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冯沅君

增加 3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主要经历 ===
'''冯沅君'''父亲[[冯台异]],字树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曾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后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冯树侯]]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书房请“教读师爷”,为其长子友兰、二子景兰及女儿沅君讲授古文、算学、写字、作文。年幼的'''冯沅君'''喜爱读古文,尤爱读唐诗,十一二岁时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后来,'''冯沅君'''的大兄、二兄先后赴京、沪学习。'''冯沅君'''在家一方面利用家中父兄念过的书,刻苦攻读,吟诗作赋;一方面大量阅读大兄、二兄带回来的中国古典名著及新出的报刊,从中接受新的思想 。1917年秋
1917年秋 宣统三年(1910年)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辛亥革命时辍学,居家自修。民国6年(1917年),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五四”运动前后,校长思想顽固,反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冯沅君'''受15所女校爱国学生委托,起草致[[徐世昌]]总统书,并游行请愿上书,又迫使校长辞职。她将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亲自扮演焦母,进行反封建宣传。[1]
民国十一年(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并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研习中国古典文学,并于1
=== 珠联璧合 ===
'''冯沅君'''和[[陆侃如]]的恋爱,是从1926年秋天开始的。当时的[[陆侃]]如是清华大学研究院的高才生,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他的《屈原》、《宋玉评传》等在学术界颇引人注目。他比'''冯沅君'''小3岁([[陆侃如]]生于1903年11月26日,江苏海门人),是年夏天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他除了研究《楚辞》,还协助[[梁启超]]校注《〈桃花扇〉传奇》。当时,'''冯沅君'''已是文坛享有盛名的女作家,自然赢得了[[陆侃如]]的爱慕。由于业务上的相近,使他与'''冯沅君'''有接触的机会。他这位风度翩翩的江南才子,深得'''冯沅君'''的好感。两人虽然不是青梅竹马,却是一见钟情。他们相识之后,就开始了频繁的往来、交谈、通信。[[陆侃如]]反复地向 ''' 冯沅君 ''' 表示纯洁的友谊,接着就是纯洁的爱情。每逢星期日,[[陆侃如]]都到北大来找'''冯沅君''',他们常常在月光下促膝谈心,或者在北海泛舟,有时也相约去游长城,流连徘徊于颐和园的水榭、圆明园的古迹堆中,或者是香山幽静的小路上。经过海阔天空的侃谈,双方就再也分不开了。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