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京杭大运河

增加 83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京杭大运河111.jpg|有框|右|<big>京杭大运河</big>[http://p2.ifengimg.com/a/2017_36/6090f55316db74f_size137_w500_h321.jpg 原图链接][http://sd.ifeng.com/a/20170906/5973541_0.shtml 来自凤凰网山东 的图片]]]
''' 京杭大运河 ''' ,位于中国东部,为“大运河”的一条干线。2014年,京杭大运河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具体是指:
北起 [[ 北京 ]] ,南至 [[ 杭州 ]] ,流经北京、 [[ 天津 ]] [[ 河北 ]] [[ 山东 ]] [[ 江苏 ]] [[ 浙江 ]] 四省二市,沟通 [[ 海河 ]] [[ 黄河 ]] [[ 淮河 ]] [[ 长江 ]] [[ 钱塘江 ]] 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 [[ 人工运河 ]] ,是 [[ 苏伊士运河 ]] 的16倍,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肩负着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开凿目的===
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 [[ 天然河流 ]] [[ 湖泊 ]] ,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 隋炀帝]]( [[ 杨广]])时,据称隋炀帝为了到 [[ 扬州 ]] [[ 琼花 ]] ,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 [[ 长江 ]] 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 [[ 元朝 ]] 时,元定都大都( 今北京) ,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 [[ 洛阳 ]] 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 [[ 杭州 ]] 的纵向大运河。
===“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经济很发达。在 [[ 兖州 ]] [[ 济宁 ]] [[ 枣庄 ]] [[ 滕州市 ]] [[ 丰县 ]] [[ 沛县 ]] [[ 徐州 ]] [[ 邳州 ]] 及两淮等有大中型 [[ 煤矿 ]] ,连接 [[ 上海 ]] [[ 南京 ]] [[ 徐州 ]] [[ 镇江 ]] [[ 常州 ]] [[ 无锡 ]] [[ 苏州 ]] [[ 杭州 ]] 等工业城市。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 [[ 淮阴 ]] [[ 淮安 ]] [[ 宝应 ]] [[ 高邮 ]] 、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 吴江 ]] 和杭州等。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全长约130多千米,济宁段主航道将由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达到3米。届时,千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 [[ 京沪铁路 ]] ”。
====苏北运河====
苏北运河(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六圩口),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邳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 [[ 微山湖 ]] [[ 骆马湖 ]] [[ 洪泽湖 ]] [[ 高邮湖 ]] 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
====苏南运河====
苏南运河(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常州、镇江、 [[ 无锡 ]] 、苏州等县市,沟通了 [[ 长江 ]] 、  [[ 太湖 ]] 水系,与 [[ 上海 ]] [[ 浙江 ]] 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目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目前,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
====浙江段====
浙江段( [[ 南浔 ]] —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目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 [[ 宁波港 ]] ,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位于杭州湾南岸,纵贯 [[ 钱塘江 ]] [[ 曹娥江 ]] [[ 甬江 ]] 水系,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
==地位作用==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 [[ 万里长城 ]] [[ 坎儿井 ]] 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 [[ 春秋时期 ]] ,形成于 [[ 隋代 ]] ,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 [[ 海河 ]] [[ 黄河 ]] [[ 淮河 ]] [[ 长江 ]] 、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
==开通意义==
{| class="wikitable" |- !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 3.文化交融,中原文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 4.方便南粮北运。|}
==开凿缘起==
===第一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 [[ 吴王 ]][[ 夫差 ]] 十年(公元前486)开凿 [[ 邗沟{ ]], 从江都(今 [[ 扬州市 ]] )邗口至山阳(今 [[ 淮安市 ]] )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 [[ 河南省 ]] 原阳县北引 [[ 黄河 ]] 南下,注入今 [[ 郑州市 ]] 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邗沟====
春秋末年,位于太湖流域的吴王夫差为了与中原的 [[ 晋国 ]] 争霸,于前486年修筑 [[ 邗城 ]] (今扬州附近),作为北上据点,并在城下开凿运河到末口(今 [[ 江苏 ]][[ 淮安市 ]] 淮安区城北北辰坊),沟通 [[ 长江 ]] [[ 淮河 ]] ,以运输军队和辎重。此运河于前484年完工,后世称为“邗沟”,是大运河中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一段河道。在开凿过程中,吴人尽量利用长江、淮河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巧妙地以人工渠道连接两岸,故只凿渠长约150公里。
但是同为吴国所开凿的胥溪、胥浦才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其以 [[ 伍子胥 ]] 而命名。胥溪从宜兴开始,在 [[ 芜湖 ]] 入长江,使太湖水系第一次和长江联系起来。胥浦是在胥溪完工后不久开凿的,它以太湖为起点,经淀山湖和泖湖,流入东海,为太湖开拓了出海口。胥溪、胥浦的开凿,把整个东南水系连成一体。
===第二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 )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 [[ 江南运河 ]] 。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为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运河。隋朝将以前开凿的运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运河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兴,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网。
分为四段:(1) [[ 永济渠 ]] 。(2) [[ 通济渠 ]] 。(3) [[ 邗沟 ]] 。(4) [[ 江南河]]。
[[ 广通渠 ]] :从京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长达300余里。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宇文恺主持。以 [[ 渭水 ]] 为主要水源,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为了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大业元年(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同时,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
通济渠在黄河南岸,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 [[ 洛阳 ]] 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 [[ 偃师 ]] 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 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引黄河水进入淮河的支流汴水,经今开封市及 [[ 杞县 ]] [[ 睢县 ]] [[ 宁陵 ]] [[ 商丘 ]] [[ 夏邑 ]] [[ 永城 ]] 等县,再东南,穿过今 [[ 安徽 ]][[ 宿县 ]] [[ 灵壁 ]] [[ 泗县 ]] ,以及 [[ 江苏 ]] [[ 泗洪县 ]] ,至 [[ 眙x 眙]]x ūyí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 2000里。
[[ 永济渠 ]] :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利用卫河和芦沟(永定河)等自然河道开挖加深,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大业四年(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当年完成。全长1900多里。
===第三期运河===
主要指的是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
至元(元世祖 [[ 忽必烈 ]] 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 [[ 济宁市 ]] )至须城( [[ 东平县 ]] )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 )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
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 )开通 [[ 惠河 ]] ,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 [[ 通州 ]] [[ 白河 ]] ,长25公里。
至元三十年(1293 )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 [[ 漕船 ]] 可由 [[ 杭州 ]] 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济州河和会通河====
从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到东南产粮区,大部分地方都有水道可通,只有大都和通州之间、临清和济州之间没有便捷的水道相通,或者原有的河道被堵塞了,或者原来根本没有河道。因此,南北水道贯通的关键就是在这两个区间修建新的人工河道。在临清和济州之间的运河,元朝分两期修建,先开 [[ 济州河 ]] ,再开 [[ 会通河 ]] 。济州河南起济州(今济宁)南面的鲁桥镇,北到须城(在今东平县)的安山,全长150余里。至元十八年(1281年)开工,至元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日(1283年9月18日)凿成。人们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以 [[ 汶水 ]] [[ 泗水 ]] 为水源,修建闸坝,开凿渠道,以通漕运。
元代著名天文学家 [[ 郭守敬 ]] ,经过全国精密测量,发现金中都(北京旧址)正南是济州(今嘉祥、汶上南旺附近),即古任城,水脉甚多,汶、泗、沂、洸、济五河并流,泉眼甚多,可以开凿运河,以济通元大都(北京)。因济州位于大都正南,开凿运河路径最短,水脉甚多,世祖至元十七年七月,耿参政、阿里尚书奏:“为姚演言开河事,令阿合马与耆旧臣集议,以钞万锭为佣直,仍给粮食。”世祖从之,遂开凿 [[ 济州河 ]] 。金天德二年(1150年),济州治所被洪水淹没,遂西迁地势高冗的任城县(今济宁市)。元代至元八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至此任城县遂改称济宁府。 [[ 郭守敬 ]] 建议在济州正北兴建元大都(今北京),又确定在大都正南的济州,开凿济州河,以连通大都和济州。济州河凿通后,清、济、汶、泗四水入漕,元大都粮食从岁入数十万石,一跃岁入四百万石,元大都迅速崛起,而济州新址任城也一跃由县升府,成为一等城市。
会通河南起须城的安山,接济州河,凿渠向北,经聊城,到临清接卫河,全长250余里。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1289年2月10日)开工,至元二十六年六月初四(1289年6月22日)凿成,至元二十六年七月初四日(1289年7月22日),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会通河”。
====坝河和通惠河====
由于旧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与通州之间修建一条运输能力较大的运河,以便把由海运、河运集中到通州的粮食,转运到大都。于是相继开凿了 [[ 坝河 ]] [[ 通惠河 ]] 。首先兴建的坝河,西起大都 [[ 光熙门 ]] (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 [[ 通州 ]] 城北,接温榆河。这条水道长40余里,至元十六年(1279年),开凿完成后作为运粮河使用。地势西高东低,差距20米左右,河道的比降较大。为了便于保存河水,利于粮船通航,河道上建有七座闸坝,因而这条运河被称为坝河。
后来因坝河水源不足,水道不畅,元朝又开凿了 [[ 通惠河 ]] 。负责水利的都水监 [[ 郭守敬 ]] (1231-1316年),从昌平化庄村东龙山的白浮泉引水源到积水潭集蓄起来,然后经皇城东侧南流,东南去文明门(今北京 [[ 崇文门 ]] 北),东至通州接白河。全长164里。1292年正月开工,1293年七月凿成,至元三十年七月二十三日(1293年8月26日),元世祖忽必烈赐名“通惠河”。
通惠河建成后,从南方来的大批漕船可直达大都城内积水潭。积水潭成了繁华的码头,“舳舻敝水”,元大都成为内陆港,热闹非常。
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完成后,便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利用了 [[ 隋朝 ]] 的南北大运河不少河段,如果从北京到杭州走运河水道,前者比后者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明清的大运河===
====北运河====
[[ 北运河 ]] 为通州至天津段,长186公里,流经 [[ 河北省 ]][[ 香河县 ]] [[ 天津市 ]][[ 武清区 ]] [[ 北辰区 ]] [[ 河北区 ]] [[ 红桥区 ]] ,在天津市三岔河口入海河。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利用永定河河道,漕运咽喉河西务,曾盛极一时,在天津汇入海河。
====南运河====
[[ 南运河 ]] 从天津到至山东临清。全长524公里。也分作“卫运河”与“南运河”(狭义)两端。利用原有的卫河加以疏通而成。水流自南而北,至天津汇入海河,流进 [[ 渤海 ]] 。1960年代中期,由于 [[ 漳卫河 ]] 流域大兴水利,农业用水,导致南运河缺水,航运中断。南运河是海河流域的漳卫河水系的重要导洪通道,设计下泄流量300立方米每秒,由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漳卫南运河管理局负责管理。
====鲁运河====
[[ 鲁运河 ]] 即会通河,北起 [[ 临清 ]] ,南至 [[ 台儿庄 ]] ,贯穿 [[ 山东省 ]] 西部,长约380公里。明 [[ 永乐 ]] 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命疏通。宋礼修筑戴村坝,遏汶水济运。从此大运河南北畅通。在 [[ 济宁 ]] 设有东河总督,负责山东河南两省河道。1855年黄河北徙,鲁运河被冲毁淤塞,航运遂告中断。
==== [[ 鲁北运河]]====
也称位临运河。北起 [[ 临清 ]] ,经过聊城,南至 [[ 黄河 ]] 。目前全线淤废。
====鲁南运河====
北起黄河,南至 [[ 韩庄 ]] 。1949年后,济宁以南的大运河一直是济宁、 [[ 兖州 ]][[ 煤炭 ]] 南下华东的重要水运通道。济宁以北的鲁南大运河因没有补给水源而航运停顿。
黄河至济宁的大运河,分为黄河至东平湖出口段、东平湖段、柳长河段、梁济运河段。总长度110公里。
济宁至苏鲁省界的大运河,分为济宁至二级坝段、二级坝至台儿庄的湖东航线段、二级坝至苏鲁省界的湖西航线段,全长214公里。其中,湖东航线走韩庄运河是主要航运通道,达到了III级航道标准。而湖西航道经过 [[ 蔺家坝 ]] 至徐州是六级航道。山东境内的湖西航道长51公里。
[[ 枣庄运河 ]] ,可分为 [[ 韩庄运河 ]] [[ 伊家河 ]] ,西北起 [[ 独山湖 ]] 、韩庄 [[ 微山湖 ]] ,经 [[ 万年闸 ]] [[ 台儿庄 ]] ,至陶沟河入 [[ 徐州 ]] 界,长93.9公里。
====江北运河====
北起徐州 [[ 铜山 ]] 蔺家坝,南至 [[ 扬州 ]] 六圩运河口,包括 [[ 不牢河 ]] [[ 中运河 ]] [[ 里运河 ]] ,全长404公里。另有 [[ 大沙河 ]] 口至蔺家坝的微山湖西河道,长57公里。
====不牢河====
蔺家坝至 [[ 邳州 ]][[ 大王庙 ]] 入中运河。
====中运河====
[[ 中运河 ]] 自台儿庄向南至 [[ 清江浦]](淮安)黄淮运三水交汇处,长186公里。中运河原为发源于 [[ 山东 ]] [[ 泗水 ]] 下游故河道,后为黄河所夺,又为南北漕运所经,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
====里运河====
[[ 里运河 ]] 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70余公里。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有些河段水面高出地面四至五米。明、清两代,在京杭大运河的枢纽部位(运河与黄河故道交汇处)淮安府城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城西30里外南船北马的水陆要冲清江浦设有南河总督,负责 [[ 江苏 ]][[ 安徽 ]] 两省河道。来自 [[ 徽州 ]] [[ 山西 ]] 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聚居在 [[ 扬州 ]] 以及淮安河下,竞相建造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
====江南运河====
[[ 江南运河 ]] 自镇江至 [[ 州330 州]]330 公里。贯通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江南运河流经 [[ 太湖 ]] 流域水网地带,沿线有 [[ 丹阳 ]] [[ 常州 ]] [[ 无锡 ]] [[ 苏州 ]] [[ 嘉兴 ]] [[ 杭州 ]] 等东南重镇,特别是拥有繁华富庶居全国之首,号称“天堂”的两个城市——苏州和杭州。江南运河河面窄而航船多,终日熙熙攘攘,运输繁忙。所经城镇,两岸人家尽枕河,座座石桥跨水上,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目前江南运河已扩建为3级航道,通行1000吨内河船只。古石桥则因妨碍通航而改建成现代化永久性大桥。江南运河同长江和钱塘江交汇处各有一座船闸,镇江为谏壁船闸,杭州为三堡船闸。
明、清两代,大运河的运输量远超过元代。直到近代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明、清两代,大运河沿线也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商业中心城市,在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所有的繁华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 [[ 扬州 ]] [[ 淮安- ]]——[[ 清江浦 ]] [[ 济宁 ]] [[ 临清 ]] 。后来居上的天津,曾以“小扬州”自豪。
===近代的衰落===
1842年, [[ 英军 ]] 在鸦片战争中决胜的一战,就是夺取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道光皇帝迅速作出求和的决定,不久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带十多年,运河漕运被迫中断。战争极其惨烈,期间沿线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部分甚至全部焚毁。
275,5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