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宋词

增加 15 位元組, 4 年前
添加符号
[[File:宋词123.jpg|缩略图|右|[http://pic19.nipic.com/20120321/9642360_212244083000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5873912.html 来自呢图网]]]
<big>''' 宋词 '''</big> 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苏轼]]应该可以说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而一些人认为,这也正是历史发展的下坡路的开始,宋词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词。”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之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他望月思念胞弟苏辙,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词至东坡,其体始尊。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是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凡此种种“诗化”革新,都迅速地改变着词的内质,况周颐因此肯定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蕙风词话]]》卷二)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艺概]]》卷四)东坡的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至此,词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质性的突破。<ref>[http://www.docin.com/p-1010163159.html 浅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豆丁网</ref>
 
==分类方式==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也就不再另拟题目了<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18/10/19693651_696022426.shtml 词牌情感分类],个人图书网</ref>
 
==风格派别==
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