2d6cb178/2014/0212/rdn_52fb2b84369eb.jpg 来自凤凰网  的图片]]]
1945年8月6日, [[ 美国 ]] [[ 日本广岛 ]] 投下第1颗 [[ 原子弹 ]] ,日本败局已经注定。 [[ 苏联 ]] 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 [[ 日本天 皇8 皇]]8 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联红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 [[ 朝鲜 ]] 半岛北部。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中共中央指挥 [[ 河北 ]] [[ 山东 ]] 所属小股部队于8月下旬向关内进发,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十几万人。
[[ 蒋介石 ]] 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其他国民党军队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 [[ 毛泽东 ]] [[ 重庆 ]] 谈判 虽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首先提出谈判的程序、议案,双方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虽然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中共中央以扩张势力与地盘为首要考量,从未遵守国民党控制的中国战区统帅部的命令,反命令所指挥的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战线深入 虽然中共 国腹地 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以敌后战争为主 首先提出谈判 八路军 程序、议案 新四军立 双方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处于身处或接近日占区的有利战略位置 “[[双十协定]]”) 而相当大部分 就和平建 的基本方针、政治 革命军 力则或有因或巧 化、国民大会、党派 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 位于远离日占区 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 见解。其 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虽然 西南和西北地区。 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 中共中央 政治局讨论当前形 以扩张 后决定 力与地盘为首要考量 从未遵守国民党控制的 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 国战区统帅部 的命令, 命令所指挥的 八路军等中共 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 ,收复失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 由于 抗战期间日军战线深入 中国 腹地,以敌后战争为主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处于身处或接近日占区的有利战略位置,而相当大部分 国民 党无意谈判, 革命军主力则或有 此对毛泽东赴重庆事先未作任何准备,谈判 或巧合地位于远离日占区 程序、议案均由 共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 国西南 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 西北地区 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 中共 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 国国民 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 中、邵力子之间进行。经过激烈的争 局讨 当前形势后决定 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 中共 代表会 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 纪要"(即"双十协定") 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国民党军队在 同时不理睬 蒋介石的 部署下 命令 调集兵 命令所指挥的武装 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 量积极 日军 占领区推 。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 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 收复失 方政权的存在,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其中规模较大的冲突有"上党战役"等
1945年8月 由于中国国民党无意谈判 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 因此对 毛泽东 重庆 事先未作任何准备, “国际 判的程序 议案均由中共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 内重要 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有关 问题 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中国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 为避免内战再起 经过激烈的争论 国共 最终 双方 代表曾先后 于10月10日 订了《 署“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 双十协定 ”),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 《停 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 协定》) 然而, 国民 政府派出 军队 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 在蒋介石的部署下,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 原日军占领区 后,不承认前期已经 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组政府的协议 但是 但在国民政府主张召开非常片面的 国民 大会,共产 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 及其他 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中共领导武装力量 情况下,短暂的合作再度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 存在 进攻 无视 中共 在中原 领导下所建立 方政权 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 存在 因此遭到 国国民党方面则认为该次事件为 军主动调动挑起,双方各执一词,但借此机会开战 所属武装力量 意图却是两造皆然,美国遂 坚决抵抗。其 止对国民党 规模较大 军事援助,装备美式武器的国民 冲突有“[[上 军队因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战役]]”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占领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奉命前来进行调停工作,虽曾达成国共双方共组政府的协议,但在国民政府主张召开非常片面的国民大会,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坚决反对的情况下,短暂的合作再度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中国国民党方面则认为该次事件为共军主动调动挑起,双方各执一词,但借此机会开战的意图却是两造皆然,美国遂中止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装备美式武器的国民党军队因此开始走向下坡路。 1946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选举民国总统,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内战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新疆省政府发行的货币面额高达六十亿。共产党以要求民主为口号,搭配蜂拥而起的学潮,以宣传争取民心,以大量地下党员(如 [[ 刘斐 ]] [[ 郭汝瑰 ]] [[ 韩练成 ]] [[ 熊向晖 ]] [[ 张克侠 ]] [[ 何基沣 ]] [[ 廖运周 ]] 等等)渗透夺取军事情报,并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开始进行全面的战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于8月14日、20日、23日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前往重庆。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ref>[http://guoqing.china.com.cn/2019-%20%2010/15/content_75308140.htm 新中国这样走来--《中共中央关于平汉战役的指示》],中国网,蔡彬,2019-10-15</ref>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
====序幕(1945年9月——1946年6月)====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 [[ 山西 ]] 上党、绥远、察哈尔等地,北上的国民党军队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10月,接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 [[ 秦皇岛 ]] 登陆。后在进发至 [[ 山海关 ]] 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民党军队,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 。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法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激起中共报纸攻击。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联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联红军占领 [[ 哈尔滨 ]] [[ 齐齐哈尔 ]] 。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 [[ 长春 ]] 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5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在第二次四平战役重创 [[ 林彪 ]] 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 [[ 松花江 ]] 畔逼近哈尔滨。此时,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蒋介石的这次停战被某些学者称为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的最大败笔。停战期间国共双方代表仍未就改组政府和 [[ 江苏 ]] 北部政权问题达成协议。
====1945年下半年国共双方主要冲突列表====
! 战斗名称 !! 时间起止 !! 爆发原因 !! 战争实况
|-
| 上党战役 || 9.10-10.12 || [[ 阎锡山 ]] 部队与中共军队在中共辖区上党争夺日本投降军军备 || 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被中共攻占
|-
| 平汉战役 || 10.24-11.2 || 国民党军队沿平汉铁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中共阻止其北进 || 中共军合围国民党军队7个师,将其全歼
|-
| 平绥战役 || 10.18-12.4 || [[ 傅作义 ]] 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投降,中共为打通华北东北交通 || 中共军围攻归绥,包头两城一个半月,未能攻克最后撤退
|-
| 津浦战役 || 10.15-12.14 || 阻止国民党军队沿津浦路北上受降 || 中共军队攻占山东大片地区,山东华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
| 山海关战役 || 11.15 || 开进东北之国民党军队在山海关途中遭遇中共阻击 || 国民党军队突破中共阻击,穿越山海关,攻占 [[ 锦州]]
|-
|}
===全面爆发===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 ~1947 年6月)====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 [[ 湖北 ]] 、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共产党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解放军挫败。
共产党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其中国民革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解放军被迫开始全线撤退,试图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 [[ 中原突围 ]] ”。
东北民主联军在三下 [[ 江南 ]] 四保临江战役中稳住阵脚,并在夏季攻势中夺回 [[ 东北 ]] 战场的主动权。华北傅作义部在大同集宁战役与张家口战役中重创共军,取得优势地位。华东战场,共军在 [[ 薛岳 ]] 攻势下丢失两淮,但陈毅在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先后获胜,并在 [[ 孟良崮战役 ]] 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 [[ 张灵甫 ]] 师长阵亡。中原战场, [[ 刘伯承 ]] 在定陶战役歼灭整三师, [[ 陈赓 ]] 部则围歼了 [[ 胡宗南 ]] " 天下第一师" 的整一旅。西北战场,由于得到内线情报,中共主动从 [[ 延安 ]] 撤退。47年3月19日 [[ 胡宗南 ]] 率部攻占延安。随后中共连续取得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部队士气下降严重。
同时转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 ~1948 年9月)====
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 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同时,山东的解放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1947年6月18日, [[ 胡琏 ]] 整编11师占领中共山东指挥部所在地鲁中南麻镇。此时因刘邓军在鲁西进攻,国民党军队被迫自鲁中回援, [[ 粟裕 ]] 乘机进攻南麻整11师,但其久攻未克,此时国民党军队再度调集大军围攻,粟部因多处军队遭遇 [[ 范汉杰 ]] 等指挥合围,伤亡巨大,撤至黄河以北惠民。国民党军队在8月占领黄河以南山东大部地区。10月初,国民党军队在烟台登陆,胶东地区沦陷。
[[File:解放战争3.jpg|有框|右|
[http://hebei.ifeng.com/a/20170804/5882292_0.shtml 来自滨风光  的图片]]]
此时,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 [[ 刘伯承 ]] [[ 邓小平 ]] 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 [[ 南京 ]] [[ 武汉; ]]: 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 陈赓 ]] 、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由于在大别山地区遭到 [[ 白崇禧 ]] 围剿,中野最后被迫分批撤出大别山区。东北战场,林彪连续发动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队压缩在 [[ 锦州 ]] [[ 沈阳 ]] 与长春,胜局已定。在华北,47年11月共军攻克 [[ 石家庄 ]] ,1948年5月中旬, [[ 晋南 ]] 重镇 [[ 临汾 ]] 也被中共攻克。6—7月,华东野战军发动颇具争议的豫东战役。西北战场方面, [[ 彭德怀 ]] 取得宜瓦战役的胜利,尽管在西府陇东战役失利,但此时胡宗南部已经捉襟见肘,延安被共军重新占领。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 ~1949 年12月)====
三大战役: [[ 辽沈战役 ]] (辽西会战 )、 [[ 淮海战役 ]] (徐蚌会战)和 [[ 平津战役 ]] (平津会战)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 [[ 济南 ]] 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起义。新华社在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 [[ 王耀武 ]] 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攻占锦州同时在塔山和黑山阻击了侯镜如兵团和廖耀湘兵团,长春郑洞国部起义后林彪挥师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顺势攻占沈阳,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伤亡6.9万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由刘伯承攻占宿县截断 [[ 徐州 ]] 退路一举改变形势,分别在碾庄、双堆集、陈官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以伤亡13.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华北杨成武部在新保安歼灭35军,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攻克天津并包围北平迫使傅作义接收改编。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被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外,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即所谓“划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 [[ 九江 ]] 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解放军开始向全国进军。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先后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 [[ 杭州 ]] [[ 南昌 ]] 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 [[ 崇明岛 ]] 。7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 [[ 金门 ]] [[ 马祖 ]] 等岛屿以外的 [[ 福建 ]] 全省。
渡江战役后,各野战军立即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分别向中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进军。1949年4月解放军进军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南广大地区。5月解放军进军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8月解放兰州,9月解放 [[ 西宁 ]] [[ 宁夏 ]] 。同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 [[ 陶峙岳 ]] 及新疆省政府主席 [[ 包尔汉 ]] 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1949年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后解放湖北. 湖南。林彪部在衡宝战役挫败白崇禧,随后以优势兵力占领广西全境,刘伯承 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 [[ 秀山 ]] [[ 西阳 ]] [[ 彭水 ]] 等地, [[ 贺龙 ]] 也率第一野战军翻越秦岭,乘胜追击,歼灭敌宋希濂兵团、促使 [[ 罗广文 ]] [[ 陈克非 ]] 兵团起义。30日蒋介石匆忙逃往 [[ 成都 ]] ,当日重庆解放。
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 [[ 北平 ]] 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月13日,解放军兵临 [[ 广州 ]] ,李宗仁只得飞往重庆。10月24日,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失败。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复发,出现十二指肠出血,遂于11月20日以治病为由转往 [[ 香港 ]] 。12月5日,与夫人 [[ 郭德洁 ]] ,两名儿子及随从又从香港飞美国 [[ 纽约 ]] 就医。
1949年11月初, [[ 云南 ]] 省主席 [[ 卢汉 ]] 和西康省主席 [[ 刘文辉 ]] 在云南通电起义,刘伯承 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迅速攻占邛崃和雅安,在成都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外逃的道路被全部封锁。
此时蒋介石仍想死守成都,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而当时国民党手中的大城市也只有成都和 [[ 宜宾 ]] 了,宜宾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共地下党郭汝瑰时任第22兵团司令兼第72军军长,专门负责宜宾防务。
1949年11月末,郭汝瑰主动找到解放军要求起义,12月11日长江重镇宜宾和平解放。而前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蒋介石仓惶逃离成都,前往台北。随后第二野战军进至大邑,新津。胡宗南也逃离成都,成都市区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开始谈判,12月30日,贺龙率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成都,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进驻昆明,并相继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等省。
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 [[ 乌丘 ]] [[ 东引 ]] [[ 海南岛 ]] [[ 舟山群岛 ]] [[ 一江山岛 ]] [[ 大陈 ]] 岛、 [[ 万山群岛 ]] )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 ——1955 ~1955 年2月)====
随着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略重大的战役只有 [[ 西昌战役 ]] [[ 昌都战役 ]]
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1950年10月解放西康后解放军挺近西藏地方,围歼昌都地区的藏军主力,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基础 。而西南的国民党93师无法跟大规模的解放军作战,一路往边界撤退,最后国民党93师退到泰缅边境的三不管地带( [[ 泰缅金三角 ]] ),在当地形成一股特殊的势力。1954年,因缅甸政府向联合国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开始逐步将这批部队及眷属迁往台湾安置,而在 [[ 泰国 ]] 北部的部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愿离开,表示要从这里打回大陆去,最后因为协助泰国政府平定山区泰国共产党叛乱,获得泰国国籍,在泰国得以合法永久居留与生活。
在东南沿海作战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以陆军为主,缺乏足够的海空军专业部队与武器装备,在训练上如登陆战等方面经验亦不足,由于解放军准备不充分,攻击金门战役遭严重失利。1949年攻打登步岛与金门岛相继失败后,一时之间不敢贸然作战,而国民党虽然在陆军战斗方面损失惨重,但在海空军整体仍优于共产党,甚至还能派遣空军对上海进行轰炸或突袭福建沿海岛屿。不过随着国民党部队主力集中驻守台湾,与台湾距离较远的沿海岛屿让解放军有了机会,1950年,解放军在先后解放海南岛(海南岛战役)、万山群岛与舟山群岛。后因朝鲜战争爆发,军事重心北移,因此在东南沿海的作战暂缓。而朝鲜战争期间,国民党曾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但皆以撤退告终。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在1954年对一江山岛发动作战并对金门炮击,不久解放军以优势兵力攻占了一江山岛,视一江山岛为屏障的大陈岛也不保,最后国民党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1955年2月,解放军取得大陈岛,至此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再无变动 。
“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
 国共双方隔着台湾海峡,均积极厉兵秣马,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出“解放台湾”的口号,台湾则高呼“反攻大陆”、“光复神州”、“解救苦难同胞”,调停失败的美国则坐等内战结束。海峡大战一触即发,惟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原本预备解放台湾的解放军,调往朝鲜半岛进行抗美援朝作战,盘踞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则在麦克阿瑟的支持下积极备战反攻,陆战队编制扩张到世界第二大规模,预备于东南沿海登陆、或配合联合国民党军队渡过 [[ 鸭绿江 ]] 进入中国东北。但基于国际局势与美国内部的政治问题,美国总统 [[ 杜鲁门 ]] 解除麦克阿瑟的兵权、改变对国民党政府的放弃态度,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一方面阻止国民党政府反攻的企图,另一方面也保证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援助不再断绝,中国政府日后指控美国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国民党政府得以在台湾稳定维持,此后两岸的较劲除了军备竞赛以及数次军事冲突外,也展开了激烈的外交、经济上的攻防战。
====1955年后炮击金门====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驻守金门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榴弹炮突击,在四十四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 [[ 吉星文 ]] [[ 赵家骧 ]] [[ 章杰 ]] 等中弹阵亡。9月11日,金门守军击毁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所支持的八吋大口径巨炮由台湾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其后十年内,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的纪录,双方各有战损 ,但大体而言,仍是维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的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的炮击,国共内战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正式宣布结束。
====台海危机====
至今两岸仍维持对峙形势。由于两岸双方并未针对国共内战签署过任何协定,因此就形势上两岸仍是军事对立状态,但两岸有偶尔军事合作的状况,例如 [[ 南沙群岛 ]] 两岸驻军即时常共同应付群岛周边事件,1974年中越西沙之战台湾海军默许解放军军舰通过,对抗当时仍是台湾盟友的南越海军<ref>[http://www.doc88.com/p-2846616336108.html 西沙海战三援舰通过台湾海峡真相 ],道客巴巴,李兆新</ref> 。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中国大陆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导弹试射,台湾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当时海空军均有不同、未经证实的接战消息传出,例如台湾海军曾出港于 [[ 高雄 ]] 外海进行扫雷、空军则有在海峡中线与中国大陆空军互开火控雷达锁定的传闻,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告缓和,但中国大陆军机“不出海”的默契从此被打破,中国大陆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所谓“台海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的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惟台湾方面没有正式回应。
==解放结果==
===指挥官===
'''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 [[ 汤恩伯 ]] 、顾祝同、 [[ 刘峙 ]] 、傅作义、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张灵甫、白崇禧、卫立煌、阎锡山、冯玉祥、陈诚、 [[ 张治中 ]] [[ 毛人凤 ]] [[ 戴笠 ]] 、陈立夫、陈果夫、 [[ 廖耀湘 ]] [[ 刘峙 ]] 、郭汝瑰、 [[ 黄百韬 ]] 、邱清泉、 [[ 黄维 ]] 、李弥、 [[ 宋希濂 ]] 、孙元良、刘斐、 [[ 刘汝明 ]] [[ 李延年 ]] [[ 马鸿逵 ]] [[ 马步芳 ]]
'''共产党''':大元帅:毛泽东(1955年授予军衔时他拒绝此军衔)
'''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罗荣桓、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
'''大将''':粟裕、黄克诚、徐海东、陈赓、谭政、 [[ 肖劲光 ]] [[ 王树声 ]] 、罗瑞卿、张云逸、许光达
'''解放后非军职''':周恩来、邓小平、 [[ 任弼时 ]] 、刘少奇、 [[ 高岗 ]] [[ 耿飚 ]] [[ 李先念 ]] [[ 彭真 ]] 等等
'''战功比较突出的上将''': [[ 萧克 ]] [[ 李达 ]] [[ 李克农 ]] [[ 王震 ]] [[ 许世友 ]] [[ 杨成武 ]] [[ 韩先楚 ]] [[ 萧华 ]] [[ 刘亚楼 ]] [[ 叶飞 ]] [[ 杨得志 ]] [[ 韦国清 ]] [[ 乌兰夫 ]] [[ 谢富治 ]] 等等
===参战兵力===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