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德蕾莎修女

增加 19,341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德蕾莎修女</big> ''' |- | File:13516830162186442.jpg|缩略图|…”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德蕾莎修女</big> '''
|-
| [[File:13516830162186442.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age.so.com/view?q=%E5%BE%B7%E8%95%BE%E8%8E%8E%E4%BF%AE%E5%A5%B3&src=tab_www&correct=%E5%BE%B7%E8%95%BE%E8%8E%8E%E4%BF%AE%E5%A5%B3&ancestor=list&cmsid=57cc41190c75143a745d7c92bfcbb0bf&cmras=0&cn=0&gn=0&kn=12&fsn=84&adstar=0&clw=265#id=a8d52355b64069c73e707ea25b6075d7&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s://m.kdnet.net/share-8743365.html 来自 凯迪网络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特蕾莎修女

'''外文名称'''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别名'''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

'''国籍'''科索沃

'''信仰'''天主教

'''民族'''阿尔巴尼亚

'''出生地'''斯科普里

'''主要成就'''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
|}
'''特蕾莎修女('''英文名: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因此变为真福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人物生平==

特蕾莎修女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是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一个地方的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小女儿,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新教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并预感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人士。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开始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特蕾莎修女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

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特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了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这一些折磨着特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于是特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1952年8月收容院、垂死者收容院正式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1959年,特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的垂死者收容院。

1983年,特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了肺炎,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特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4月,特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同年9月,逝世,终年87岁。特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万个慈善工作者。同年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享有的国葬,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参加了她的葬礼,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
==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诺贝尔和平奖和人道主义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的传奇人生==
德蕾莎修女生于1910 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许多人亲眼看见德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记录诺贝尔和平奖和人道主义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的传奇人生(转载,传播爱与善)

1979年,德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台下立刻鸦雀无声。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德蕾莎修女这样说。

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记录诺贝尔和平奖和人道主义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的传奇人生(转载,传播爱与善)

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从1928年德蕾莎修女只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过了13.9万,分布于全世界。她的同工没有任何待遇,连证件都没有,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牺牲和奉献。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但是,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双凉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为穷人,为了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尊严。在她看来,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发展慈善机构,仅在1960年一年内,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机。她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麻风病院、收容院、爱滋病收容所……在她那里服务的有银行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生、演员、模特、富家小姐、美国加州州长……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记录诺贝尔和平奖和人道主义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的传奇人生(转载,传播爱与善)

台湾大学校长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里,做了他一辈子没有做过的事情:洗碗、给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饭、洗衣服、送药、搬运尸体……之后,他写道:“现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着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

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德蕾莎去问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的妇女儿童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有办法。”德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进战区,双方一听说德蕾莎修女在战区,双方立刻停火,当她把战区里的妇女儿童带出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这则消息赞叹道: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之前,联合国曾调停了好几次,南斯拉夫的内战始终没有停火,德蕾莎走进去之后双方却能立刻自动停火,可见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后,她的祖国塞尔维亚希望她能回国归葬,印度总理特意为此打电话给塞尔维亚领导人,让她安葬在印度,后来塞尔维亚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视作“失去了母亲”。印度总理说: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她抹去了千千万万人苦难的眼泪,她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记录诺贝尔和平奖和人道主义奖获得者德蕾莎修女的传奇人生

印度为德蕾莎举行了国葬。出殡那天,她身上覆盖的是印度国旗,就在她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当时的印度总理。遗体抬过大街时,大街两旁大楼上的印度人全下楼来,跪在地上,向这位爱的天使表达最高的敬意。

资料来自:今日头条
==主要成就==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1971年 “Pope John XXIII”和平奖和肯尼迪奖
1975年 Albert Schweitzer国际奖
1985年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94年 美国国会金牌
1996年 美国名誉公民,和许多大学的名誉学位
1979年 诺贝尔和平奖
2003年 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
==被誉为贫民圣人==

特蕾莎修女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Gallup's most admired man and woman poll)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并在20世纪80-90年代间数次当选。1999年,特蕾莎修女被美国人民投票选为二十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Gallup's List of Most Widely Admired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排在她后面的是马丁路德金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此次广泛囊括各年龄层(除婴孩外)的调查投票中,她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伟人。

==人物评价==

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并非所有印度人对于特蕾莎修女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在加尔各答出生长大、现居于伦敦的批评家查特基Aroup Chatterjee宣称“在加尔各答她从来就不是一个重要的存在”。查特基指责特蕾莎造成了外界对他的家乡的负面印象,并认为特蕾莎修女时常反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做法在印度政界造成了不必要的隔阂与摩擦。

==人物轶事==
===兴办学校===
1948年,38岁的特蕾莎修女离开爱尔兰的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了罗瑞托修女穿着的蓝色的道袍,改穿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棉纱丽。

特蕾莎修女是在车站后面的贫民窟展开工作的。这里到处是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和衣衫褴褛的脏孩子。有一天,一个说孟加拉语的小孩,向特蕾莎修女要东西,这个孩子只有一条腿,而且断肢处还在流血。特蕾莎修女准备取药给他包扎时,小孩却说他想要吃的东西,边说边做出吃东西的样子。此时她身上只有五个卢比,于是很抱歉地对小孩说:“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正准备帮他涂药的时候,小孩突然抓过药品,叫着“这个给我”,便拄着拐棍向贫民窟跑去。想了解究竟的特蕾莎修女紧跟着小孩跑进一个小窝棚,窝棚里面漆黑一片,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木板上躺着一个妇女,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婴孩和一个约五岁的女孩,三个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滞,非常虚弱。她用孟加拉语与他们交谈,知道了小孩叫巴布,八岁了,那个妇女是他的母亲,患有结核病,窝棚里的另外两个小孩是他的弟弟妹妹。特蕾莎修女只能把她所带的维生素丸给了他们,那妇人十分感激,向她行合掌礼,并说:“这里边还有生着病的老妇人,也请你看看她。”特蕾莎修女听到这句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的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呢!

那一天,特蕾莎修女连续看望了许多家庭,独腿的巴布和一些小孩一直好奇地跟随着她。巴布还请求特蕾莎修女第二天再来。

白天的经历让特蕾莎修女难以入睡,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不但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不会数最简单的数字,将来长大了怎么办?要从根本上解救这些孩子,莫过于让他们掌握知识!于是,在贫民区里办一所露天学校的想法,在特蕾莎修女的头脑中成熟了。

第二天,在一块大树下面的空地上,特蕾莎修女宣布那里就是教室,地面就是黑板,愿意念书的就坐下来。经过她的耐心说服,巴布首先坐了下来,接着又坐下了四个孩子。特蕾莎修女饶有趣味的讲课,渐渐地吸引了他们,其他的孩子也慢慢地走近了大树。等到第二天特蕾莎修女再次来到大树下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用破布、木板等物搭起了一座帐篷,坐在里面的小孩也比昨天多得多了。巴布告诉她,“这个棚子是大家帮着盖的,我把朋友都找来上课了。”

就在这简陋的“教室”里,特蕾莎修女除了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读读写写之外,还教他们卫生常识,比如刷牙、洗脸、洗澡等。她还亲自带孩子们到井边,一个个教他们如何洗澡。贫民窟的妇女们将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地,她们也仿效特蕾莎的做法,替自己的孩子洗澡了。

特蕾莎修女在贫民窟办露天学校的事儿很快就传开了,一个星期后,来听课的孩子达到了一百多人,后来又增加到了五百多人。

===救助垂死者===
有一天,她发现一位老妇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破布裹着的脚上爬满了蚂蚁,头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个洞,残留着血迹的伤口周围爬满了苍蝇和蛆虫。特蕾莎替老妇人测量呼吸与脉搏,发现老妇人似乎还有一口气,就赶紧把老妇人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医院得知是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蕾莎修女态度坚决:“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责任不在医院,但作为医院想办法给予治疗却是必须的!”迫于特蕾莎修女的义正辞严,医院才对这个垂死的老妇人予以治疗。

光靠特蕾莎及修女们的工作,要救助全加尔各答的垂死者是不可能的,但特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特蕾莎对垂死者的爱。

正是这位貌不惊人的修女,曾经让无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获得尊严的补偿。

==后人纪念==

在德蕾莎修女去世后,民众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纪念她,多所博物馆以她的名字命名,多座教堂以她为主保圣人,她的名字亦被用来给各式各类的建筑物和道路命名,其中包括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国际机场。2009年,在她的家乡马其顿共和国首都及最大城市斯科普里,德蕾莎修女纪念楼正式对公众开放。早在1984年,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政府在科代卡纳尔(Kodaikanal)成立了一所名为德蕾莎修女女子大学的公立大学。印度本地治里政府于1999年成立了德蕾莎修女健康学研究生与研究学会。她的传记作家Navin Chawla在印度各类不同的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以表达对她的怀念与敬仰。

2010年8月26日,为纪念德蕾莎修女百年诞辰,印度铁路局将一列新火车命名为“修女特快”。泰米尔纳德邦政府于同年12月4日在金奈举行了由该邦首长戈代加讷尔(Kodaikanal)主持的德蕾莎修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多部电影电视作品以德蕾莎修女为主题:于1969年上映的纪录片《Something Beautiful of God》及其1972年出版书作;1997年由杰拉丁·卓别林主演的艺术电影奖获奖影片《德蕾莎修女:因天主的贫者之名》;2003年拍摄的意大利小型电视连续剧《加尔各答的德蕾莎》(此片于2007年二度上映并获得金美奖CAMIE Awards)。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