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281
次編輯
變更
藏医药浴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藏医药浴疗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
藏医药浴疗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
==历史悠久==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
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部分“南药”为基本药物,采用适应高原环境和游牧生活的行医方式,对高原缺氧环境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养生文化也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由于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山高水急,藏医药文化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比较明显,藏医的诊断、医技和药物常有地区和流派的差异,近几十年来随着藏医药事业的建设和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藏医药的继承和弘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良好疗效的藏医外治疗法。它又称“五味甘露浴”,最早记载于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撰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藏医药浴主要有水浴、敷浴、汽浴三种方式。药水浴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是把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高山麻黄、“坎巴”五种藏草药作为主药加水熬煮后,供患者浸泡洗浴,起到疏松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有极佳疗效。
藏医药浴疗法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的组方、浴前诊断、综合施治都是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它所采用的药材均为雪域高原原生态环境下的地道药材;其药浴工艺、时令选择、病人护理等蕴含着藏民族特有的人文因素;在施治过程中综合运用藏药学、藏医诊断学、藏医护理学以及最初的传统制剂加工工艺进行内病外治,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罕见的。
藏医药浴疗法是传统藏医药的一项代表性技艺,是世界各国患者和研究者认识、了解藏医药的首选。由于藏医药浴一直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整理、继承工作已刻不容缓。
==产业介绍==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该遗产项目既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疗法介绍==
藏医药浴疗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
古代藏族人民认为"甘露"是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并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疑难疾病。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13世纪藏医南北两派和新宇妥·元丹贡布等历代藏医名家都著书论述药浴疗法。
相传文成公主初入西藏,身痒色异,时生毒疮,藏王松赞干布将藏药以"药浴"方式给文成公主薰蒸沐浴后,肤疾全无,体散异香,美丽无比。之后此配方在藏宫流传到民间,民间高医对配方进行长时期的改进,成就了——五藏神。
五藏神蒸骨法保留了藏药古法“药浴”熏蒸的用药原理,通过对身体加热的方式完全打开患人体的毛孔并加速血液的流动,然后将中药离子化和气雾化,透过皮肤吸收把药效持续均匀地靶向渗透到病灶,使药效发挥到淋漓尽致。
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著名藏药验方。可治疗经久不愈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疗效显著。
除水浴外,还可用“缚浴法”,其法是将上述药物放入布制小袋中,包好并捆缚在患部,也可起到与药水浴同样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病患部位较为局限者,全身性疾病患者仍以药水浴为宜。此种疗法,可驱逐湿毒,治疗黄水病、消渴症,疗效显著。
敷浴法根据病情需要,分为清热敷浴和祛寒敷浴两种。
◆ 清热敷浴: 方药1:各种谷物粮食,磨成细粉;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用布包扎,不可过紧。 主治:头部破裂,致病邪散于脉者。 用法:先将患部头发剃尽,把药包置于其上,吸收黄水,留有未尽脓血及黄水,再用吸角吸去。 方药2:麻花艽花研细,奶酪调和,敷浴。 功用:消热性作肿。 方药3:各种鲜花(毒花不用)煎煮后敷浴。 主治:热病散布于脉道。
◆ 祛寒敷浴: 方药1:干酒糟、两头尖,用酒煎煮后敷浴。 功用:对四肢发肿之疾患,浴后使之化脓。 方药2:鸽粪,用酒煎煮后敷治。 功用:敷于患部,促使化脓。 方药3:各种动物骨头,用酒煎煮后敷浴。 主治:关节刺痛。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四肢强直或挛急,跛跷,疖痈,炭疽,新旧疮疡,各种皮肤病,妇女产后病,肌骨黄水充斥,特别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甚效。
二、禁忌症:发烧,妊娠,严重高血压,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期结核,浮肿等不适宜用此法。
三、原理探讨《藏医药选编》记载,圆柏枝主治肾病,黄花杜鹃叶平骚扰引发的培根邪等病,水柏枝清肉毒,麻黄扑杀窜人脉中血虫而清肝热,"坎巴"能使血液平衡,兼清黄水而疗关节肿胀。五味配合,具有"祛痰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等效能。再加辅助药方、白酒、麝香等,治疗四肢僵直拘挛,胃火衰败,脾血不足,腰风寒,疮疡皮肤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藏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率达94.3%。可通过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CD8细胞和降低CD4细胞水平而达到对该病的免疫调整作用。
四、注意事项 药浴前停止服用激素与非甾类抗炎药2周以上者才可药浴。治疗期间必须保温、避风湿、卧床休息,食用羊肉汤等热性营养食品,禁止剧烈活动、劳累、风吹雨淋和房事。
==主要功效==
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的三种能量物质,也是引发疾病的三种因素。它们在人体内保持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人体受到饮食与起居等内外因素的干扰,三因素偏盛偏衰、相互对抗而失去平衡和协调,将发生病理变化,引发各类疾病,成为发病的根源。
藏医药浴以藏医三因观念为理论依据,贯穿于药浴组方、药浴的整个过程以及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藏医药浴以“五味甘露”为基础配方,在五味甘露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种添加“卡擦”药,从而形成了丰富的临床效果。
藏医药浴是一种藏医学“内外结合”的民族特色疗法,将人体全身或腿足局部浸泡于药液中,在水的热能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下开放毛孔,药物成分透过皮肤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促进微循环,从汗毛孔中排出滞留于体内的病邪,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申遗成功==
201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
==参考文献==
==历史悠久==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
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医学体系,藏医药学以“水、火、土、风、空”五原学说和“龙、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为理论基础,以青藏高原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部分“南药”为基本药物,采用适应高原环境和游牧生活的行医方式,对高原缺氧环境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养生文化也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重视。
由于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山高水急,藏医药文化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比较明显,藏医的诊断、医技和药物常有地区和流派的差异,近几十年来随着藏医药事业的建设和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藏医药的继承和弘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良好疗效的藏医外治疗法。它又称“五味甘露浴”,最早记载于著名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编撰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藏医药浴主要有水浴、敷浴、汽浴三种方式。药水浴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是把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高山麻黄、“坎巴”五种藏草药作为主药加水熬煮后,供患者浸泡洗浴,起到疏松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效,对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有极佳疗效。
藏医药浴疗法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的组方、浴前诊断、综合施治都是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它所采用的药材均为雪域高原原生态环境下的地道药材;其药浴工艺、时令选择、病人护理等蕴含着藏民族特有的人文因素;在施治过程中综合运用藏药学、藏医诊断学、藏医护理学以及最初的传统制剂加工工艺进行内病外治,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罕见的。
藏医药浴疗法是传统藏医药的一项代表性技艺,是世界各国患者和研究者认识、了解藏医药的首选。由于藏医药浴一直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整理、继承工作已刻不容缓。
==产业介绍==
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该遗产项目既体现了相关社区民众通过沐浴防病、疗疾的民间经验,也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疗法介绍==
藏医药浴疗法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物煮熬的水汁中,然后卧热炕发汗,使腠理开泄,祛风散寒、化瘀活络,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
古代藏族人民认为"甘露"是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并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疑难疾病。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列有专章讲述药浴疗法,。13世纪藏医南北两派和新宇妥·元丹贡布等历代藏医名家都著书论述药浴疗法。
相传文成公主初入西藏,身痒色异,时生毒疮,藏王松赞干布将藏药以"药浴"方式给文成公主薰蒸沐浴后,肤疾全无,体散异香,美丽无比。之后此配方在藏宫流传到民间,民间高医对配方进行长时期的改进,成就了——五藏神。
五藏神蒸骨法保留了藏药古法“药浴”熏蒸的用药原理,通过对身体加热的方式完全打开患人体的毛孔并加速血液的流动,然后将中药离子化和气雾化,透过皮肤吸收把药效持续均匀地靶向渗透到病灶,使药效发挥到淋漓尽致。
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著名藏药验方。可治疗经久不愈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疗效显著。
除水浴外,还可用“缚浴法”,其法是将上述药物放入布制小袋中,包好并捆缚在患部,也可起到与药水浴同样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病患部位较为局限者,全身性疾病患者仍以药水浴为宜。此种疗法,可驱逐湿毒,治疗黄水病、消渴症,疗效显著。
敷浴法根据病情需要,分为清热敷浴和祛寒敷浴两种。
◆ 清热敷浴: 方药1:各种谷物粮食,磨成细粉;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用布包扎,不可过紧。 主治:头部破裂,致病邪散于脉者。 用法:先将患部头发剃尽,把药包置于其上,吸收黄水,留有未尽脓血及黄水,再用吸角吸去。 方药2:麻花艽花研细,奶酪调和,敷浴。 功用:消热性作肿。 方药3:各种鲜花(毒花不用)煎煮后敷浴。 主治:热病散布于脉道。
◆ 祛寒敷浴: 方药1:干酒糟、两头尖,用酒煎煮后敷浴。 功用:对四肢发肿之疾患,浴后使之化脓。 方药2:鸽粪,用酒煎煮后敷治。 功用:敷于患部,促使化脓。 方药3:各种动物骨头,用酒煎煮后敷浴。 主治:关节刺痛。
==疗法评析==
一、适应症 四肢强直或挛急,跛跷,疖痈,炭疽,新旧疮疡,各种皮肤病,妇女产后病,肌骨黄水充斥,特别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甚效。
二、禁忌症:发烧,妊娠,严重高血压,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期结核,浮肿等不适宜用此法。
三、原理探讨《藏医药选编》记载,圆柏枝主治肾病,黄花杜鹃叶平骚扰引发的培根邪等病,水柏枝清肉毒,麻黄扑杀窜人脉中血虫而清肝热,"坎巴"能使血液平衡,兼清黄水而疗关节肿胀。五味配合,具有"祛痰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等效能。再加辅助药方、白酒、麝香等,治疗四肢僵直拘挛,胃火衰败,脾血不足,腰风寒,疮疡皮肤等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藏药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率达94.3%。可通过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CD8细胞和降低CD4细胞水平而达到对该病的免疫调整作用。
四、注意事项 药浴前停止服用激素与非甾类抗炎药2周以上者才可药浴。治疗期间必须保温、避风湿、卧床休息,食用羊肉汤等热性营养食品,禁止剧烈活动、劳累、风吹雨淋和房事。
==主要功效==
藏医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的三种能量物质,也是引发疾病的三种因素。它们在人体内保持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人体受到饮食与起居等内外因素的干扰,三因素偏盛偏衰、相互对抗而失去平衡和协调,将发生病理变化,引发各类疾病,成为发病的根源。
藏医药浴以藏医三因观念为理论依据,贯穿于药浴组方、药浴的整个过程以及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藏医药浴以“五味甘露”为基础配方,在五味甘露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种添加“卡擦”药,从而形成了丰富的临床效果。
藏医药浴是一种藏医学“内外结合”的民族特色疗法,将人体全身或腿足局部浸泡于药液中,在水的热能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下开放毛孔,药物成分透过皮肤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促进微循环,从汗毛孔中排出滞留于体内的病邪,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申遗成功==
201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第40个入选《非遗公约》名录的遗产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