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伽利雷·伽利略

增加 9,99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图像 =
|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职业 =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做实验证明,感受到引力的物体并不是呈匀速运动,而是呈加速度运动;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望远镜。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西部海岸的比萨城,他原籍佛罗伦萨,出身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比萨大学教授。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他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伽利略重要发现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人物简介==
伽利略·伽利雷(1564年2月25日-1642年1月8日)。世界著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文望远镜。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25日生于比萨,历史上他首先并证明了同物质同形状的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下降速度一样快,他反对教会的陈规旧俗,由此,他晚年受到罗马天主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诸多观点。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因为翻译问题,所以姓众说纷纭,以伽利略为准。
 
传说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质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但后来被严谨的考证否定了)
 
(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完成这类试验的人是斯台文,在《自然科学史》中记载,荷兰人斯台文在1586年使用2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完成了这个试验,并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在斯台文试验的几个世纪以后,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1971年8月2日在无空气月球表面上使用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重复了这个试验,证明且让地球上的电视观众亲眼看到了这两个物体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上。)
 
但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试验的说法后来被严谨的考证否定了。尽管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前往参观,他们把这座古塔看做伽利略的纪念碑。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他还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话。他善于提问,不问个水落石出不罢休。许多高年级同学也经常因为被他问倒而难堪。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和《试验者》。
 
伽利略的大女儿弗吉尼亚(修女玛利亚·塞莱斯特),对父亲终身尽孝,后与父亲同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
 
伽利略生于意大利比萨(当时为佛罗伦萨公爵领地)。是文森特·伽利莱(Vincenzo Galilei)与茱莉亚·阿曼娜蒂(Giulia Ammannati)六个儿子中的长子。文森特是个著名的琵琶手(lutenist)、作曲家和乐理学者。伽利略自己是个灵巧的琵琶手,并继承了其父对权威的怀疑态度,对精湛谨慎的、量化实验的价值取向,对时间或韵律的周期或是音乐性的欣赏,以及对数学与实验联姻的期望与启迪。伽利略五个兄弟中的三个活过了婴儿时期,最小的是迈克安格罗(Michelangelo or Michelagnolo)成为了著名的琵琶手、作曲家,虽然他在伽利略年轻时为后者带来了不小的财政负担。迈克安格诺鲁交不起父亲答应给他哥哥的结婚份子钱,后者答应给予补偿。迈克安格诺鲁有时候会从伽利略那边借钱,以维持他对音乐的热衷和事业。这些财政负担迫使伽利略在早年间努力发明以增加收入。
 
伽利略是根据一个家庭先祖伽利略·博尼图来命名的。博尼图(Galileo Bonaiuti, 1370-1450年)是位佛罗伦萨医生、大学教授、政治家;在14世纪末期,家族姓氏从博尼图改为伽利莱。伽利略·博尼图被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Basilica of Santa Croce in Florence),200年后这位著名后裔伽利略·伽利莱在此与先祖同睡。当伽利略·伽利莱8岁时,他的家庭搬回了佛罗伦萨,但是他在杰卡布·博洛尼那里寄养了两年。之后,他在离佛罗伦萨东南35公里的瓦隆布罗萨的卡马多莱斯修道院(Camaldolese Monastery at Vallombrosa)里学习。
 
虽然伽利略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他与马丽娜·甘巴(Marina Gamba)在以非婚生的方式养育了三个孩子。他们在1600年生了弗吉尼亚,1601年生了利维亚两个女儿,1606年生了文森特,一个儿子。因为他们是非婚生的,所以伽利略觉得女儿们嫁不出去。在当时,这只能由高昂的嫁妆来弥补,而伽利略的两个姐姐在这个问题上都带给了他不小的麻烦。两个女儿的出路就是出家。两个女儿在阿切特里的圣· 马泰奥门下修道,并在其门下度过余生。弗吉尼亚的修女名字是玛利亚·塞莱斯特。她于1634年4月2日去世,与伽利略同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利维亚的名字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姊妹,终生疾病缠身。文森特最终成为伽利略合法的继承人,后与埃斯特拉·波什尼日结发。
 
伽利略虽然在年少时曾经严肃地考虑过是否要去当传教士,但他父亲坚持他去比萨大学学医。在1581年学医时,他注意到了摇摆的吊灯,吊灯在风的推动下划出大小不一的轨迹。与自己心跳做出对比后,伽利略发现不论吊灯摇摆的距离如何,他们的周期时长都是相同的。回家后,他架起了两个长度相同的摆,将其中一个摆晃动大一些,另一个小一些,结果发现他们的时长的确相同。在此期间,他都刻意地回避数学(因为行医挣钱比教数学的挣得多)。伽利略无意中旁听了学校的几何课,随后向他父亲要求准许他改修数学与自然哲学,后者极不情愿地答应了他。伽利略设计了一个温度测量器(温度计的前身),并于1586年出版了小册子,上面记录了他设计发明的液压秤(这使他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伽利略也研究了美术中的素描,并于1588年在佛罗伦萨的素描美术学院担任讲师,主讲透视法和明暗搭配。受到佛罗伦萨城市艺术气息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迪,伽利略获得的审美细胞。在他还是学院年轻讲师的时候,他与佛伦丁画家西格里建立了长达一生之久的友谊,后者在他的绘画中描述了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场景。
 
1589年,伽利略被任命为比萨大学的数学主任。1591年他父亲去世,小弟弟迈克安格诺鲁托付给他照看。1592年到1610年间,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执教几何、机械和天文。在这段期间内,伽利略在基础性纯科学(如运动学和天文学)与应用科学(如材料力学、望远镜改良)上都有重大突破。他也有许多其他兴趣爱好,如研究占星术,这在当时是数学与天文学的交叉学科。 
 
伽利略的来访者源源不断,直到1642年为止。1642年1月8日(儒略历1641年12月29日)伽利略在经历高烧与心悸后死去,享年77岁。托斯卡纳大侯爵费迪南德二世(The Grand Duke of Tuscany, Ferdinando II)希望把他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挨着他的父亲及其他先祖们,并为他树立一座大理石纪念陵墓。由于伽利略被天主教会判为“有强烈异端嫌疑”,教宗乌尔班八世和他的侄子红衣主教佛朗西斯·巴贝日尼抗议,该计划被否决。因此,他被葬在新手副堂隔壁的小屋旁,它位于主堂南翼与圣物储藏室之间的走廊末端。1737年,伽利略的纪念碑被重新树立,他的遗体被改葬在主堂。在改葬时,遗体中的三根手指和一颗牙齿被取了出来。他右手中指被陈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伽利略博物馆中。巧合的是,在伽利略身故后一年(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另一位科学巨擘艾萨克·牛顿爵士诞生于欧洲。
==人物生平==
1,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