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吕惠卿

移除 2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ward =
}}
'''吕惠卿'''({{bd|1032年||1111年|catIdx=L吕}}),字'''吉甫''',号'''恩祖'''。[[闽南]][[晋江]]人(今[[福建]][[泉州]]),北宋大臣,曾任[[参知政事]],是北宋[[ 新旧党争]] 中的新党人物。着述甚丰,有《[[ 文集]] 》、《[[ 孝经传]] 》、《[[ 道德经注]] 》、《[[ 论语义]] 》、《[[ 庄子解]] 》等书。
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因和[[王安石]]政治理念相合而获得他的器重,还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惠卿起进士,为真州推官。秩满入都,见王安石,论经义,意多合,遂定交。</ref>在熙宁初年王安石执政时期,帮助他推动了[[青苗法]]、[[市易法]]等数项改革。<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熙宁初,安石为政,惠卿方编校集贤书籍,安石言于帝曰:“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及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以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必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其笔。 </ref>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后,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安石求去,惠卿使其党变姓名,日投匦上书留之。安石力荐惠卿为参知政事,惠卿惧安石去,新法必摇,作书遍遗监司、郡守,使陈利害。又从容白帝下诏,言终不以吏违法之故,为之废法。故安石之政,守之益坚。</ref>,继续推动变法,变法过程中,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ref>《续资治通鉴》卷七十:辛亥,罢制科。自孔文仲对策忤王安石意,因言于帝曰:“进士已罢诗赋,所试事业,即与制科无异,何必得置是邪?”帝然之。已而秘阁考试所言应制科陈彦古所试六论不识题及字数皆不足,至是吕惠卿执政,复言制科止于记诵,非义理之学,遂诏罢之。 </ref>成为参知政事后与王安石发生矛盾,二人关系破灭,王安石回朝后,吕惠卿因连坐其弟罪责被贬出京,从此远离政治中心。<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安石至,犹与共事。御史蔡承禧论其恶,邓绾又言其兄弟强借秀州富民钱买田,出知陈州。久之,以资政殿学士知延州。 </ref>在边镜,吕惠卿历任鄜延路经略使、知太原府等职,继续推动置将法等军事改革的进行。<ref>《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四:初,陕西缘边兵马、蕃弓箭手与汉兵各自为军,每战,多以蕃部为前锋,而汉兵守城,伺便利后出,不分战守,每一路必以数将通领之。吕惠卿帅鄜延,以为调发不能速集,始变旧法,杂汉、蕃兵团结,分战守,每五千人随屯置将,具条约以上。边人及议者多言其不便,帝颇采惠卿议,欲推其法于诸路,故遣禧往计议。禧先具环庆法上之,遣官措置泾原。而泾原帅蔡延庆以为不可,朝廷亦是之,并难禧环庆法。禧历疏泾原法疏略参错,图其状,别为法以奏,且言环庆法不可改。帝与惠卿诏曰:“徐禧论措置析将事,恻怛忼慨,谋国不顾己,令代延庆帅泾原,卿宜勉终之。</ref>[[宋哲宗]]即位后,吕惠卿被高太后支持的保守派迅速打倒,贬为建宁军节度副使。<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惠卿见正人汇进,知不容于时,恳求散地。于是右司谏苏辙条奏其奸曰:“惠卿怀张汤之辨诈,有卢杞之奸邪,诡变多端,敢行非度。王安石强亻艮傲诞,于吏事宜无所知,惠卿指扌适教导,以济其恶。又兴起大狱,欲株连蔓引,涂污公卿。赖先帝仁圣,每事裁抑,不然,安常守道之士无噍类矣。安石于惠卿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方其求进则胶固为一,及势力相轧,化为敌仇,发其私书,不遗余力。犬彘之所不为,而惠卿为之。昔吕布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刘牢之事王恭则反王恭,事司马元显则反元显,故曹操、桓玄终畏而诛之。如惠卿之恶,纵未正典刑,犹当投畀四裔,以御魑魅。”中丞刘挚数其五罪,以为大恶。乃贬为光禄卿、分司南京。</ref>在哲宗亲政后,又得到任用,但再也无法进入政治中心。<ref>《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四:壬申,三省具吕惠卿、王中正、宋用臣无罪状进呈,当再叙,章惇曰:“惠卿所坐极无名。”帝曰:“与复旧官并资政殿学士。”</ref>[[宋徽宗]]年间,于醴泉观使任上致仕,死后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ref>《宋史》卷四百七十一:徽宗立,易节镇南。因曾布有宿憾,徙为杭州,而用范纯粹帅延,治其上功罔冒事,夺节度。布去位,复武昌节度使、知大名。数岁,又以上表引喻失当,还为银青光禄大夫,令致仕。</ref>后追谥“文敏” 。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