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骆宾基

增加 10,010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骆宾基'''({{bd|1917年||1994年|}})原名'''张璞君''',祖籍山东省平度县,生于吉林省珲春县中华民国及中…”
'''骆宾基'''({{bd|1917年||1994年|}})原名'''张璞君''',祖籍[[山东省]][[平度县]],生于[[吉林省]][[珲春县]]。[[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ref name=lbj>[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3569.shtml 骆宾基 (1917~1994),中国作家网,于2015-03-18查阅]</ref><ref name=zgw>[http://character.workercn.cn/451/201412/10/141210091046397.shtml 骆宾基:用心中温情穿透苍凉,中工网,2014-12-10]</ref>

==生平==
===从北平到上海===
骆宾基出生在珲春县一个小茶商的家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14岁的骆宾基是高小学生,班主任选读了[[都德]]《最后一课》的译文。骆宾基决心离开东北,不接受[[日本]]的奴化教育。16岁时,骆宾基离开家乡,到[[济南]]正谊中学学习,后来转到[[北平]]学习。那时,其父亲因债务缠身已鬱鬱而亡。骆宾基寓居北平[[北京山东会馆|山东会馆]],到大学旁听,到图书馆自修,学习文学及社会科学理论。<ref name=zgw/>

1935年在[[上海]],[[萧军]]、[[萧红]]在[[鲁迅]]帮助下,分别出版了《八月的乡村》、《生死场》。骆宾基读后受到震动。1936年5月初,骆宾基来到上海。在[[上海法租界]]汶林路一处亭子间住下后,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刚写完前两章,就寄给[[鲁迅]]。重病的鲁迅回信称:“体力不支,一时恐难看稿;况且既是长篇,仅凭开端也无以观其全貌……”骆宾基失望地给鲁迅回信:“退稿已经收到,请勿悬念,祝愿先生早日痊愈……”1936年10月,写作《边陲线上》即将收尾时,骆宾基得知鲁迅病逝,悲痛难抑。过了一段时间,骆宾基又致信[[茅盾]],很快收到茅盾回信,茅盾答应看稿,骆宾基迅速将《边陲线上》写完,誊清并寄去。这时,骆宾基穷得已近“断顿”,寄居在上海郊区一个同乡朋友的亲戚家。不久茅盾回信说,从《边陲线上》的“氛围气”看得出青年作者的笔力与未来,并同意在修改后介绍出版。后经茅盾三次推荐,1937年5月,上海天马书店主编巴人([[王任叔]])约见骆宾基,表示准备出版《边陲线上》。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王任叔从印刷厂里抢出《边陲线上》的书稿还给茅盾。此后,茅盾第四次推荐,将书稿给了[[巴金]]主持的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11月出版。<ref name=zgw/>

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后,骆宾基要到浙东前线从事战地服务。行前,茅盾知道骆宾基的书稿未付印,没有经济来源,便资助骆宾基40块大洋。<ref name=zgw/>骆宾基由1937年起步入文坛,开始发表作品。<ref name=lbj/>在仅出版20期《烽火》周刊中,茅盾刊登过骆宾基的10篇报告文学及短篇小说。<ref name=zgw/>

===从抗战到内战===
1937年,骆宾基到浙东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经中共宁(波)绍(兴)特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夏,到达皖南[[新四军]]中,留在新四军军部编写文化课教材。1940年秋后,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随后,骆宾基到浙东[[义乌]]拜访[[冯雪峰]]。经冯雪峰支持,骆宾基1940年底赴[[广西]][[桂林]]从事文学创作。在桂林,刚写完第二部长篇小说《人与土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骆宾基乃被迫流亡[[香港]]。<ref name=zgw/>在香港期间,骆宾基曾受[[萧红]]的丈夫[[端木蕻良]]之托,帮助照看病中的萧红,陪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ref>[http://www.gmw.cn/01ds/2000-04/30/GB/2000%5E298%5E0%5EDS409.htm 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 因何成仇,光明网,2000-04-30]</ref>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骆宾基回桂林。他和[[聂绀弩]]合编《文学报》,很快遭到查禁,乃写作自传体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这部小说奠定了骆宾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丰产期,除了《姜步畏家史》,他还创作了短篇小说《老女仆》、《北望园的春天》、《乡亲康天刚》等。<ref name=zgw/>

骆宾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绍兴]]《战旗》主编,[[重庆]]东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秘书长。<ref name=lbj/>

1944年秋,骆宾基在重庆附近的[[酆都]]当教员时,因为在课堂上讲解[[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被校内分子向[[中国国民党]]地方当局告密。骆宾基和其他几位同志相约出逃时,遭到[[军统]]特务逮捕。审讯中,军统要他在“悔过书”上签字,他当即掷还,宣布自己“无过可悔”。后经中共地下党营救,他才获释。<ref name=zgw/>

1947年春,骆宾基通过[[中国民主同盟]]的关系,到东北动员一股地方武装接受[[八路军]]改编,途经[[长春]]市郊时,遭到[[杜聿明]]手下的特刑队逮捕,当夜押往[[沈阳]]秘密监所。对方劝他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在[[动员戡乱|戡乱]]政策下作一个守法公民”,马上可获释。他回答:“我又不是国民党,我怎么能站在戡乱政策底下呢?我到东北来就是为了反对戡乱,反对打内战的!”“你们公开枪毙我好啦!我们搞文学艺术的人,是讲气节的!”此后,他被当作“顽固不化”的要犯,专机押到[[南京]]军法局监狱,以“武装叛乱”的罪名待决。1949年1月[[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释放政治犯,骆宾基才获释,再度流亡香港。在香港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攻占[[南京]]。1949年6月,骆宾基自香港启程北上[[北平]]。<ref name=zgw/>

===共和国时期===
1949年在北平参加第一届文代会后,骆宾基留在北平(1949年9月更名北京),被分配到[[人民日报]]社工作。1949年冬天,上级批准了骆宾基到山东工作的请求。骆宾基举家迁往山东[[济南]],很快当选为山东省文联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3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剧本创作所,当专业作家,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北京市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文联]]全委,北京市作协副主席。<ref name=lbj/><ref name=zgw/>

1953年至1955年,骆宾基先后写出并发表了描写农村生活变革,赞美新生活与新人物的短篇小说《王妈妈》、《夜走黄泥岗》、《年假》等,全都被安排在《人民文学》杂志较显著位置发表,获得读者欢迎及文艺界好评。1956年,骆宾基因[[胡风]]问题受牵连,被审查一年,其中有3个月不准回家。1957年,去北京南郊农业社体验生活。1958年,下放[[黑龙江省]]农村[[人民公社]]体验生活,并继续写报告文学、散文等,包括采访[[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延禄]],创作反映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纪实作品。《人民文学》杂志一直同他保持联系。1961年,骆宾基给《人民文学》杂志一篇《山区收购站》。<ref name=zgw/>

1962年,骆宾基调回北京。但随着政治运动频繁发生,骆宾基无法集中精力创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骆宾基度过8年“牛棚”及半“牛棚”生活,身心受到很大摧残。但他坚持原则。1967年,在单位的一次批斗会上,骆宾基站起来说:“[[邵荃麟]]是活着的[[焦裕禄]]!”全场皆惊。后来,[[造反派]]将他叫到办公室,要他揭发邵荃麟、[[冯雪峰]],被他拒绝。骆宾基的妻子邹民才回忆:“因为骆先生坚持不改变对邵荃麟、冯雪峰的看法,一直没有工作,每月只有极少的生活费,家里不得不靠变卖东西过日子。当时有人好心劝他下个台阶,他毅然拒绝,说:‘这台阶太高了。’”1976年夏,[[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当天地震刚发生,骆宾基就从[[地安门]]的住处出门,到[[大雅宝胡同]]的邵荃麟家看望邵荃麟的遗孀及女儿,那时邵荃麟的遗孀尚顶着“叛徒、走资派”帽子。<ref name=zgw/>

1972年起,由于无法继续自由从事文学创作,骆宾基开始研究[[金文]]。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骆宾基已积累了40余万字手稿,不忍舍弃,便继续从事金文研究。骆宾基凭借[[训诂学]]修养,根据出土金文资料,提出新创见,又纠正了传统看法的谬误,写出专著《金文新考》。《金文新考》是[[冯雪峰]]读了他的手稿后命名。1981年,茅盾为骆宾基的专著作了题签。在研究金文的同时,骆宾基还研究《[[诗经]]》、《[[左传]]》各家注释,写出《〈诗经〉新解》、《〈左传〉批注》等著作,对传统看法提出新解释,例如从《[[诗经]]·周颂》考释出殷周三代婚姻关系。骆宾基最后20年左半侧肢体不遂,视力衰退,一些老朋友劝他不要再写,学术界也对他的古文字学研究经常泼冷水。但他不但坚持研究,还陆续写了些回忆散文。<ref name=zgw/>

1994年6月,骆宾基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ref name=zgw/>

==著作==
*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幼年》、《混沌》
*报告文学集《大上海的一日》、《夏忙》
*中篇神话集《蓝的[[图们江]]》
*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年假》、《骆宾基短篇小说选》
*话剧剧本《结婚之前》
*专著《金文新考》<ref name=lbj/>

==参考文献==
{{reflist}}

{{中国近现代文学}}
{{DEFAULTSORT:Luo骆}}
[[Category:张姓]]
[[Category:平度人]]
[[Category:珲春人]]
[[Category:中华民国作家]]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
[[Category: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学家]]
1,4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