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
次編輯
變更
绿原
,無編輯摘要
}}
<big>'''绿原'''</big>({{bd|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6日|cIdx = 绿}}), [[ 湖北 ]] 黄陂人,中国着名现代诗人、翻译家、编辑家。原名刘仁甫,1948年后多以笔名'''绿原'''行世,此外还曾用笔名'''刘半九'''进行翻译创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诗坛广受关注,早期诗作《小时候》被收入 [[ 台湾 ]] 教科书。抗战胜利前后,绿原的爱国战斗诗篇,在进步学生和年轻的读者中广为流传,为“七月诗派”后期重要代表之一。其早期诗歌带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被称作“童话诗人”,而后转向政治抒情诗歌,多蕴悲愤激情之感,建国后不久因政治运动而长期不能正常发表诗歌作品,至八十年代平反后,成爲归来的诗人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 生平 ==
=== 幼年生活 ===
绿原1922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陂,父母早亡。其黄陂始祖是明代从 [[ 江西 ]] 迁到湖北的读书人,其父亲为手艺人,靠刻竹篁对联与爲人照相爲生<ref name="余玮">{{Cite journal |title=绿原:诗坛上的“绿林好汉” |author=余玮 |url=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20132 |journal=《文史精华》 |issue=9 |year=2007}}</ref>。绿原三岁丧父,六岁入私塾,十三岁失母,大他十九岁的胞兄刘孝甫助他完成中学学业。
=== 诗歌创作 ===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逼近武汉,初中毕业的绿原随众西迁,流亡中开始写作。向[[胡风]]主办的《七月》投稿,虽然稿子遭拒,但得到了胡风带有鼓励意味的亲笔回信<ref name="余玮"></ref>。两年后,绿原因不满学校的政治压力,前往[[重庆]],在钢铁企业做短工谋生<ref name="余玮"></ref>。1941年8月11日,绿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新诗处女作《送报者》,同年底开始参加邹荻帆、姚奔、冀汸、曾卓等创办的重庆复旦大学《诗垦地》文学社团的活动,并受邹荻帆鼓励于次年考入迁往 [[ 重庆 ]] 北碚的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与在复旦大学读书的邹荻帆、在 [[ 复旦大学 ]] 教务处工作的曾卓两位湖北人关係密切。1942年,《七月》杂志主编胡风主动邀请他参加《七月诗丛》第一辑的出版,并爲其出版诗集《童话》。抗战胜利前后,绿原所写的抗战爱国的战斗诗篇,在进步的学生集会中被朗诵,在年轻的读者中广为传颂,绿原遂成为"七月诗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之一。
1944年,绿原在大学里被 [[ 国民党 ]] 当局征召为来华参战美军当译员,短期译训班结业后因“思想有问题”被分配单位退回,又被分到"中美合作所",他不知所措地写信求教胡风是否可去,胡风对"中美合作所"的性质不了解,建议他不去。当局因他未去报到而向校方下达通缉令,胡风又托朋友[[何剑熏]]帮他离开重庆,介绍他到川北岳池县一所中学教书。不料10多年后,这封求教信竟成了胡风通过他勾结国民党的"铁证",而他也由此长期被媒体和社会误为"美蒋特务"。缉,只得在胡风的帮助下逃离重庆<ref name="余玮"></ref>。离开重庆后,绿原来到川北的岳池县,在当地中学教书,隐姓埋名,并与青梅竹马罗惠结爲伴侣<ref name="余玮"></ref>。在岳池县生活期间,绿原创作上取得了突破,接连写下了多首政治抒情诗,其创作不像《童话》时期带有梦幻色彩的童话境界,而是直接面对现实,这些诗歌后来结集为《又是一个起点》。
1947年秋,绿原回到武汉,借住在亲戚家以寻找工作,几个月通过考试进入某外商办的油行当小职员<ref name="余玮"></ref>。不久,绿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参与地下活动。在此期间,其诗歌主要发表在曾卓等办的《汉口大刚报》副刊《大江》上,爲了逃避国民党的注意,其诗歌多用化名发表,并主要以抒情小诗爲主<ref name="余玮"></ref>。武汉解放后,绿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武汉,被武汉市委派往长江日报社负责文艺组的编辑工作。1953年初,长江日报停刊,绿原被调往[[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工作,其临时住在堂子胡同某旧时大宅院内,与宣传部的“毛选英译室”相同所在,并得以结识[[袁可嘉]]、[[黄爱 (翻译家)|黄雨石]]、[[钱锺书]]等人<ref name="余玮"></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