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李驰

增加 13,635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驰,1963年5月出生,江苏镇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为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被《证券市场周刊》誉为在中国"复…”
李驰,1963年5月出生,江苏镇江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为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被《证券市场周刊》誉为在中国"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三位投资人之一。另有同名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副书记李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李驰

国籍
中国

民族



学历
硕士

性别


职位
总经理

目录
1个人简介
2投资经历
3真实李驰
4价值之路
5梅森基金公司是高手云集
6信托之路
7宁缺勿滥--少即多.
8好公司+便宜价格=买进
9等待最佳击球机会
10兑现承诺
11主要成就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1989-1993年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
珠峰下的李驰
珠峰下的李驰

1993-1995年 中租公司深圳分公司

1995-1996年 中国宝安集团

1996-2001年 香港怡东国际财务投资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01-至 今 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折叠编辑本段投资经历

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的李驰先生早在1989年初就来到深圳,在国内证券市场和香港金融市场有十五年的成功投资经验。1991年进入证券市场投资。经历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及成长过程,切身体验了证券市场从模糊认识、市场对稀缺投资产品需求导致投资品种交易价格的畸形、市场狂热下隐藏的高风险,价格泡沫破灭后市场摧枯拉朽般的下跌以及市场超跌后冷清的交易后面隐藏的巨大的投资机会等等。

李驰先生经历了国内1993-1995年证券市场低潮,1996-2000年大牛市、2000-2001年的B股井喷,回避了2001-2005年A股漫漫熊市。1996年投资香港市场,经历了1997-1998亚洲金融风暴、1998-2000年的全球科技风暴、 2000-2003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后香港证券市场的熊市调整,以及在2003年SARS袭击香港后,资本市场处于最低谷的时刻又及时把握投资机会,抓住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历史性机遇。

把握风险控制是李先生积累的最重要的投资经验。在超过十五年的投资过程中,李先生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的市场波动。随着投资经验的积累,从最初的纯投机,到后来理性投资,对风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投资价值和价格关系的把握越来越理性。坚守的投资理念是:偏好投资稳健的项目,远离高风险的投机项目。多年的磨砺形成了李先生良好及稳健投资的最佳心理素质:在对市场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时,坚持不急躁,有信心,有耐心。

一个项目风险的控制在根本上,就是要对项目的价值作出准确地评估,然后针对交易价格可以很容易的判断风险的高低。 如果能够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进行投资,那么风险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其次,就是要对投资项目及时跟踪了解,以确定评估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否发生改变,从改变目标估值。

第三,坚守评估标准,不轻易受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第四,坚信好的投资机会永远存在,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发现挖掘,决不盲目投资了解不清楚地公司,如果没有发现明确的投资机会,宁愿持有现金。

经过多年的积累,李先生和同威公司逐渐树立起来一种风格,即投资要用长远的眼光寻找战略性投资机会,二级市场的短线机会只是小打小闹。要想获得高额回报,必需以战略投资眼光去挖掘一些具有超额利润的投资项目。因此在2001年果断退出高风险的A股市场,在2003年初开始投资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香港H股。在2005年下半年又以战略投资眼光果断买入万科和招行,并一直持有到07年下半年,获利近10倍。

从2000年6月开始至今8年半的时间里,李驰先生领导的同威投资管理团队,创造了近60倍的投资收益。

李驰先生还建立了个人博客,和广大投资者充分沟通探讨投资心得。在博客中也较充分的反映了同威资产的投资风格、投资理论和理念。

折叠编辑本段真实李驰
在李驰的投资哲学中,尽管"理性"是最核心的地位,但李驰本人更多属于性情中人。

李驰甚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但如果你有机会与他聊天,你会发现他的叙述如此富有激情。他语句诙谐,且字字珠玑。即使你无法见到李驰,光阅读他的博客,你也会发现他的个性如此丰富、立体,他身上饱含着太多的特征:

他很懒惰,他买进股票后,基本不动。


他很理性,强调投资的第一要诀是理性。

他很稳重,反复念叨着"等待最是精髓"

他很骄傲,"巴菲特,叹天下何人识君!"

他很睿智,"巴菲特,叹天下何人信君!"

他很坦白,告诉别人,"好公司+便宜价格=买进"

他很自负,"做中国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自以为一直都做到了。"

他很坚定,前年5.30傻傻在场;今年#¥&*(3478)后的大闪电依旧傻傻在场。

他很执著,他曾经不创建自己的阳光私募的理由是"我们不会削足适履,我们的集中投资风格永远不会变."

他很张扬,"我们一直有信心在任何市场、任何时期做出保本承诺,牛去熊往我们一直兑现着我们的承诺,第一不输,第二记住第一,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共同做到了。"

他很现实,"积聚财富亘古不变法则:低买高卖",哪怕是持有万科这样公认的上市公司常青树,他也不会持有几十年或者一辈子。

他很敏感,否则不会说"如果有朋友觉得我的预测可能影响大家的正确判断,在此正式收回前几天的一段话。"

他很随性,经常不打理自己管理的资产就出去旅游。长时间的外出度假,对于同威资产公司的同事,尤其是李驰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他很有创意,能说出诸如"越不繁,越不凡"、"慢即快,少即多"、"洗脑和催眠"、"中心思想、女人与花""完蛋PK玩卵"等投资妙语。

他很有责任感,自己开了博客只是为了宣扬价值投资,说"开博初期,怀着一颗宣传价值投资的善心,坚持到今天"。

他很有战略眼光,他在2006年的《深圳,你将谁抛弃?》一文中写道:比亚迪,全球杰出电池供应商,民族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 2008年由于巴菲特入股,比亚迪在3个交易日内,股价飙升89%。

他喜欢玩玩预测,他预测油价将大跌,但不敢冒天下之大讳去卖空(他深知:市场维持非理性的时间总比你能坚持的久)而他唯一做的就是没有去没买中石油的股票。

他视野宽广,"我们的投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可流通A股,流通A股组合仅仅是我们投资冰山中显露出的一角。我们也一直投资于国内可流通B股、A股或B股的法人股、香港和国外上市公司股票、未来可能于国内外上市的公司股权;我们是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PE)的混血儿,而目前的私募信托投资产品无法满足我们此类多元化投资领域的要求"。

他有些冷,那些"皇帝的新衣,领导说你行才行"、"人造美女也是美女"、"反恐&反贪&反动"、"该大的部位大,该小的部位小"等分析市场的话语让人记忆深刻。

他有这么多优点和不足,但我们更无法否认,李驰很受人欢迎。其博文有"娱"、有"鱼"更有"渔"!(乃至有"余")从他开博客一年多来,其点击率超过1000万人次。而且数以万计的人认真阅读,并发表评论、参与讨论。

折叠编辑本段价值之路

2004年3月13日,李驰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门口买了当时仅有的一本《沃伦·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当时他在扉页上写了"好书","熊市里的小火炉"等几个字,2007年他再读该书时,他认为应该接上一句:"牛市里的王老吉。"

后来李驰才知道,这本发行量不大的著作是莱格·梅森基金公司的总经理Robert G.Hagstrom写的。这也难怪比尔·米勒连续十几年跑赢美股大盘了!就此他感叹,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莱格·

折叠编辑本段梅森基金公司是高手云集
今天,李驰已经成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他仍认为,要坚持长期的价值投资与集中投资,有关巴菲特的书是应该放在床头枕边的,这些书不但可以为熊市集中投资打气,而且可以为牛市里投资降火去燥。但也正如李驰所言,真正的价值投资不可能是读几本书就可以嬗变的。读书、学习是前提,实践、探索才能梅花香自苦寒来。

其实,李驰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悟道于价值投资,而是经历过多年磨砺才走上价值投资之路的,在见证证券市场数次风雨之后,李驰才真正成长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是这样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的:

10多年前,我们还比较年轻,抱着这个信念在A股市场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

当时沪深股市出现过一波行情,时间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干刀到邓小平南行讲话后的那一段时间。那时候我们的心态和新入市的股民没有什么两样,觉得进去了就赚钱很开心,但并没有想过整个行情的起落规律。后来那次行情跌下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下跌期间,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总结,想弄清楚其中是否有规律性的东西。

我在思考的同时,也和一些朋友进行了交流,并不断向这个领域的杰出者学习,他一直是我投资领域学习的榜样。现在看来一些非常理性的选股方法当时并没有为人们所认识,他当时讲到的一些东西,我也没有留下强烈的印象。比如1999年韩涛就讲到同股同权的B股便宜,要买B股,之后他也一直参与B股投资,直到2001年B股开放后全仓退出,两次重仓买到翻10倍的B股。在A股里我回头看到了翻10倍的股票,但我没买到:在B股里回头也看到了,我的朋友却做到了。我就反思他为什么能做到而我为什么没有做到?

等到2001年B股开放,我的感触更深了,机会其实一直就在眼前。这个时候再回头去研究巴菲特、林奇等人,才发觉他们说的话都是出自肺腑,没有任何包装。他们成功投资的真理都包含在自己或者别人写他们的书籍中,但大家并不相信真理是那么简单。

我是浙江大学毕业的,校训就是"求是"。但我在大学里没有真正领会,来深圳的前几年中也没有做到,直到后来参与证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过程中才发觉,无论是做人也好做投资也好,都需要"求是",同时也体会到真理确实十分简单,关键在于人们往往不相信真理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为什么在牛市里还能保持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是因为在B股开放后,也就是2001年6月政府允许内地居民可以参与B股投资之前的两个月内,市场疯狂后我们就退出了。那一次退出令我印象深刻,我也相信了以前不甚了解的价值投资理论。从那之后,我们的步伐就合上了市场的节奏。

从2000年到2001年8月份国内市场盘顶期间,投资者都疯狂了,当时甚至有开夜市的说法,随后A股迎来了大跌行情。其实,全球的证券市场现象、实质都是一个规律,当市场处于非理性疯狂之时。离大跌就不远了。

有趣的是,当中国的投资者在股市盘顶有时不我待之感时,美国已经有"夜市"了。2001年年初我正好在美国,住在一个朋友家里,我不太懂英文,所以就到超市买中文报纸,发现整版都在谈论股票。我朋友家在加州,因为美国东西部时差的原因,他是每天加早班(天还没亮,相当于夜市了),凌晨6点多就在电脑前看行情了。因为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车之鉴,我感觉到狂热的美国股市离顶不远了,这是重要的直观因素,我感觉中国的股市一直在跟随美国股市,行情自然要慢一点。其后美国等国际市场的下跌调整是十分充分的,中国一直没有调整充分,又有涨跌停板制度,所以熊市持续的时间反而人为地加长了。

这也告诉我们,不要去谈论什么定价权,而是市值、实力的问题。如果美国股市都不行了,中国自然会跟着下来。

另外,当时国内股市确实高到了一个非理性的地步,平均市盈率都有60多倍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它迟早要走一条类似日本股市的道路--理性的回归。

鉴于美国股市到顶和市盈率过高,我们判断前景不妙。就退出了。然后我们进入了比较熟悉的香港股票市场,但当时香港股市也没有调整到位,所以后来也调下来了一点,直到2003年下半年香港股市才起来。我们是再次回到我们已熟悉的香港股市,当时香港市场上的许多股票都跌到了非常便宜的价格区间,这给了我们机会。当然,我们与巴菲特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他可以做到一段时间完全退出定价偏贵的市场,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折叠编辑本段信托之路

李驰在2007年07月10日的一篇博文"我们为什么不成立私募信托计划?"中陈述了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而不会设立目前国内流行的私募信托计划。从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真正的巴菲特式价值投资!

折叠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