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601
次編輯
變更
丹寨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丹寨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 与之…”
丹寨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
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雷山县,南边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边都匀市、麻江县,北边凯里市。
全县面积938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2个村、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农业园区,县政府驻龙泉镇。2015年人口17.8万,其中苗族人口比例超过四分之三。全县通用丹寨话,属于汉语西南官话。
==历史渊源==
境地隋朝属牂牁郡。
唐朝属黔中道应州地。
宋朝为夔州路绍庆府所领56羁縻州南部东段地带。
元代始有建置。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明洪武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十八年(1385年),升为蒙囊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乾隆六年(1741年)纂成的《贵州通志》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党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
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咸宁(今属麻江县)、烧茶、龙泉、鸡贾(今属都匀市)、金钟、交梨(今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党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雷山县)一带,计39寨;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
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巡抚爱必达编纂的《黔南识略》载,厅治亦西迁约5公里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
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民国初年。
1941年4月,国民政府撤丹江县(雷山),其西南部并入八寨,取丹江与八寨各一字,称“丹寨”至今。
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12月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政府,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政府及龙泉镇人民政府。
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
1957年1月,改称丹寨县。
1959年1月,撤销丹寨县建制,与炉山、雷山、麻江合并建为凯里县。
1961年8月,恢复麻江县和雷山县建制,原丹寨县建制分别划归麻江县和雷山县。
1962年10月,恢复丹寨县建制。
1990年,全县有3个区、一个区级镇、20个乡(镇)、157个村(街)。
199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金钟、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岔河、孔庆、加配、羊巫、方胜、党早7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麻鸟、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丹寨县辖3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排调镇、龙泉镇、兴仁镇、扬武乡、雅灰乡、南皋乡、长青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940平方公里,与雷山、三都、都匀、麻江、凯里5县(市)相邻。
===地形地貌===
丹寨县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东部的加配乡牛角山主峰,海拔1693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雅灰乡叮冬村境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河口处,海拔370米,一般海拔在700~1100米之间。地貌类型有4类,以低山地貌为主,占47.12%,低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次之,中山地貌仅占2.38%。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发展多样化农业提供了条件。
===气候特点===
丹寨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分为温暖、暖和、温凉、冷凉4个气候亚区。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季均温21.0~36℃,冬季均温2.0~7.0℃,年平均气温12.6~17.2℃,无霜期228~283天。平均降水量1259.7~1508.4毫米,为贵州省多雨县份之一,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水文特征===
丹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0条,年均径流量7.94亿立方米,其中往南注入柳江的河流有排调河、猴子河、鸡家河等11条,向北注入清水江的河流有南皋河、摆泥河等9条。
===土壤类别===
丹寨县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6个土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丹寨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605毫米),水面蒸发920-96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89.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稀植物种===
丹寨县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楠等97科519种,森林覆盖率30.70%。常见天然牧草品种有35科222种。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药材资源有川桂、杜仲、黄柏、金银花、香麝、朱砂等166科518种。
===野生动物===
丹寨县野生动物: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野鸡、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矿产资源===
丹寨县由于地层发育和地质构造的有利因素,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汞、铅、锌、铜、锑、金、煤、铁、磷、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高岭土和铀、硒、钒等矿种。
==人口民族==
201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177244人,比上年末减少1452人。其中,男97116人,女80128人。城镇人口58845人,乡村人口118399人。少数民族人口154976人。常住人口12.33万人。
==行政区划==
丹寨县下辖4个镇、2个乡:
龙泉镇、兴仁镇、排调镇、扬武镇、雅灰乡和南皋乡
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等21个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丹寨是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起,万达集团定点扶贫丹寨,斥资14亿元,在丹寨县实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扶贫模式,建立旅游小镇,后建立扶贫茶园。
初步测算,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88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50万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4663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6168万元,同比增长13.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8495万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3077万元,同比增长1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57元,比上年增长13.5%。
===第一产业===
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564万元,同比增长6.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690万元,同比增长6.2%。
2016年农业增加值38024万元,同比增长6.7%。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438公顷,同比增长3.52%;油料种植面积1143公顷,同比增长0.35%;烤烟种植面积80公顷,同比下降14.89%;蔬菜种植面积4016公顷,同比增长11.03 %。
2016年粮食总产量48319吨,同比增长3.48%。其中,夏粮产量8951吨,增长22.16%;秋粮产量39368吨,与上年持平。全年谷物产量39649吨,同比增长0.1%,稻谷产量26533吨,同比下降0.87%;小麦产量2516吨,同比增长7.02%;玉米产量10115吨,同比增长0.9%。
2016年林业增加值11670万元,同比增长8.5%。全年木材产量4035立方米,同比增长116%。
2016年畜牧业增加值19567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年肉类总产量8190吨,同比下降3.79%。其中,猪肉产量6967吨,同比下降5.11%;牛肉产量472吨,同比增长13.46%;羊肉产量42吨,同比增长5%;禽肉产量466吨,同比增长9.39%。禽蛋产量529 吨,同比增长70.1%。年末猪存栏68025头,同比下降7.77%;猪出栏94362头,同比下降5.03%。
2016年渔业增加值1389万元,同比增长6.0%。水产品产量711吨,同比增长0.02%。
===第二产业===
2016年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114270万元,同比增长12.2%。规模工业总产值为511369万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轻工业为84779万元,同比增长16.4%,重工业为426590万元,同比增长11.0%。
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7002.4万元,同比增长9.1%。建筑工程产值完成48359万元,同比下降2.5%;安装工程产值8642万元,同比增长15.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9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工业投资完成65814万元,同比下降50.9%。
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52万元,同比下降62.6%。其中,住宅投资7656万元,同比下降61.8%;商业用房投资1086万元,同比下降63.7%;其他费用投资510万元,同比下降69.6%。
====贸易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72万元,同比增长13.7%。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零售额111933万元,同比增长16.3%;零售业零售额95463万元,同比增长19.7%;住宿业零售额4685万元,同比增长19.1%;餐饮业零售额11647万元,同比增长19.6%。
====招商引资====
2016年丹寨县招商引资指数73.96,全县新增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51.27亿元;新建续建项目省外境内到位资金50.09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亿元的100.19%;录入平台项目151个,履约项目151个,履约率100%;开工项目149个,项目开工率为98.38%;投产项目109个,项目投产率72.18%;入园项目89个,项目入园率58.9%。
====旅游业====
2016年全县有省级名胜风景区1个(龙泉山-岔河风景名胜区),2016年全县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65.82。接待游客总人数90.34万人次,增速43.1%;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增速48%;外省游客39.13万人次,增速38.9%;境外游客6540人次,增速13.7%。景区计划建设项目共16个,计划总投资22650万元,已完成投资44845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97%。其中投资6.5亿元的云上十八湾丹寨旅游小镇(万达民族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2亿元。投资7800万元连接石桥景区和龙泉山景区三级旅游公路(凯里舟溪至三都普安),石桥步行吊桥、石桥河道清淤、石桥村风貌整治等项目。
====财政和金融====
2016年财政总收入26196万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02万元,同比增长13.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6004万元,同比增长3.8%,财政八项预算支出完成91384万元,同比增长8.1%。
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13729万元,同比增长27.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5709万元,比年初增加71809万元,同比增加71809万元,同比增长18.7%。各项贷款余额245355万元,比年初增加40180万元,同比增加40180万元,同比增长19.6%。
2016年保险业金融机构实现保险费收入3078.27万元,同比减少49.72万元,同比下降1.59%。
==社会事业==
===邮电事业===
2016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382万元,同比增长10.9%。通信业务收入7738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681万元, 同比增长4.3%;移动业务收入5326万元,同比增长7.4%,联通业务收入731万元,同比下降6.5%。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稳步增长。
===教育科技===
2016年全县有各类学校共12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25所、幼儿园91所。全县在校生35538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303人,职校在校生3112人,初中在校生7186人,小学在校生14802人,幼儿园在园儿童7135人。全县在职教职工2850人,其中幼儿园807人,小学1122人,初中581人,高中238人,职中102人。
2016年小学六年巩固率为107.87%,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5.3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8%;小学辍学率为-1.41%;初中辍学率为 0.035%;小学纯入学率为99.96%;初中毛入学率为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39%;小学寄宿率为42.62%;初中寄宿率为84.47%。
2016年全县专利申报达到255件,其中发明27件;获专利授权49件,其中发明6件。全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8件。完成科技型企业备案11家,全县科技型企业总备案已达58家,科技型企业备案率全州第一。参加科技型企业遴选6家,其中大学生创业2家、科技型企业遴选4家,培育创新型领军型企业1家,获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家。
===文化卫生===
2016年,乡镇文化站6个,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成功举办了“云上丹寨·百姓舞台”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演出6场及“云上丹寨 大美非遗”传统舞蹈大赛和传统器乐大赛。文化馆、民族文工团在墨西哥、北京、青海、石家庄、贵阳、凯里、独山等地及县内各乡镇、村等进行文艺演出、文化下乡、文化交流、灯光音响指导等群众文化活动200场次,对外文化交流29场;在全县境内开展“三区文化志愿活动暨赠送器乐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两学一做”等送文艺下乡活动。电视新闻被州级以上媒体共采用203,其中央视采用新闻6条,省台采用17条,州台采用180条;县台播放2219条。播出广播剧2560余集、其他相声小品类节目180余集,电视栏目360余期;电视剧108部3500余集、电影366部。
2016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169所,其中:国家医疗卫生机构 11所,即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含县民族中医院),中心卫生院3所,一般卫生院4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民营医院4所;村级卫生室149所,学校医务室及监狱医务室5所。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827人, 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86人,初级职称460人,无职称24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 290人,注册护士387人。全县实际开放床位 823张,其中:医院430张,民营医疗机构 147 张,乡镇卫生院246张。
2016年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3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47 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1.74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0.98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4.35张。
2016年全县出生1770人,其中:常住人口出生1437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1335人,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9%;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1.29%;政策外一孩占一孩出生比例4.36%;政策外多孩率4.75%;全县出生男914人,女856人,性别比为106.78,其中:一孩男387人,女370人,一孩性别比为104.59;二孩出生男449人,女433人,二孩性别比为103.70;多孩性别比为147.17。
2016年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80所,其中:县级3所,民营4所,乡级6所,村级67所,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满足了全县参合农民看病就医的需求。全县新农合应参合155999人,参合154107人,参合率98.79%。在筹资过程中,农低保、五保户、计生户、残疾人、村干等人群得到相关部门的支助,其中:民政支助22464人,计生支助3472人,残联支助3311人,县委组织部支助448人。
2016年全县共有200829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偿,受益率为130.32%,同比增长12.07%;全县就医总费用9578.05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为8805.43万元,新农合补偿6604.91万元,当年基金使用率为68.93%,同比增长0.18%。其中:住院补偿23979人次,医疗总费用7826.46万元,基金支出5235.7万元,住院实际补偿比66.9%;门诊补偿176850人次,医疗总费用1751.59万元,新农合补偿1067.82万元,实际补偿比为60.96%。二次补偿1742人,补偿301.39万元。
===我有半亩园===
贵州省丹寨县开启“我有半亩园”电商进村精准扶贫活动省丹寨县电商扶贫项目“我有半亩园”正式启动,县内居民只要在微信公众号“丹寨半亩园”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挑选土豆、红薯、辣椒、青蒜、白菜等各式各样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小园的菜被认筹后,农户直接采摘,电商人员入户现场结算,经过统一打包、快递扫码、装车等各种工序,由统一的物流车辆发往易商数码在县城的分拨中心进行分捡,再由快递及易商数码物流直接送至购买者家里,农户自产蔬菜当天采摘当天送达,真正是新鲜便宜方便又快捷。
在当地探索并首创的“互联网+订单农业”的新模式扶贫,旨在通过扶贫新途径增加当地贫困户的收入。让当地的贫困户在足不出户和无需深入了解电商技术和知识的前提下,将自己种植的蔬菜迅速销往县城及周边地区,达成了同城及周边地区的O2O配送,为贫困户增值创收。
===公共文化===
2013年,丹寨县文化推介对外影响扩大,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贵州丹寨蚩尤文化系列活动及民族歌舞史诗《图腾鸟》大型文艺演出。
==交通==
丹寨县地处东经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2016年全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1183.5公里,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54269万吨公里,上年同期为3975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6.5%。其中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112万人次,上年同期为1099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客运周转量68460万人公里,上年同期为6195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5%,货运量482万吨,上年同期为402万吨,同比增长20%,货运周转量47423万吨公里,上年同期为3356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1%。
==民族文化==
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地处都柳江、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苗族、水族等世居民族在千年变迁和繁衍生息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丹寨民族文化分布于全县七个乡镇,很多村寨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是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品。锦鸡舞、芒筒芦笙舞、木(铜)鼓舞、给哈舞、板凳舞等民间传统舞蹈曾多次参加省、州及国家举办艺术节比赛获得最高奖。民间工艺蜡染、古法造纸、剪纸、织锦、挑花、刺绣等独秀一方。
===苗族锦鸡舞===
发源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他们居住在麻鸟、羊先、也改、党早、加配、羊物等村寨,方圆约50多平方公里,两万多人口。
锦鸡舞在十二年一次的祭祖活动中担当重要职责,节日娱乐是锦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婚庆、迎客礼仪、青年男女的“跳月”,都依托锦鸡舞来进行。锦鸡舞的伴奏芦笙,苗语称:“更拉”,又称“四滴水”。表演锦鸡舞时,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排成一字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
2007年,在贵州省最高水平的舞蹈大赛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总决赛上,丹寨《锦鸡舞》首夺最高奖金黔奖,2009年第二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丹寨《芒筒芦笙祭祀乐舞》再次问鼎金黔奖,奠定了丹寨县在贵州省乃至全中国原生态类舞蹈上的突出地位。在2009年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锦鸡舞》被评为太阳神银奖,在杭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锦鸡舞》以最高分被评为中国传统舞蹈金奖。
===丹寨苗族蜡染===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
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蜡染能手王阿勇曾于1983、1984年两次赴美国进行蜡染技艺表演,被赞誉为“来自东方的艺术家”,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引入苗族蜡染传人杨芳,打造蜡染小院===
蜡染工艺在丹寨地区源远流长,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被誉为“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史诗”,于2006年7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寨扬武镇排倒村的杨芳便是是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的传承人。早在2004年,她便在丹寨创办了蜡染专业合作社,覆盖了6个村寨,是带领当地苗族妇女致富的“蜡花小姐”。
===石桥古法造纸===
石桥因一座天然石拱桥连接河两岸山崖而得名。最古老的造纸作坊遗址就坐落在天然石桥20米对面大岩脚石壁下,石壁宽约百米,高约八十米。石壁前倾,能遮蔽风雨,是一座极好的天然作坊;内有一清澈的泉水,是造纸最好的水源。1985年,古法造纸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石桥苗族先民借鉴古老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构皮,杉根、糯叶、滑树、猕猴桃藤等丰富原材料,融入当地苗族文化元素,经过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打槽、抄纸、压纸、晒纸、揭纸、打包等几十道工序,最后成纸。所以石桥古纸具有纤维长、拉力大、纯天然等特点。在古法纸的生产过程中,从河沤、浆灰、装纸甑、起锅到选料等到大部分工序都是徒手操作,不使用任何现代工具,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的活化石。
引入古法造纸传人潘玉华,打造古法造纸小院: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200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今,全国仅剩40户人家掌握的古法造纸技术,潘玉华便是其中之一,他是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丹寨万达小镇的打造找到了这位丹寨石桥村的传承人,以非遗为线,围绕古法造纸技艺,打造古法造纸小院“纸会唱歌”。
===苗族服饰===
丹寨县境内苗族“嘎闹”支系有七个亚族群,自古就有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图案来穿着佩戴的习俗。最能保持原貌的是“雅灰型”的百鸟衣。随着时间的延伸,各亚族群的区别越来越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能体现的刺绣或蜡染技艺上,竭尽其能地表现他们的图腾物—--鸟纹,把鸟纹发展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对鸟的极度崇拜,造就了苗族“嘎闹”支系的服饰艺术形象和艺术魅力,并向外透露了“嘎闹”支系的族源信息。而“百鸟衣”“锦鸡服”蜡染古装等则成为对鸟崇拜的集中体现,也成为该支系鸟文化艺术的经典。
===苗族口头经典“贾”===
“贾”流传在丹寨县以及凯里、黄平、台江、雷山、都匀等县市的苗族地区“贾”为苗语音译,意为苗族经典。它是一种在当地苗族社会中最具权威和影响最深广的独特文类,为亦诗亦歌体文学样式。“贾”分为十二支,有些支下面还分为若干“串”或“朵”,相当于汉语的“章”、“节”,总篇幅约有2.4万行。“贾”包含了古代苗族关于社会与自然的道理、源理、哲理、辩理、判理等程序性内容,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的自然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贾》是苗族先辈留给后人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巫学的综合集成,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苗年===
(苗语“nengxnix”、“nengxnixnaol”),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群众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这一地区的苗族社会中就使用着与汉族地区的“农历”有明显区别的人类最早的历法——苗历。苗历的岁首,即为苗族新年。由于苗族特别的宗族意识和“议榔”社会管理原则,过“苗年”的日期在一个区域的各苗寨中,有按顺序进行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使得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里,轮流成为该苗族区域的狂欢中心。
“苗年”的主要活动,打糯米粑、祭祖、吃“年团饭”、跳芦笙等。
苗年广场占地1500平米,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斗牛活动,以牛头拼花纹样作为标志施以地面铺装,铺装材料同样取材当地,4根7米多高的特色图腾柱与牛头纹样设计交相呼应,广场整体色调亦与小镇风格相辅相成。
==旅游==
===自然景观===
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杜鹃;有素有黔东第一瀑的排廷瀑布;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
===人文景观===
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历史建筑万寿宫;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有中国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贵州省人民政府已将苗族古瓢琴舞、翻鼓节、苗族历法、苗族百鸟衣、苗族芦笙词、四滴水芦笙制作技艺、苗族婚俗、苗族丧葬习俗等16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雷山县,南边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边都匀市、麻江县,北边凯里市。
全县面积938平方公里,下辖4个镇、2个村、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农业园区,县政府驻龙泉镇。2015年人口17.8万,其中苗族人口比例超过四分之三。全县通用丹寨话,属于汉语西南官话。
==历史渊源==
境地隋朝属牂牁郡。
唐朝属黔中道应州地。
宋朝为夔州路绍庆府所领56羁縻州南部东段地带。
元代始有建置。至元年间,今县境为都云安抚司和定云府间地。至正十三年(1353年),境内始有建置,朝廷在坝干置夭坝长官司,管理今县境及巴榔、阳基等地苗疆土务。
明洪武七年(1374年),夭坝长官司归顺明廷。十三年(1380年),改为苗夷长官司。十八年(1385年),升为蒙囊直隶夭坝安抚司,仍管理原境土务。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隶都匀府,将巴榔等地划入都匀。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厅治在今老八寨。乾隆六年(1741年)纂成的《贵州通志》载其时厅辖境为:“东至黎平府古州杨条寨界一百一十里,西至都匀县太平汛界三十里,南至独山州三角(脚)屯界六十里,北至丹江通判黄土寨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都江通判底览寨界八十里,西南至都匀县普安司界五十五里,东北至丹江党浪寨界一百一十里,西北至麻哈州隆里界一百里。”
厅辖4个土司:夭坝司,驻夭坝,领今岩英、兴仁、咸宁(今属麻江县)、烧茶、龙泉、鸡贾(今属都匀市)、金钟、交梨(今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计60寨;扬武司,驻朱砂厂,领今扬武、长青、龙塘、党早、复兴一带,计43寨;排调司,驻排调,领今排调、方胜、加配、羊巫、永乐(今属雷山县)、柳乌(今属雷山县)一带,计39寨;永安司,驻卓佐,领今新华、大兴、南皋一带,计51寨。
此后厅辖地域有所变动,据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巡抚爱必达编纂的《黔南识略》载,厅治亦西迁约5公里设在龙井塘今县驻地。
八寨厅建制一直沿至民国初年。
1941年4月,国民政府撤丹江县(雷山),其西南部并入八寨,取丹江与八寨各一字,称“丹寨”至今。
1949年12月4日,丹寨县城解放。12月6日,建立丹寨县人民政府,隶于独山专区(1952年11月改称都匀专区)。同时建立城关办事处和扬武、兴仁区人民政府及龙泉镇人民政府。
1956年4月18日,国务院以(56)国设司第30号文件批复,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
1957年1月,改称丹寨县。
1959年1月,撤销丹寨县建制,与炉山、雷山、麻江合并建为凯里县。
1961年8月,恢复麻江县和雷山县建制,原丹寨县建制分别划归麻江县和雷山县。
1962年10月,恢复丹寨县建制。
1990年,全县有3个区、一个区级镇、20个乡(镇)、157个村(街)。
1992年1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龙泉、排调、兴仁3个区;将龙泉、金钟、合心3乡(镇)并建龙泉镇,排调、岔河、孔庆、加配、羊巫、方胜、党早7乡(镇)并建排调镇,兴仁、烧茶、岩英、新华4乡(镇)并建兴仁镇,扬武、复兴2乡并建扬武乡,长青、龙塘2乡并建长青乡,雅灰、麻鸟、排路2乡并建雅灰乡,南皋、大兴2乡并建南皋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丹寨县辖3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排调镇、龙泉镇、兴仁镇、扬武乡、雅灰乡、南皋乡、长青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寨县,地处东经107°44′-108°08′、北纬26°05′-26°26′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940平方公里,与雷山、三都、都匀、麻江、凯里5县(市)相邻。
===地形地貌===
丹寨县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东部的加配乡牛角山主峰,海拔1693米;最低点为东南部的雅灰乡叮冬村境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河口处,海拔370米,一般海拔在700~1100米之间。地貌类型有4类,以低山地貌为主,占47.12%,低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地貌次之,中山地貌仅占2.38%。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发展多样化农业提供了条件。
===气候特点===
丹寨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分为温暖、暖和、温凉、冷凉4个气候亚区。四季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季均温21.0~36℃,冬季均温2.0~7.0℃,年平均气温12.6~17.2℃,无霜期228~283天。平均降水量1259.7~1508.4毫米,为贵州省多雨县份之一,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
===水文特征===
丹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0条,年均径流量7.94亿立方米,其中往南注入柳江的河流有排调河、猴子河、鸡家河等11条,向北注入清水江的河流有南皋河、摆泥河等9条。
===土壤类别===
丹寨县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6个土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根据凯里水文中心站编绘的等值线,丹寨县境内每年平均陆面蒸发500-63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605毫米),水面蒸发920-960毫米(丹寨气象局为953毫米),计算出县境多年平均径流深885毫米,相应的处径流量为7.937亿立方米(含地下水年总量1.8亿立方米)。由于境内径流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所以各地径流差异较大。县境东部边界多年平均径流深达950毫米,而西部边界仅为650毫米。境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或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0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1689.12千瓦,可能开发量14610千瓦。
===稀植物种===
丹寨县森林木本植物有栲、松、杉、油桐、山苍子、楠等97科519种,森林覆盖率30.70%。常见天然牧草品种有35科222种。县境古老濒危珍稀植物种类较多,已知的有24种,其中列为贵州省第一批国家保护树种14种,占全省42种的33%。主要有银杏、秃杉、黄枝油杉、柔毛油杉、穗花杉、翠柏、福建柏、银鹊树、杜仲、白栎树、香果树、白辛树、闽树、楠木、十齿花、马尾树、檫木、小叶红豆杉、金钱械、青钱柳、野黑豆、野菜豆、野饭豆、野红皮豆等。药材资源有川桂、杜仲、黄柏、金银花、香麝、朱砂等166科518种。
===野生动物===
丹寨县野生动物:豹猫、野兔、白面獐、鼠、松鼠、飞鼠、竹鼠、狐狸、水獭、蝙蝠、旱獭等。鸟类主要有燕、野鸭、布谷鸟、鹰、猫头鹰、猴面鹰、乌鸦、野鸡、锦鸡、竹鸡、韩鸡、鹌鹑、画眉、麻雀、喜鹊、啄木鸟、白鹤等。县境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鳙鱼、马口鱼、红袍、白甲鱼、泉水鱼、铜鱼、麦穗鱼、乌鳢、角鱼、花鱼、蛇螈等7科26种。节肢动物有虾、蟹,两栖动物有蟾蜍、岩蛙(石蚌)、大鲵等。
===矿产资源===
丹寨县由于地层发育和地质构造的有利因素,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汞、铅、锌、铜、锑、金、煤、铁、磷、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高岭土和铀、硒、钒等矿种。
==人口民族==
201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177244人,比上年末减少1452人。其中,男97116人,女80128人。城镇人口58845人,乡村人口118399人。少数民族人口154976人。常住人口12.33万人。
==行政区划==
丹寨县下辖4个镇、2个乡:
龙泉镇、兴仁镇、排调镇、扬武镇、雅灰乡和南皋乡
县境内多民族聚居,有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等21个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丹寨是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起,万达集团定点扶贫丹寨,斥资14亿元,在丹寨县实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扶贫模式,建立旅游小镇,后建立扶贫茶园。
初步测算,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88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50万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4663万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6168万元,同比增长13.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8495万元,同比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43077万元,同比增长1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3457元,比上年增长13.5%。
===第一产业===
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564万元,同比增长6.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690万元,同比增长6.2%。
2016年农业增加值38024万元,同比增长6.7%。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438公顷,同比增长3.52%;油料种植面积1143公顷,同比增长0.35%;烤烟种植面积80公顷,同比下降14.89%;蔬菜种植面积4016公顷,同比增长11.03 %。
2016年粮食总产量48319吨,同比增长3.48%。其中,夏粮产量8951吨,增长22.16%;秋粮产量39368吨,与上年持平。全年谷物产量39649吨,同比增长0.1%,稻谷产量26533吨,同比下降0.87%;小麦产量2516吨,同比增长7.02%;玉米产量10115吨,同比增长0.9%。
2016年林业增加值11670万元,同比增长8.5%。全年木材产量4035立方米,同比增长116%。
2016年畜牧业增加值19567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年肉类总产量8190吨,同比下降3.79%。其中,猪肉产量6967吨,同比下降5.11%;牛肉产量472吨,同比增长13.46%;羊肉产量42吨,同比增长5%;禽肉产量466吨,同比增长9.39%。禽蛋产量529 吨,同比增长70.1%。年末猪存栏68025头,同比下降7.77%;猪出栏94362头,同比下降5.03%。
2016年渔业增加值1389万元,同比增长6.0%。水产品产量711吨,同比增长0.02%。
===第二产业===
2016年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114270万元,同比增长12.2%。规模工业总产值为511369万元,同比增长11.8%,其中轻工业为84779万元,同比增长16.4%,重工业为426590万元,同比增长11.0%。
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为57002.4万元,同比增长9.1%。建筑工程产值完成48359万元,同比下降2.5%;安装工程产值8642万元,同比增长15.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9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工业投资完成65814万元,同比下降50.9%。
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52万元,同比下降62.6%。其中,住宅投资7656万元,同比下降61.8%;商业用房投资1086万元,同比下降63.7%;其他费用投资510万元,同比下降69.6%。
====贸易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72万元,同比增长13.7%。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零售额111933万元,同比增长16.3%;零售业零售额95463万元,同比增长19.7%;住宿业零售额4685万元,同比增长19.1%;餐饮业零售额11647万元,同比增长19.6%。
====招商引资====
2016年丹寨县招商引资指数73.96,全县新增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51.27亿元;新建续建项目省外境内到位资金50.09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亿元的100.19%;录入平台项目151个,履约项目151个,履约率100%;开工项目149个,项目开工率为98.38%;投产项目109个,项目投产率72.18%;入园项目89个,项目入园率58.9%。
====旅游业====
2016年全县有省级名胜风景区1个(龙泉山-岔河风景名胜区),2016年全县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为65.82。接待游客总人数90.34万人次,增速43.1%;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增速48%;外省游客39.13万人次,增速38.9%;境外游客6540人次,增速13.7%。景区计划建设项目共16个,计划总投资22650万元,已完成投资44845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97%。其中投资6.5亿元的云上十八湾丹寨旅游小镇(万达民族风情小镇)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2亿元。投资7800万元连接石桥景区和龙泉山景区三级旅游公路(凯里舟溪至三都普安),石桥步行吊桥、石桥河道清淤、石桥村风貌整治等项目。
====财政和金融====
2016年财政总收入26196万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02万元,同比增长13.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6004万元,同比增长3.8%,财政八项预算支出完成91384万元,同比增长8.1%。
2016年金融业增加值13729万元,同比增长27.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5709万元,比年初增加71809万元,同比增加71809万元,同比增长18.7%。各项贷款余额245355万元,比年初增加40180万元,同比增加40180万元,同比增长19.6%。
2016年保险业金融机构实现保险费收入3078.27万元,同比减少49.72万元,同比下降1.59%。
==社会事业==
===邮电事业===
2016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382万元,同比增长10.9%。通信业务收入7738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1681万元, 同比增长4.3%;移动业务收入5326万元,同比增长7.4%,联通业务收入731万元,同比下降6.5%。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稳步增长。
===教育科技===
2016年全县有各类学校共122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25所、幼儿园91所。全县在校生35538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303人,职校在校生3112人,初中在校生7186人,小学在校生14802人,幼儿园在园儿童7135人。全县在职教职工2850人,其中幼儿园807人,小学1122人,初中581人,高中238人,职中102人。
2016年小学六年巩固率为107.87%,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5.3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28%;小学辍学率为-1.41%;初中辍学率为 0.035%;小学纯入学率为99.96%;初中毛入学率为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39%;小学寄宿率为42.62%;初中寄宿率为84.47%。
2016年全县专利申报达到255件,其中发明27件;获专利授权49件,其中发明6件。全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8件。完成科技型企业备案11家,全县科技型企业总备案已达58家,科技型企业备案率全州第一。参加科技型企业遴选6家,其中大学生创业2家、科技型企业遴选4家,培育创新型领军型企业1家,获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家。
===文化卫生===
2016年,乡镇文化站6个,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成功举办了“云上丹寨·百姓舞台”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演出6场及“云上丹寨 大美非遗”传统舞蹈大赛和传统器乐大赛。文化馆、民族文工团在墨西哥、北京、青海、石家庄、贵阳、凯里、独山等地及县内各乡镇、村等进行文艺演出、文化下乡、文化交流、灯光音响指导等群众文化活动200场次,对外文化交流29场;在全县境内开展“三区文化志愿活动暨赠送器乐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两学一做”等送文艺下乡活动。电视新闻被州级以上媒体共采用203,其中央视采用新闻6条,省台采用17条,州台采用180条;县台播放2219条。播出广播剧2560余集、其他相声小品类节目180余集,电视栏目360余期;电视剧108部3500余集、电影366部。
2016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169所,其中:国家医疗卫生机构 11所,即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所(含县民族中医院),中心卫生院3所,一般卫生院4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民营医院4所;村级卫生室149所,学校医务室及监狱医务室5所。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827人, 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86人,初级职称460人,无职称24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 290人,注册护士387人。全县实际开放床位 823张,其中:医院430张,民营医疗机构 147 张,乡镇卫生院246张。
2016年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3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47 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1.74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0.98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4.35张。
2016年全县出生1770人,其中:常住人口出生1437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1335人,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9%;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1.29%;政策外一孩占一孩出生比例4.36%;政策外多孩率4.75%;全县出生男914人,女856人,性别比为106.78,其中:一孩男387人,女370人,一孩性别比为104.59;二孩出生男449人,女433人,二孩性别比为103.70;多孩性别比为147.17。
2016年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80所,其中:县级3所,民营4所,乡级6所,村级67所,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满足了全县参合农民看病就医的需求。全县新农合应参合155999人,参合154107人,参合率98.79%。在筹资过程中,农低保、五保户、计生户、残疾人、村干等人群得到相关部门的支助,其中:民政支助22464人,计生支助3472人,残联支助3311人,县委组织部支助448人。
2016年全县共有200829人次享受新农合补偿,受益率为130.32%,同比增长12.07%;全县就医总费用9578.05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为8805.43万元,新农合补偿6604.91万元,当年基金使用率为68.93%,同比增长0.18%。其中:住院补偿23979人次,医疗总费用7826.46万元,基金支出5235.7万元,住院实际补偿比66.9%;门诊补偿176850人次,医疗总费用1751.59万元,新农合补偿1067.82万元,实际补偿比为60.96%。二次补偿1742人,补偿301.39万元。
===我有半亩园===
贵州省丹寨县开启“我有半亩园”电商进村精准扶贫活动省丹寨县电商扶贫项目“我有半亩园”正式启动,县内居民只要在微信公众号“丹寨半亩园”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挑选土豆、红薯、辣椒、青蒜、白菜等各式各样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小园的菜被认筹后,农户直接采摘,电商人员入户现场结算,经过统一打包、快递扫码、装车等各种工序,由统一的物流车辆发往易商数码在县城的分拨中心进行分捡,再由快递及易商数码物流直接送至购买者家里,农户自产蔬菜当天采摘当天送达,真正是新鲜便宜方便又快捷。
在当地探索并首创的“互联网+订单农业”的新模式扶贫,旨在通过扶贫新途径增加当地贫困户的收入。让当地的贫困户在足不出户和无需深入了解电商技术和知识的前提下,将自己种植的蔬菜迅速销往县城及周边地区,达成了同城及周边地区的O2O配送,为贫困户增值创收。
===公共文化===
2013年,丹寨县文化推介对外影响扩大,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贵州丹寨蚩尤文化系列活动及民族歌舞史诗《图腾鸟》大型文艺演出。
==交通==
丹寨县地处东经之间,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距省会贵阳市210公里。
2016年全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1183.5公里,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54269万吨公里,上年同期为3975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6.5%。其中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112万人次,上年同期为1099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客运周转量68460万人公里,上年同期为61955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5%,货运量482万吨,上年同期为402万吨,同比增长20%,货运周转量47423万吨公里,上年同期为33563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1%。
==民族文化==
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地处都柳江、清水江上游,融合了都柳江系、清水江系苗族文化的特点,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苗族、水族等世居民族在千年变迁和繁衍生息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丹寨民族文化分布于全县七个乡镇,很多村寨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是贵州乃至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品。锦鸡舞、芒筒芦笙舞、木(铜)鼓舞、给哈舞、板凳舞等民间传统舞蹈曾多次参加省、州及国家举办艺术节比赛获得最高奖。民间工艺蜡染、古法造纸、剪纸、织锦、挑花、刺绣等独秀一方。
===苗族锦鸡舞===
发源于丹寨县排调镇境内,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亚族群。他们居住在麻鸟、羊先、也改、党早、加配、羊物等村寨,方圆约50多平方公里,两万多人口。
锦鸡舞在十二年一次的祭祖活动中担当重要职责,节日娱乐是锦鸡舞表演的最大内容。婚庆、迎客礼仪、青年男女的“跳月”,都依托锦鸡舞来进行。锦鸡舞的伴奏芦笙,苗语称:“更拉”,又称“四滴水”。表演锦鸡舞时,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排成一字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
2007年,在贵州省最高水平的舞蹈大赛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总决赛上,丹寨《锦鸡舞》首夺最高奖金黔奖,2009年第二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丹寨《芒筒芦笙祭祀乐舞》再次问鼎金黔奖,奠定了丹寨县在贵州省乃至全中国原生态类舞蹈上的突出地位。在2009年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锦鸡舞》被评为太阳神银奖,在杭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锦鸡舞》以最高分被评为中国传统舞蹈金奖。
===丹寨苗族蜡染===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苗族蜡染有点蜡和画蜡两种技艺===
从图案上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大类。丹寨苗族蜡染的作者们更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这种图案造型生动、简练传神、活泼流畅、充满夸张,乡土气息十分浓厚。安顺苗族蜡染以几何纹样为主,图案结构松散、造型生动。织金苗族蜡染以细密白色为主,布满几何螺旋纹,图案结构相互交错,浑然一体。蜡染能手王阿勇曾于1983、1984年两次赴美国进行蜡染技艺表演,被赞誉为“来自东方的艺术家”,蜡染被称为“东方第一染”。
===引入苗族蜡染传人杨芳,打造蜡染小院===
蜡染工艺在丹寨地区源远流长,是苗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手工技艺,被誉为“藏在深山里的千年史诗”,于2006年7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寨扬武镇排倒村的杨芳便是是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的传承人。早在2004年,她便在丹寨创办了蜡染专业合作社,覆盖了6个村寨,是带领当地苗族妇女致富的“蜡花小姐”。
===石桥古法造纸===
石桥因一座天然石拱桥连接河两岸山崖而得名。最古老的造纸作坊遗址就坐落在天然石桥20米对面大岩脚石壁下,石壁宽约百米,高约八十米。石壁前倾,能遮蔽风雨,是一座极好的天然作坊;内有一清澈的泉水,是造纸最好的水源。1985年,古法造纸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石桥苗族先民借鉴古老的造纸技术,利用当地构皮,杉根、糯叶、滑树、猕猴桃藤等丰富原材料,融入当地苗族文化元素,经过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打槽、抄纸、压纸、晒纸、揭纸、打包等几十道工序,最后成纸。所以石桥古纸具有纤维长、拉力大、纯天然等特点。在古法纸的生产过程中,从河沤、浆灰、装纸甑、起锅到选料等到大部分工序都是徒手操作,不使用任何现代工具,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的活化石。
引入古法造纸传人潘玉华,打造古法造纸小院: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2005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今,全国仅剩40户人家掌握的古法造纸技术,潘玉华便是其中之一,他是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丹寨万达小镇的打造找到了这位丹寨石桥村的传承人,以非遗为线,围绕古法造纸技艺,打造古法造纸小院“纸会唱歌”。
===苗族服饰===
丹寨县境内苗族“嘎闹”支系有七个亚族群,自古就有把自己的图腾物作为饰品图案来穿着佩戴的习俗。最能保持原貌的是“雅灰型”的百鸟衣。随着时间的延伸,各亚族群的区别越来越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能体现的刺绣或蜡染技艺上,竭尽其能地表现他们的图腾物—--鸟纹,把鸟纹发展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对鸟的极度崇拜,造就了苗族“嘎闹”支系的服饰艺术形象和艺术魅力,并向外透露了“嘎闹”支系的族源信息。而“百鸟衣”“锦鸡服”蜡染古装等则成为对鸟崇拜的集中体现,也成为该支系鸟文化艺术的经典。
===苗族口头经典“贾”===
“贾”流传在丹寨县以及凯里、黄平、台江、雷山、都匀等县市的苗族地区“贾”为苗语音译,意为苗族经典。它是一种在当地苗族社会中最具权威和影响最深广的独特文类,为亦诗亦歌体文学样式。“贾”分为十二支,有些支下面还分为若干“串”或“朵”,相当于汉语的“章”、“节”,总篇幅约有2.4万行。“贾”包含了古代苗族关于社会与自然的道理、源理、哲理、辩理、判理等程序性内容,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的自然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贾》是苗族先辈留给后人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古代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巫学的综合集成,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苗年===
(苗语“nengxnix”、“nengxnixnaol”),是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苗族群众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这一地区的苗族社会中就使用着与汉族地区的“农历”有明显区别的人类最早的历法——苗历。苗历的岁首,即为苗族新年。由于苗族特别的宗族意识和“议榔”社会管理原则,过“苗年”的日期在一个区域的各苗寨中,有按顺序进行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使得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里,轮流成为该苗族区域的狂欢中心。
“苗年”的主要活动,打糯米粑、祭祖、吃“年团饭”、跳芦笙等。
苗年广场占地1500平米,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斗牛活动,以牛头拼花纹样作为标志施以地面铺装,铺装材料同样取材当地,4根7米多高的特色图腾柱与牛头纹样设计交相呼应,广场整体色调亦与小镇风格相辅相成。
==旅游==
===自然景观===
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天下奇泉打鼓井;有千姿百态的彩色金瓜洞;有城郊万亩相映成趣的红、白、紫三色杜鹃;有素有黔东第一瀑的排廷瀑布;绿色宝库猫鼻岭森林公园;还有温柔多情的河流河岔河。
===人文景观===
丹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创造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历史建筑万寿宫;有距今一千五百多年的省级文物白皮纸(国画纸)作坊—石桥;有中国蜡染艺术之乡-排倒莫。贵州省人民政府已将苗族古瓢琴舞、翻鼓节、苗族历法、苗族百鸟衣、苗族芦笙词、四滴水芦笙制作技艺、苗族婚俗、苗族丧葬习俗等16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蜡染、古法造纸、苗族锦鸡舞、贾、苗族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七个项目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