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卜商

增加 362 位元組, 4 年前
後世評價
==後世評價==
子夏在孔門弟子中,與子游同列「文學」之科:《[[論語]]》中記載他的論學之言,實能篤守孔門為學本旨,如《[[論語]]·學而篇》<ref>[https://ctext.org/analects/xue- er/zh 《論語· 學而篇》 ]</ref> 載:「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段話的大意,是一個人如果能以好色之心以好賢,侍奉父母能竭盡心力,事奉國君又能捨身盡忠,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一個人能如此克盡人倫之道,雖未嘗從師為學,但其所作所為已自然脗合為學之本旨,像這種人,我們怎可再說他是未學?
  子夏設教西河,門下從學之徒,已不可確考。據[[皮錫瑞]]《[[經學歷史]]》 <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47999   《經學歷史》]</ref> 記載:「《[[韓非子]] · 顯學篇》 <ref>[https://ctext.org/hanfeizi/xian-xue/zh  《顯學》]</ref> 云:『孔子之後,儒分為八:有子張氏、子思氏、顏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公孫氏、樂正氏之儒。』…‥諸儒學皆不傳,無從考其家法,可考者惟卜氏子夏。」又[[洪邁]]《[[容齋隨筆]]》 <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623827    《容齋隨筆》]</ref> 云:「孔子弟子,惟子夏於諸經獨有書,雖傳記雜言,未可盡信,然要與他人不同矣。於禮,則有《儀禮 · 喪服》 <ref>[https://ctext.org/yili/sang-fu/zh   《喪服》]</ref> 一篇,[[馬融]]、[[王肅]]諸儒多為之訓說;於《春秋》,所云不能贊一辭,蓋亦嘗從事於斯矣。[[公羊高]]實受之於子夏;[[穀梁赤]]者,[[應劭]]《[[風俗通]]|[[ 風俗通義]]<ref>[https://ctext.org/fengsutongyi/zh    ] 《風俗通義》]</ref>》亦云係子夏門人;於《[[論語]]》,則[[鄭康成]]以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後漢[[徐防]]上疏曰:『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於子夏。』斯其證云。」
  早在子夏追隨孔子問學之前,好談論別人是非的子貢曾問孔子,「子張與子夏相比孰賢?」孔子答曰:「子張也過,子夏也不及。」又問:「然則子張愈與?」曰:「過猶不及。」孔子的評價耐人尋味。[[朱熹]]在注這段話時說:「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苛難,故常過中;子夏篤信遵守,而規模狹隘,故常不及。」孔子也曾當面告誡子夏:「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夏的性格==
2,9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