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by
維斯比(Visby)是瑞典哥德蘭島首府,地處該島西部,瀕臨波羅的海,城市人口約5萬。維斯比(瑞典語:Visby)是瑞典哥特蘭島最大的城市[1],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小鎮,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文名:維斯比
別 名:玫瑰之都
行政區類別:首府
地理位置:哥德蘭島西部,瀕臨波羅的海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
著名景點:聖瑪利亞主教座堂,哥特蘭省博物館
目錄
簡介
維斯比的歷史可上溯到2000年前。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有漁民居住。800年成為瑞典的一部分。13世紀發展成為北歐最重要的商業城市之一。1361年丹麥國王貪羨哥德蘭島之富庶,遂與瑞典在維斯比城外作戰。此後,哥德蘭島落入丹麥手中,後又為漢薩同盟所統治,直至1645年復歸瑞典。14世紀起經濟衰落。19世紀末因商業發展再度興起。有製糖、冶金、鋸木、水泥等工業。遊覽勝地。有十三世紀角塔、考古博物館、植物園和古代商人住宅。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保留下來還有環繞整個城市的3.4公里長稱為「環城城牆」(Ringmuren)的石頭城牆和古老的教堂遺蹟。城市名稱維斯比(「Visby」)來源於古挪威語「Vis」(「Vi」的所有格),表示獻祭的地方,「bær」表示農場或定居地。另一種解釋是起源于波蘭語「wyspa」(發音為"vis-pah"),表示「島」。 如今城市人口為22,000人,是哥特蘭省政府所在地。
歷史
維斯比建立的確立時間目前還無法考證,但一般認為大約公元900年左右已經是商業中心了。
供奉聖母瑪利亞的維斯比主教座堂在十二世紀落成,13世紀教堂重新修建,一直保留到今天。接着的幾個世紀,其它一些教堂也相繼建造起來。城市由於德國漢薩同盟而繁榮起來。
13世紀,環城城牆開始建造,大約在1280年的時候,城牆修建到今天的高度,並且修造了富有特點的塔樓,其中有些塔樓是15世紀建造的。目前,環城城牆保存完好。
1361年,德瑪四世攻占了哥特蘭島,維斯比也成為丹麥的城鎮。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戰爭不斷。1391年、1394年和1398年,維斯比被波羅的海海盜Victual兄弟占領和掠奪。1411年, 埃里克國王在那裡建造了維斯堡(Visborg),並在那裡居住了12年之久。這段時間維斯比成為私人領地,商業發展也因此停滯。1470年,漢薩同盟將維斯比排除出漢莎城鎮。
1525年,最大的災難降臨到這座城市。維斯比和[呂貝克]]的商人發生了糾紛,德國人燒毀了除維斯比主教座堂之外所有的教堂。教堂遺蹟一直保留到今天,依然散發着迷人的魅力。
1645年,瑞典和丹麥簽訂了《布朗塞布諾和約》,維斯比經歷了丹麥300年統治後再度落入瑞典手中。城市發展緩慢,基本維持原狀。18世紀中期,瑞典政府曾努力改變狀態,但是收效甚微。直到19世紀,維斯比的商業和港口才慢慢發展起來。 1808年,哥特蘭被俄羅斯占領,但幾個月後,它又和平的回歸了。
發展
該城自14世紀以來發展緩慢,城市規模未有大的擴充,許多建築依然保持舊有風采。而正是這種古城風采吸引了現代人,眾多遊客不畏路程遙遠,來此小城一睹中世紀的風光。
小城周圍環繞着石灰石構築的城垣,城垣自13世紀晚期興建。14世紀又經加高加固,成為高12米、長達4公里、有44座造型雄偉的城樓的城牆。城牆至今已歷經600餘年的風風雨雨,仍保存完好,壯觀無比。市內以碎石鋪成的狹長街道大部分也保存完好,建於13~14世紀的沿街房屋更是風采依舊,散落在城內的中世紀教堂有17座之多。如此完好的舊城風貌在現代社會中實屬罕見。所以,維斯比今日的行政中心仍設在老城,而繁榮熱鬧的商業區則多在城外。
風景
維斯比還有「玫瑰之都」的美譽,因為這裡氣候溫和,甚至到了11月份,在瑞典其他地方已是隆冬,維斯比卻仍有玫瑰盛開,令人備覺溫馨。
維斯比有「玫瑰和廢墟之城」(rosornas och ruinernas stad)雅號,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紀的外觀。主要名勝如下:
環城城牆:長達3.5公里,有44座塔樓,其中以Kruttornet塔樓最著名。
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哥特蘭省博物館
大樹公園:建於1855年
Galgberget:位於維斯比北面,是中世紀執行絞刑的地方
迷宮
每年7月的第一周,榆樹谷公園周(Almedalsveckan)活動在維斯比舉行,瑞典主要政黨輪流在榆樹谷公園(Almedalen)發表演講。
8月是遊覽維斯比的黃金季節。從1984年開始,每年的第32周是一年一度的中世紀周。在這段時期,很多人都穿着中世紀華麗的服裝,並且有大量的活動舉行:音樂會,小丑表演,戲劇,中世紀市場,馬術比賽等等。
視頻
【最瑞典】世界遺產-維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