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祝融

增加 50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衡山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 祝融 。” 宋杨万里《[[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廪 与 祝融 。”
 
==相关图集==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40">
 
File:祝融2.jpg|祝融 [https://www.duitang.com/blog/?id=776571927 来自堆糖网微博]
File:祝融3.jpg|祝融 [http://pics0.baidu.com/feed/242dd42a2834349b0fc296fa6d74c2ca37d3be28.jpeg?token=8ea8b7103ee73dd0558a0cdb21166974&s=1EAA742313AAEBE30C5491DE010080A0 原图链接]
File:祝融4.jpg|祝融 [http://www.hxsbs.com/res/1/20160505/98861462447402775.jpg 原图链接]
 
</gallery>
==后世影响==
在现代人自来,用火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但在远古时期,用火并不简单。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发现,在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的4座房址内出土有红烧土块、陶器及最早的彩陶制品,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取火用火。在二期文化(仰韶早期,距今6000年)的156座房址中,均出现了圆形和瓢形灶炕,并有保存火种的火种罐。这说明,中华先民很早就掌握了人工取火、保管火种和用火技术,但由于早期的房屋离不开草木建筑材料,一旦失火,危害极其严重。所以早期的中华先民还没有在房内用火的习惯,只有进一步了解火的性质,掌握了更加全面的用火技术以后,才敢于在房内用火。发展提高用火技术正是祝融氏部落的传统。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280 神話總論]]
23,7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