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台山佛乐 ''' 是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山西省内佛教胜地五台山寺庙中长期流传的传统佛教音乐,五台山佛乐兼有汉传佛教(称"青庙")和藏传佛教(称"黄庙")佛教音乐。五台山佛乐,始于北魏,并一直在五台山地区流传,特别是青庙佛乐,还在山西省五寨、左权、洪洞、襄汾、繁峙、代县、原平、太原市等地流传。
2006年12月18日,五台山佛乐列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基本信息== <p style="text-indent:2em;"> 中文名称 ; 五台山佛乐 申报地区山西省五台县 非遗级别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时间2006年05月20日<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山西省五台县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释果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释汇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章样摩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目录1历史沿革2艺术特色3传承情况4非遗信息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五台山佛乐,是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山西省内佛教胜地五台山寺庙中长期流传的传统佛教音乐。五台佛光寺文殊殿前唐代石经幢底座刻有乐伎八人佛光寺文殊殿前唐代石经幢底座刻有乐伎八人山佛乐渊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成分,成为北方佛乐的代表。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支系,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位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中国惟一兼有汉传佛教(称"青庙")和藏传佛教(称"黄庙")的佛教圣地。佛教音乐与五台山佛教相伴,始于386~557年间的北魏,成为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箫笛箜篌,琵琶筝瑟,吹螺振鼓,百戏喧闻,舞袖云飞,歌梁尘起,随时供养……<p style=" 这一描述北魏北齐时五台山佛乐盛况的短诗已佐证了佛乐在当时的重要和流行。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同生共荣。 到了618text-907年的唐代,由于佛教仪式的日益集体化、规范化,五台山佛乐达到繁盛,形成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到14世纪中叶的元代、明代之交,乐器被引入五台山佛教,使五台山佛教仪式艺术性大大提升。五台山僧人澄观是华严经疏的集大成者,他同时完成了呗赞音乐的系统整理,即《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八载:"十赞叹者,乐则歌赞,苦则哀叹……如来具是六十种声音……"呗赞音乐是华严宗音乐的代表,也是唐代佛教呗赞音乐的代表。佛光寺文殊殿前的石经幢,刻于877年。须弥座上束腰八方各刻有手持不同乐器正在演奏的乐伎八人,说明了佛乐当时的发展壮况。 到了14世纪后期开始的明代,五台山佛乐又有新的发展。表现为进一步吸收了唐宋曲牌、元杂剧曲牌以及民歌、民间乐曲等。五台山寺庙中的佛乐壁画图集五台山寺庙中的佛乐壁画图集 1662年-1722年(清康熙年间),由于统治者特别优渥藏传佛教-喇嘛教,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便又出现了黄教音乐。 清乾隆皇帝崇信佛法,曾六临五台,兴土木修建寺庙,并规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法会,历时一月,称为奉旨道场。到21世纪初,菩萨顶、南山寺和殊像寺等少数寺庙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 (五台山寺庙中的佛乐壁画图集 )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特色中国的佛教音乐分为南、北两派,南方佛乐以委婉、清秀为特点,江五台山佛乐演奏图集五台山佛乐演奏图集 南韵味十足;北方佛乐则深受古印度音乐的影响,呈一种古朴、典雅、庄重和肃穆的特点。五台山佛乐,属北方佛乐。虽然五台山各种佛教音乐不同,但都体现了北方宗教音乐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较雄壮,不同于南方佛乐的婉丽 。经佛乐队演奏,既有较为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韵味,又有鲜明的佛乐特色。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乐器,青黄两庙大体相同,都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合而成。 五台山的佛教音乐分为两大类,即青庙音乐(汉传)和黄庙音乐(藏传)。 折叠青庙音乐汉传佛教寺庙中的法事音乐即为青庙音乐。一般包括瑜珈焰口、唱诵、吹腔和散曲四个部分。留传下来曲牌的共有47首,由五部分组成:瑜珈焰口、禅门口诵,佛事散曲、三昼夜本等。 青庙音乐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幽雅、静谧,旋律幽雅、意境深远,有远、虚、淡、静之特点。从五台山青庙音乐在全中国都有影响。 青庙乐器主要有:手鼓馨、铛子、中木鱼、方锣、鼓、铙、忏钟、行馨、管子、笙、梅等。其中笙为主,管梅相助。乐队一般由14人组成。 青庙音乐中的吹腔是法事人的纯器乐曲。主要曲目有《上经台》、《秘摩岩》《普庵咒》、《云中鸟》、《进兰房》等40余首,它们有的来自佛曲,有的来自古典乐曲,有的来自民间俗曲。 折叠黄庙音乐藏传佛教之喇嘛庙中的音乐叫黄庙音乐,一般包括唱诵、吹腔、仪式音乐。留下来的曲牌共40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indent: 禅曲诵经之部、吹腔之部、仪用之部。 黄庙音乐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要求不甚严格,更富有民间色彩。旋律华丽,节奏活跃,曲调明朗,且羽、商调式的曲调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野之风,又具有幽雅、静谧之佛乐风韵。仅在五台山繁衍发展。 黄庙乐器主要有:大把鼓、藏铃管子、笙、大木鱼,大号、别莉、海螺、铙钹,唢呐、海笛。其中管子为主,笙梅相助。(每日早晚迎送太阳时,使用的乐有大号、唢呐、海螺、别莉等。) 乐队一般由10人组成。 黄庙音乐中的吹腔用于黄庙各种殿堂仪式和各种佛事活动。乐曲有的来自青庙音乐如《秘摩岩》、《上字翠黄花》、《六字真言》等,有的来自古典乐曲如《如意歌》、《四字月儿高》等,也有一部分来自民间乐曲。 这两种音乐既有颂赞经文的唱诵,又有不加经文的纯器乐曲,无论是唱诵还是吹腔,从曲目看,除民族风很强的佛曲外,为了吸引听众、广传教义,都吸收了不少中国的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黄庙音乐曲牌中,有很多是由西藏传入内地,曲牌多为藏语译音。但也吸收了汉民族一些古曲和民歌。 青、黄两庙所用的谱本是传统的工尺谱2em; 所有转调也是传统的五度转调法。但青庙音乐与黄庙音乐风格特点不同。青庙音乐讲究规矩,黄庙则不太严格。两庙使用调高不同。黄庙使用本调,即管调。使用工尺谱,即现代E调。青庙比黄庙低一个调,即角调,高音相当于现代D调。另外,青庙以汉民族乐曲为主,黄庙则继承了许多西藏古老曲目。因此,青庙风格以庄重典雅幽静见长,黄庙音乐则刚强洪亮,粗犷有余。 (五台山佛乐演奏图集 ) 折叠编辑本段传承情况折叠传承意义五台山佛乐属北方系统,但独立于东西两路之外,自成体系,曲调古雅。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中国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音乐文化里,五台山佛乐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所以,传承保护" 五台山佛乐"具有重大的意义。 历史上,五台山的青庙、黄庙都有自己的乐队。除日常殿堂诵经吹奏之外,各种法会都会有乐队吹奏。以后,庙堂音乐留传于民间,祝寿、葬仪等也请和尚喇嘛念经奏乐。但是,由于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训练班里的僧人流动性很强,这使得大多数乐曲已不能被完整地演奏。云游四方是不少僧人乐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但继承五台山千年不息的佛乐文化遗产却需要一份持久的耐力与恒心。 同时,随着五台山传统法事的减少,应用的佛乐也少了用场,一些传统曲目渐渐遗失。 折叠保护措施1958年,五台山青黄两庙的18位僧人,组成乐队,赴省城太原演奏庙堂音乐,荣获嘉奖。 1986年,为解决曲目的传承问题,五台山南山寺、殊像寺和普萨顶分别成立了佛乐培训班,担负起了挖掘、整理五台山佛乐资料和教授五台山佛乐的任务。 1989年3月五台山佛乐团首次抵达香港演出大型佛教音乐,引起轰动,反响很大。 国家 > 非 常重视非物质文化 遗 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演出,五台山佛乐团与北京佛乐团、江苏姑苏仙乐团、北京白云观道乐团、青海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6个佛教乐团相聚中山音乐厅。 南山寺每年举办一次水陆大法会,也经常受邀赴海内外做各种佛事活动和佛乐表演,省市县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给佛乐团创造了极好的展示机会。五台山佛乐传承活动及人物图集五台山佛乐传承活动及人物图集 2011年3月19日,由汇光法师带领的南山寺、殊像寺乐僧组成的佛乐团随"魅力三晋--山西文化艺术精品展演月"在上海大剧院表演,赢得喝彩。 (五台山佛乐传承活动及人物图集 ) 折叠传承人1、汇光法师 汇光法师出生于1966年,五台山五顶之一的西台山麓繁峙县王家,俗名王还晟。远近村民大多笃信佛法,王家世代行善积德,虔诚敬佛,每辈均有出家之人。父母亲亦是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受佛法熏陶。 青年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外出打工,成为煤炭工人。面对矿井里不断的塌方事故,在多次救援中,对生死已经有了另一种认识。为此,他毅然辞职,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求佛五台山。1991年,汇光法师一步一叩到南山寺落发,拜万富和尚为师,由塔院寺高僧寂度大和尚亲授具足戒。参禅礼佛、受持戒规,同时学习吟诵经文的曲牌和演奏乐器的技艺。 2009年6月11日,汇光法师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汉传(青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 别; 第 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章样摩兰章样摩兰 2、章样摩兰 章样摩兰,1969年9月,出生于五台县西沟村,俗名梁林虎,1982年在菩萨顶出家,师从罗桑旦增学习黄庙佛乐。1984年秋,由承德市佛教协会会长哈幕尔按照黄教仪规为林虎灌顶,并授比丘戒,取法名章样摩兰。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常委,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藏传(黄庙)音乐的唯 一 代表,被确定为第三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保护传承人。 3、善意法师 善意法师俗名杨建国,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古家庄村人,1958年出生。自幼喜欢打坐念佛,在音乐上很有天赋,1983年被县秧歌剧团聘任为乐师。1986年,在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翌年四月开始游访五台山、秘摩岩潜修,后至极乐寺,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善意法师1986年开始研究五台山佛教音乐,1997年为弘法利生,继承古老的佛教音乐文化遗产,在山西省繁峙县石佛寺创办五台山佛乐培训班,并任讲师。1998年山西省代县极乐寺创办中国五台山北方佛乐学修院。2000年9月组成中国五台山佛乐团应邀赴北京参加由广化寺举办的诸佛菩萨开光暨水陆法会。佛乐团的精彩演奏受到广大僧俗两众的欢喜赞叹,佛教音乐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田青教授观看后对佛乐的演奏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2004年第二次参加北京广化寺水陆法会的佛乐活动。2000年10月16日该团应邀赴交城县卦山天宁寺参加佛菩萨开光法会,受到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玄中寺方丈根通大和尚及诸山长老和与会善信的赞赏。2001年该团应邀赴五台山碧山寺百尊佛像开光佛事活动。2001年应邀赴湖北鄂州市古林泉寺进行殿堂佛事音乐及经外音乐演奏。2005年8月1日应五台山碧山寺妙江大和尚邀请参加水陆法会佛教音乐演奏。1997至2005年办佛乐班6届,分布在广东、河南、浙江、山西等地进行佛乐佛事活动。善意法师为《地藏忏仪》谱写了曲,同时编写了近百首佛教歌曲、20首笙、管、笛吹奏曲谱,编撰了《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歌曲集》1-2册、《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二时课诵音乐谱本》、《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净土佛事修学文集》1-6集、《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佛乐赞偈文字谱本》。 折叠编辑本段非遗信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项目 内容 项目名称 五台山佛乐
级别 <p style="text-indent:2em;"> 批 次准时间;2006年05月20日==目录==<p style="text-indent:2em;">1历史沿革;2艺术特色;3传承情况;4非遗信息==历史沿革==<p style="text-indent:2em;">五台山佛乐,是指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山西省内佛教胜地五台山寺庙中长期流传的传统佛教音乐。五台山佛乐渊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成分,成为北方佛乐的代表。<p style="text-indent:2em;">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支系,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位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是中国惟一兼有汉传佛教(称"青庙")和藏传佛教(称"黄庙")的佛教圣地。佛教音乐与五台山佛教相伴,始于386~557年间的北魏,成为五台山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箫笛箜篌,琵琶筝瑟,吹螺振鼓,百戏喧闻,舞袖云飞,歌梁尘起,随时供养……"这一描述北魏北齐时五台山佛乐盛况的短诗已佐证了佛乐在当时的重要和流行。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同生共荣。
第 <p style="text-indent:2em;">到了618-907年的唐代,由于佛教仪式的日益集体化、规范化,五台山佛乐达到繁盛,形成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到14世纪中叶的元代、明代之交,乐器被引入五台山佛教,使五台山佛教仪式艺术性大大提升。五台山僧人澄观是华严经疏的集大成者,他同时完成了呗赞音乐的系统整理,即《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 八载:"十赞叹者,乐则歌赞,苦则哀叹……如来具是六十种声音……"呗赞音乐是华严宗音乐的代表,也是唐代佛教呗赞音乐的代表。佛光寺 文 化遗产名录殊殿前的石经幢,刻于877年。须弥座上束腰八方各刻有手持不同乐器正在演奏的乐伎八人,说明了佛乐当时的发展壮况。
批准文号<p style="text-indent:2em;">到了14世纪后期开始的明代,五台山佛乐又有新的发展。表现为进一步吸收了唐宋曲牌、元杂剧曲牌以及民歌、民间乐曲等。
<p style="text-indent:2em;">1662年-1722年(清康熙年间),由于统治者特别优渥藏传佛教-喇嘛教,五台山佛教音乐中便又出现了黄教音乐。 清乾隆皇帝崇信佛法,曾六临五台,兴土木修建寺庙,并规定举行一年一度的六月法会,历时一月,称为奉旨道场。到21世纪初,菩萨顶、南山寺和殊像寺等少数寺庙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艺术特色==<p style="text-indent:2em;">中 国 发〔2006〕18号的佛教音乐分为南、北两派,南方佛乐以委婉、清秀为特点,江南韵味十足;北方佛乐则深受古印度音乐的影响,呈一种古朴、典雅、庄重和肃穆的特点。五台山佛乐,属北方佛乐。虽然五台山各种佛教音乐不同,但都体现了北方宗教音乐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较雄壮,不同于南方佛乐的婉丽 。经佛乐队演奏,既有较为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韵味,又有鲜明的佛乐特色。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乐器,青黄两庙大体相同,都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合而成。
批准时间<p style="text-indent:2em;">五台山的佛教音乐分为两大类,即青庙音乐(汉传)和黄庙音乐(藏传)。
二○○六年 ===青庙音乐===<p style="text-indent:2em;">汉传佛教寺庙中的法事音乐即为青庙音乐。一般包括瑜珈焰口、唱诵、吹腔和散曲四个部分。留传下来曲牌的共有47首,由 五 月二十日部分组成:瑜珈焰口、禅门口诵,佛事散曲、三昼夜本等。
类别<p style="text-indent:2em;">青庙音乐讲究"入法",即规矩。风格幽雅、静谧,旋律幽雅、意境深远,有远、虚、淡、静之特点。从五台山青庙音乐在全中国都有影响。
民间音 <p style="text-indent:2em;">青庙 乐器主要有:手鼓馨、铛子、中木鱼、方锣、鼓、铙、忏钟、行馨、管子、笙、梅等。其中笙为主,管梅相助。乐队一般由14人组成。
申报单位<p style="text-indent:2em;">青庙音乐中的吹腔是法事人的纯器乐曲。主要曲目有《上经台》、《秘摩岩》《普庵咒》、《云中鸟》、《进兰房》等40余首,它们有的来自佛曲,有的来自古典乐曲,有的来自民间俗曲。
山西省五台县===黄庙音乐===<p style="text-indent:2em;">藏传佛教之喇嘛庙中的音乐叫黄庙音乐,一般包括唱诵、吹腔、仪式音乐。留下来的曲牌共40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禅曲诵经之部、吹腔之部、仪用之部。
审批序号<p style="text-indent:2em;">黄庙音乐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要求不甚严格,更富有民间色彩。旋律华丽,节奏活跃,曲调明朗,且羽、商调式的曲调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野之风,又具有幽雅、静谧之佛乐风韵。仅在五台山繁衍发展。
97<p style="text-indent:2em;">黄庙乐器主要有:大把鼓、藏铃管子、笙、大木鱼,大号、别莉、海螺、铙钹,唢呐、海笛。其中管子为主,笙梅相助。(每日早晚迎送太阳时,使用的乐有大号、唢呐、海螺、别莉等。) 乐队一般由10人组成。
项目编号<p style="text-indent:2em;">黄庙音乐中的吹腔用于黄庙各种殿堂仪式和各种佛事活动。乐曲有的来自青庙音乐如《秘摩岩》、《上字翠黄花》、《六字真言》等,有的来自古典乐曲如《如意歌》、《四字月儿高》等,也有一部分来自民间乐曲。
Ⅱ<p style="text-66indent:2em;">这两种音乐既有颂赞经文的唱诵,又有不加经文的纯器乐曲,无论是唱诵还是吹腔,从曲目看,除民族风很强的佛曲外,为了吸引听众、广传教义,都吸收了不少中国的古典乐曲和民间乐曲。黄庙音乐曲牌中,有很多是由西藏传入内地,曲牌多为藏语译音。但也吸收了汉民族一些古曲和民歌。
省级非 <p style="text-indent:2em;">青、黄两庙所用的谱本是传统的工尺谱;所有转调也是传统的五度转调法。但青庙音乐与黄庙音乐风格特点不同。青庙音乐讲究规矩,黄庙则不太严格。两庙使用调高不同。黄庙使用本调,即管调。使用工尺谱,即现代E调。青庙比黄庙低一个调,即角调,高音相当于现代D调。另外,青庙以汉民族乐曲为主,黄庙则继承了许多西藏古老曲目。因此,青庙风格以庄重典雅幽静见长,黄庙音乐则刚强洪亮,粗犷有余。==传承情况=====传承意义===<p style="text-indent:2em;">五台山佛乐属北方系统,但独立于东西两路之外,自成体系,曲调古雅。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 物 质 ,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中国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音乐 文化 遗产信息项目里,五台山佛乐也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所以,传承保护"五台山佛乐"具有重大的意义。
<p style="text-indent:2em;">历史上,五台山的青庙、黄庙都有自己的乐队。除日常殿堂诵经吹奏之外,各种法会都会有乐队吹奏。以后,庙堂音乐留传于民间,祝寿、葬仪等也请和尚喇嘛念经奏乐。但是,由于培养一个能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训练班里的僧人流动性很强,这使得大多数乐曲已不能被完整地演奏。云游四方是不少僧人乐意选择的生活方式,但继承五台山千年不息的佛乐文化遗产却需要一份持久的耐力与恒心。 内容同时,随着五台山传统法事的减少,应用的佛乐也少了用场,一些传统曲目渐渐遗失。
项目名称===保护措施===<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五台山青黄两庙的18位僧人,组成乐队,赴省城太原演奏庙堂音乐,荣获嘉奖。
<p style="text-indent:2em;">1986年,为解决曲目的传承问题,五台山南山寺、殊像寺和普萨顶分别成立了佛乐培训班,担负起了挖掘、整理五台山佛乐资料和教授 五台山佛乐的任务。
级别批 <p style="text-indent:2em;">1989年3月五台山佛乐团首 次抵达香港演出大型佛教音乐,引起轰动,反响很大。
<p style="text-indent:2em;">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五台 山 西省 佛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 省 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准文号<p style="text-indent:2em;">2003年11月20日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京演出,五台山佛乐团与北京佛乐团、江苏姑苏仙乐团、北京白云观道乐团、青海拉卜楞寺佛乐团、台湾佛光山梵呗赞颂团6个佛教乐团相聚中山音乐厅。
晋 <p style="text-indent:2em;">南山寺每年举办一次水陆大法会,也经常受邀赴海内外做各种佛事活动和佛乐表演,省市县有大型活动的时候, 政 发〔2006〕46号府和有关部门也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给佛乐团创造了极好的展示机会。
批准时间<p style="text-indent:2em;">2011年3月19日,由汇光法师带领的南山寺、殊像寺乐僧组成的佛乐团随"魅力三晋--山西文化艺术精品展演月"在上海大剧院表演,赢得喝彩。
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传承人===<p style="text-indent:2em;">1、'''汇光法师'''
类别<p style="text-indent:2em;">汇光法师出生于1966年,五台山五顶之一的西台山麓繁峙县王家,俗名王还晟。远近村民大多笃信佛法,王家世代行善积德,虔诚敬佛,每辈均有出家之人。父母亲亦是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受佛法熏陶。
民间音 <p style="text-indent:2em;">青年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外出打工,成为煤炭工人。面对矿井里不断的塌方事故,在多次救援中,对生死已经有了另一种认识。为此,他毅然辞职,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求佛五台山。1991年,汇光法师一步一叩到南山寺落发,拜万富和尚为师,由塔院寺高僧寂度大和尚亲授具足戒。参禅礼佛、受持戒规,同时学习吟诵经文的曲牌和演奏 乐器的技艺。
申报单位<p style="text-indent:2em;">2009年6月11日,汇光法师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汉传(青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
忻州市五台县<p style="text-indent:2em;">2、'''章样摩兰'''
审 <p style="text-indent:2em;">章样摩兰,1969年9月,出生于五台县西沟村,俗名梁林虎,1982年在菩萨顶出家,师从罗桑旦增学习黄庙佛乐。1984年秋,由承德市佛教协会会长哈幕尔按照黄教仪规为林虎灌顶,并授比丘戒,取法名章样摩兰。山西省政协委员,忻州市政协常委,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2009年,作为五台山佛教音乐藏传(黄庙)音乐的唯一代表,被确定为第三 批 序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人。
10<p style="text-indent:2em;">3、'''善意法师'''
项目 <p style="text-indent:2em;">善意法师俗名杨建国,山西省繁峙县杏园乡古家庄村人,1958年出生。自幼喜欢打坐念佛,在音乐上很有天赋,1983年被县秧歌剧团聘任为乐师。1986年,在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翌年四月开始游访五台山、秘摩岩潜修,后至极乐寺,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善意法师1986年开始研究五台山佛教音乐,1997年为弘法利生,继承古老的佛教音乐文化遗产,在山西省繁峙县石佛寺创办五台山佛乐培训班,并任讲师。1998年山西省代县极乐寺创办中国五台山北方佛乐学修院。2000年9月组成中国五台山佛乐团应邀赴北京参加由广化寺举办的诸佛菩萨开光暨水陆法会。佛乐团的精彩演奏受到广大僧俗两众的欢喜赞叹,佛教音乐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田青教授观看后对佛乐的演奏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2004年第二次参加北京广化寺水陆法会的佛乐活动。2000年10月16日该团应邀赴交城县卦山天宁寺参加佛菩萨开光法会,受到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玄中寺方丈根通大和尚及诸山长老和与会善信的赞赏。2001年该团应邀赴五台山碧山寺百尊佛像开光佛事活动。2001年应邀赴湖北鄂州市古林泉寺进行殿堂佛事音乐及经外音乐演奏。2005年8月1日应五台山碧山寺妙江大和尚邀请参加水陆法会佛教音乐演奏。1997至2005年办佛乐班6届,分布在广东、河南、浙江、山西等地进行佛乐佛事活动。善意法师为《地藏忏仪》谱写了曲,同时 编 号写了近百首佛教歌曲、20首笙、管、笛吹奏曲谱,编撰了《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歌曲集》1-2册、《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二时课诵音乐谱本》、《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净土佛事修学文集》1-6集、《中国五台山佛教音乐大全·佛乐赞偈文字谱本》。
==非遗信息==<p style="text-indent:2em;">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class="wikitable"|-!项目!!内容|-| 项目名称||五台山佛乐|-|级别批次||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准文号||国发〔2006〕18号|-| 批准时间||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类别||民间音乐|-|申报单位||山西省五台县|-| 审批序号||97|-| 项目编号||Ⅱ-66|}<p style="text-indent:2em;">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class="wikitable"|-! 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五台山佛乐|-| 级别批次||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准文号||晋政发〔2006〕46号|-| 批准时间||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类别||民间音乐|-|申报单位||忻州市五台县|-| 审批序号||10|-| 项目编号|| Ⅱ-3|}
(名片图来源 )<p style="text-indent:2em;">濒危状态
濒危状态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p style="text-indent:2em;"> 五台山佛教艺术从20世纪初开始走向衰微,尽管从80年代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鼓励和当地政府以及宗教部门的支持和扶持下有了一些好转,但仍然呈现着衰微的趋势。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现状: <p style="text-indent:2em;">1、能够演奏乐器的僧人不断减少。一百年以前大多数寺院可以组织起若干僧人组成一支乐队来演奏佛曲,现在除个别寺院外,基本不可能。有时有的寺院要做一次五台山传统的佛事要几个寺院共同凑人才能组成一个规模较小的乐队来共同完成。 <p style="text-indent:2em;">2、应用的乐曲大幅度减少。在清宣统二年的曲谱的一个抄本中,就记有曲调200多首,现在青、黄庙恢复的曲目仅二三十首,较之过去仅是十之一二。 3、有特色的五台山传统佛事基本不做了,取而代之的是不用乐器、唱调也不相同的“南方佛事”。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原因: <p style="text-indent:2em;">1、五台山传统的法事活动减少,传统的音乐舞蹈没有用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对有的曲调有所恢复,但仅为文化交流或为本地宣传而用,没有恢复太多的曲目。造成大量有价值的传统曲目遗失。在《吉祥法会》的抄本中,有各种古曲40余首,青庙的舞蹈也在其中。由于法会已经不做,这些曲调接近失传,舞蹈已经失传(散落在民间)。 <p style="text-indent:2em;">2、培养一个能够演奏乐器并会唱经的僧人需要的周期较长,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培养出来用处不多,各寺庙积极性不高。 <p style="text-indent:2em;">3、僧人流动频繁。有的寺院曾用了多年的时间培养出几批能够演奏乐器的僧人,但大部分都离开了,现在做一场较大的传统佛事都需要借人。 <p style="text-indent:2em;">4、由于间隔年代太长,大多会演奏的僧人相继圆寂,现在老师傅所剩无几,身体也大多虚弱,教授方式又需“口口相传”,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2004年,山西省公布五台山佛教音乐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情况略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