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珞巴族

移除 2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珞巴族1.jpg| 有框350px|缩略图|右|喜迁新居后的珞巴族妇女[http://i2.itc.cn/20150215/2b0d_a415fcdb_6929_394b_0e60_24433980a132_5.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ohu.com/20150215/n409029025.shtml 来自 搜狐 的 ]]]
'''珞巴族''',为居住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的[[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隆子]]一带。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珞巴族人口数为2965。除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使用藏语外,其余通用珞巴语,但各地区间有方言差异。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服饰====
[[File:珞巴族服饰.jpg| thumb |350px 280px |珞巴族服饰[http://i0.sinaimg.cn/travel/2010/0419/201041916448.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0-04-19/1605133870_2.s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珞巴族各地区的服饰不尽相同,但极具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形成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这种审美观念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尤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
==建筑==
[[File:藤网桥.jpg| thumb | 450px 280px |藤网桥[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216/3d6cbf8474e445d1be48e97290388bb0_th.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26380691_353562 来自 搜狐网 图片 ]]]
珞巴族的传统住房是石木结构的碉房,坚固耐久且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他们在门上或屋内的墙壁上,画有许多避邪求福的图案。而墙上挂着的动物头首,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对猎手打猎能力的炫耀。
藤网桥是一种全由藤条搭建编织而成的呈管状的[[悬空网桥]],多架设在水深流急、河面宽阔、地形险峻的交通要道上。网桥一般高出水面数十米,长度短则五六十米,长则二三百米。远远望去,一座座藤网桥像一条条凌空飞舞的蛟龙飞腾在大江之上,构成了珞渝地区特有的景观。墨脱县的德兴藤网桥已有300多年历史,它建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地段上,桥离江面50多米,桥长150余米,像一条蛟龙,绕山缠岭飞腾在大江之上,它的宏伟、壮观反映了珞巴族高超的建桥艺术<ref>[http://www.sohu.com/a/282216975_697677 中国国家地理精选|德兴藤网桥 ],搜狐网 2018-12-15 05:59</ref>。
 
==习俗==
几种葬法的背尸人一般由亲属充当。父母死由儿子料理背送,妻死夫送,如果家无合适的人则由亲朋背送,或请人或按死者弥留时指定的人背尸。送尸人与死者属相相同、相克和年龄相同的人不准背尸,如无他人,必须由以上人员背尸,那么,只好将背尸者的右脸抹白、左脸涂黑,挂上女人的项链,右边裤腿卷到大腿外,左腿不卷,才准背尸。发丧要请人杀鸡打卦、选择吉日。下葬那天,全村停止劳动一天,前来送葬、劝慰。背尸的方式是背靠背,背尸人手持一把刺条,边走边扑打,以免鬼怪跟随。
 
葬后一个月,嫁出的女儿和分家的儿子及亲戚携带酒、肉和鸡到死者家里慰藉。一年后,死者离家的子女赶一头牛,死者家中出2头牛,村里每户携带白酒、甜酒各一葫芦,村人共饮共食。牛角送到坟头上,以示哀悼。
父母长辈死后,子女一年内不戴耳环和其他装饰品,不能结婚,妻子一年内不能剪发,额前系一条红线,头上不准插花,也不能改嫁。
[[阿巴达尼]](生卒年不详),亦称作[[阿布尼达]]或阿布尼波。珞巴族各部落传说中的始祖。西藏[[米林县]][[博嘎尔部落]]的传说认为:天父和地母结合后,生子金东,金东又生子东日,东日生两子日尼、日洛,即阿巴达尼和[[阿巴达洛]]。阿巴达尼即为珞巴族祖先,阿巴达洛为[[藏族祖先]]。“阿巴”意为父亲、祖先,“达尼”为名。原来住在西藏工布等地,后来迁地米林。阿巴达尼共有三个儿子,他们成家后分别向外迁移,形成不同的部落。长子当邦率子邦蒙和邦姆向西南方迁移,到达今天的德根地区,其后裔即德根部落人;次子当坚携其子坚洛、坚博沿[[雅鲁藏布江]]往东,到达墨脱等地,其子孙就是[[巴达姆]]、[[民荣]]等部落人;第三子当日率子[[日古]]、[[日杨]]居住在纳玉山沟,传至[[当波]]和[[嘎尔波]]时,南迁至[[马尼岗]]及其以南地方,其后裔即今[[博嘎尔]]、[[棱波]]和[[邦波]]等部落人。[[阿巴达尼]]的传说相当广泛,在珞巴族的[[迦龙]]、[[崩尼]]、[[崩如]]、[[苏龙]]等部落,都有讲述阿巴达尼是其始祖的传说。
[[凯萨]](? —1855 ~1855年 ),[[西藏察隅]]人,19世纪著名的反抗殖民侵略的珞巴族部落首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瓜分,保卫[[西藏]]的力量大大削弱。西方列强还和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他们从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攫取了诸如“传教”、“游历”、“通商”的种种特权。在这个时期,以“游历”、“通商”等为名来西藏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的有英、俄、法等国家。如1851年,法国神父M·噶拉克以“传教”为名,进入西藏的[[瓦弄]]、[[珞渝]]、[[察隅]]等地,搜集情报,为所欲为,严重伤害了当地珞巴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利益,激起珞巴族群众的强烈不满。1854年,[[噶拉克]]又进和察隅杜曲地区,破坏当地风俗,这更加激怒了珞巴族人民。这时,作为珞巴族义都部落首领的凯萨,愤而率众处死了噶拉克。
[[达吉]](1934 ~),珞巴族,[[西藏米林]]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藏自治区[[米林]]到[[羌纳乡]]副乡长,羌纳人民公社革委会主任,羌纳乡乡长,中共羌纳乡党支部书记。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视频==
70,9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