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61
次編輯
變更
中正殿
,無編輯摘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宗教文物4.2万件,其中80%是藏传佛教的文物,大约15%是道教的,还有别的宗教的。藏传佛教的文物最多,有2.3万尊佛造像,还有前面提到的1970幅唐卡。这些都为故宫成为一个藏学研究权威机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故宫在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方面已经发挥出了很大作用,包括填补了一些研究领域的空白,比如对 [[ 四川 ]] 西部 [[ 甘孜 ]] 地区 [[ 摩崖石 ]] 刻的调查与发现。现在,我们正在筹备《笈多艺术与中国:从法显、玄奘到义净(400~700年)》展览,这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呼应。
这处 [[ 紫禁城 ]] 内重要的藏传佛教建筑1923年遭遇大劫。是年,中正殿北侧的建福宫花园被焚,火势向南,中正殿大殿、 [[ 香云亭 ]] 等被毁, [[ 宝华殿 ]] 部分被焚。
据说是 [[ 溥仪 ]] 的太监在这里行窃后,为销赃灭迹放了一把火,一些珍贵的文物被毁掉了,其中包括西藏地图、 [[ 乾隆 ]] 皇帝为了仿造西藏寺庙绘制的建筑图,以及藏于此处的 [[ 达赖 ]] 和 [[ 班禅 ]] 等给皇帝上的奏书等。
火灾后仅存的一尊 [[ 释迦牟尼佛 ]] 造像,手上还有被火烧的痕迹,这尊佛像极其精美,来自 [[ 喀尔喀 ]] 蒙古,由 [[ 尼泊尔 ]] 工匠在遥远的漠北高原铸造。 [[ 释迦牟尼佛 ]] 右手施苦行印,左手持袈裟一角,面相年轻俊美,鼻梁修直,身躯健壮,观者几乎能感受到其肌肤的温度和青春的气息,透过一层薄薄的袈裟传递而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故宫博物院陆续举办了《清宫藏传佛教艺术展》《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特展》,与西藏文管会合办了《西藏文物精粹展》,在 [[ 澳门 ]] 举办了《妙谛心传——故宫藏传佛教艺术展》,并在伦敦举办的《盛世华章——康雍乾三代艺术展》中,专辟藏传佛教展区。
故宫博物院出版了《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图像与风格:清宫藏传佛教造像》《藏传佛教唐卡》等专著,梳理了紫禁城内佛堂的分布、建筑构造特点,建筑与佛教文物的关系,对佛像、唐卡、佛经等进行专项文物研究,并有计划地整理重印了满文《大藏经》,参与了 [[ 布达拉宫 ]] 、 [[ 罗布林卡 ]] 等西藏重点文化遗产的修复保护工程,对 [[ 四川 ]] 甘孜地区藏传佛教艺术和民族关系进行了长期考察和研究。
===从景山眺望故宫博物院一角===
西方对 [[ 西藏 ]] 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是在 [[ 喜马拉雅 ]] 地区的研究方面。但是,国际上早期研究西藏的学者都是 [[ 印度 ]] 学和 [[ 中亚 ]] 学的学者,他们闯入西藏后,发现这里保存了如此丰富的原始资料,十分惊叹。
在15世纪以后,西藏的文明就进入了汉文化的发展轨道。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有八座之多,它们均是由 [[ 乾隆 ]] 皇帝在 [[ 三世章嘉 ]] 的指导下,依照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和神系供奉仪轨造办,内部陈设是对密教四部神系完整化和系统化的建构,是最为丰富、最为庞大的藏传佛教图像学和神系研究的宝库。
这八座佛楼,一座在北京 [[ 圆明园 ]] 的 [[ 长春园 ]] ,叫 [[ 梵香楼 ]] ,被英法联军烧毁;三座在 [[ 承德 ]] 避暑山庄,其中的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之庙妙高庄严西群楼,楼还在,但里面陈设的东西全没了,还有一座叫 [[ 众香楼 ]] ,已经被毁,只剩下遗址。紫禁城内有四座,其中的 [[ 慧曜楼 ]] 、 [[ 淡远楼 ]] ,毁于1923年的那场大火,现在留下的 [[ 宝相楼 ]] 、 [[ 梵华楼 ]] 两座中,宝相楼内的部分陈设在抗日战争时期随故宫文物南迁,目前分散在 [[ 南京 ]] 博物院和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只有梵华楼完整地保持了内部陈列。
===梵华楼===
梵华楼的二层,有一幅讲述 [[ 宗喀巴 ]] 大师生平的唐卡,其中出现了几位身着明代官服的汉人形象。文明讲解道:“这是明 [[ 永乐 ]] 皇帝派去的官员。 [[ 明朝 ]] 先后两次派员请宗喀巴大师,大师均无法前往,后派遣他的大弟子 [[ 释迦也失 ]] ,前后两次前往 [[ 南京 ]] 和 [[ 北京 ]] 朝觐。宣德时,释迦也失被赐封 [[ 大慈法王 ]] ,收到丰厚的赏赐,其中包括大量的宫廷佛教造像、唐卡、佛经和仪仗等物。正是这些宫廷的赏赐品,深刻地影响了西藏艺术的发展。”
==视频==
===<center>再次走进中正殿</center>===
<center>80余年前被焚毁 中正殿复建竣工<center>
<center>{{#iDisplay:d00118pu6yy |650|480|qq}}</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