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此網站已有名稱為 "十常侍" 的頁面。 或請參考其他搜尋結果。

  • 讓給這個仰他鼻息的袁紹,最終被逼自殺。 《後漢書·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猶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後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專權,上欺天子,下壓群臣,魚肉百姓,無所不為。各州郡的割據勢力紛紛起兵討伐董賊,共十八路諸侯,推家世顯赫,四世三公的袁紹為
    4 KB (895 個字) - 2020年2月14日 (五) 12:50
  • 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 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 【示例】: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 《宋書·鄧琬傳》:「父子並賣官鬻爵。」 1. 在個人金錢利益的驅動下
    1 KB (204 個字) - 2023年1月29日 (日) 00:07
  • 才高八斗,在當地赫赫有名。當時漢靈帝的妃子何妃的異母兄何進掌握朝中的實權。他聽說邊讓是個學富五車的人,便想召他進將軍府當一名小官。邊讓對阿諛逢迎的十常侍十分看不慣,也不喜歡何進的鄙陋,所以不願意應召。於是何進用召壯丁的名義強行把他弄進了府里做了令史。此時有個叫蔡邕(yōng)的人認為讓邊讓這樣才氣無
    3 KB (758 個字) - 2020年2月22日 (六) 10:43
  • 子劉辯的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最後劉辯順利繼立,即漢少帝。何進為了剷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及其他宦官,他與袁紹等士大夫聯手,還命涼州董卓與并州丁原帶兵增援。宦官們先發制人,殺死何進。袁紹等人為替何進報仇,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餘人,宦官勢力徹底潰敗,戚宦之爭就此終結。然而,遭鄭泰和盧植反對的董卓已率軍入援,朝政大權順勢被他奪取。
    120 KB (26,347 個字) - 2020年6月3日 (三) 21:54
  • ,整頓部伍,起兵馳援,敵人聽說孫堅要來,聞風逃遁。漢衛朝檢錄孫堅前後戰功,封他為烏程侯。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爭權同歸於盡,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掌握朝中大權,在京城橫行跋扈,恣意妄為。孫堅聞知,拊膺長嘆:「如果當年張溫聽了我的話,朝廷哪會有這場浩劫!」
    32 KB (7,662 個字) - 2021年3月18日 (四) 13:13
  • 劉辯在靈帝駕崩後繼位為帝,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併,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西北軍閥董卓,之後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其
    37 KB (8,025 個字) - 2019年8月25日 (日) 19:12
  • 黨,但是沒有取得太后的支持。於是何進便召時任并州刺史的董卓進京,脅迫太后同意。然而此舉打草驚蛇,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經被宦官下手謀殺,隨後宦官十常侍也被袁紹等人誅殺。同年九月,董卓入京,誅殺丁原,逼走袁紹,執掌朝政。廢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改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皇帝,是為漢獻帝,京城陷入混亂。為了穩
    100 KB (23,951 個字) - 2020年5月17日 (日) 11:22
  • 國而始逐之,已無及矣。用人之道,誠不可不慎之於始也 。」 [32] 梁啓超:」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蔡東藩:「徽宗即位以後,所用宰輔,除韓忠彥外,無一非小人。蔡
    27 KB (7,080 個字) - 2019年9月2日 (一) 18:55
  • 不顧,侵掠所獲,歲鉅萬計。"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今忽自為狂勃侵掠,不受朝命。" 《三國演義》第二回:"四方盜賊並起,侵掠州郡。其禍皆由十常侍賣官害民,欺君罔上。" 陶成章 《浙案紀略》:"其餘一切侵掠,悉皆禁止,犯者重則斬首號令,輕則杖枷示禁。" 2、出擊,進攻。 《孫子·軍爭》:"故其
    2 KB (417 個字) - 2023年9月23日 (六) 20:01
  • 蘇軾評價趙高:「始皇致亂之道,在用趙高。夫閹尹之禍,如毒藥猛獸,未有不裂肝碎膽者也。」 梁啓超評價趙高:「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侘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陔余叢考》指出趙高本為趙國公子,因痛惜
    30 KB (8,383 個字) - 2020年11月26日 (四) 20:50
  •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後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恩情,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 中文名 貂蟬 性別 女 民族 漢族 主要成就 成功協助擊殺董卓 其他名稱 任氏、任紅昌 國籍 中國 職業 歌女 著名典故 閉月羞花 角色經歷
    9 KB (2,414 個字) - 2021年11月26日 (五) 16:53
  • 中所著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後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後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謀害了當權的大將軍何進,天下大亂。 徐州太守陶謙的部將原石黃巾叛軍,在護送曹操父親的時候,殺害了曹父,曹操大怒,帥兵進攻徐州。陶謙無奈只得向向
    3 KB (687 個字) - 2020年2月28日 (五) 10:06
  • 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阯七郡。士燮旅即派張旻前去朝廷謝恩進貢,於是漢廷又改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而此時漢朝已先後經歷了黃巾之亂、十常侍之亂,以及軍閥割據溷戰的時期,對交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士燮名義上是效忠於漢朝的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嶺南各郡的軍閥。士氏的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
    11 KB (2,346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09:40
  •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張讓、段珪見董後一枝已廢,遂皆以金珠玩好結構何進弟何苗並其母舞陽君,令早晚入何太后處,善言遮蔽: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④《醒世恆言·隋煬帝逸游召譴》:"後來 獨孤皇后 崩,後宮卻得近幸。" ⑤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其實 光照 一貧子,冀以近幸為護符,得遊歷
    3 KB (481 個字) - 2023年7月14日 (五) 17:30
  • 皆歸節制,試思天下有義勇之將士,肯聽閹人之驅策歟? 《資治通鑑》第五十九卷,漢紀五十一、《後漢書》卷六十九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蹇碩為十常侍之一人,打算在何進入宮時將其誅殺,但因潘隱告密而失敗。劉辯即位後,袁紹入宮收蹇碩。蹇碩慌走入御園,花陰下為中常侍郭勝所殺。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蘇建宇飾演蹇碩;
    6 KB (1,461 個字) - 2019年8月19日 (一) 08:44
  • 軍有功,封為樂安侯。已為丞相,坐法死。——《史記》卷一百一十一〈衛衛將軍驃騎列傳〉~2943~ 擔任此官最有名的要屬東漢末年的梟雄董卓,他曾通過向十常侍行賄受封此職。 輕車,為兵車中最為輕便者。《周禮·春官·車仆》:「掌戎路之萃……輕車之萃。」 鄭玄 註:「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 孫詒讓 正
    2 KB (351 個字) - 2022年1月25日 (二) 07:09
  • 逃匿,人命真情,差人雪片下來提人。」②《說唐》第一回:「 陳國 邊將,雪片告急,俱被 江總 、 孔范 二人不奏。」5、【比喻極多】。①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藏匿不奏。」②《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南京那些股東的信,更是雪片一樣的下來 。 【原文】:雪片 聞一多 一個雪片離開了青天底時候,他飄來飄去
    8 KB (1,334 個字) - 2022年10月21日 (五) 22:52
  • 跪伏拼音guì fú 跪伏[ guì fú ] ⒈ 兩膝著地的俯伏在地上。 引《三國演義·第二回》:「十常侍皆免冠跪伏於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 跪伏[ guì fú ] ⒈ 指動物: 臥下或跪下來休息或像休息。 例跪伏着的野豬。 駱駝跪伏的奇特方式。 英couch; ⒈
    2 KB (179 個字) - 2022年7月23日 (六) 22:30
  • 何進卻又何等低能呢?斬殺十常侍就是幾個禁軍衛士即可手到擒來,簡單得無一復加。然而何進先生的選擇竟然卻是借重外藩,這跟曹操敢於單刀行刺董卓的膽識謀略當然具有天壤之別。可悲不僅於此,更在何進自己包括何後、少帝都是死於區區宦官之手,而且何進的掘墓人就是十常侍,他的頭顱就是被十常侍扔到城下的,比狗都不如。
    3 KB (888 個字) - 2023年1月27日 (五) 16:49
  • 。後來,在毛宗崗修訂的版本中,王匡惟獨在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出現。然而,在趙聰之對整部書進行修增的版本中,使王匡在第四回〈十常侍施計殺何進〉首次登場,直到第七回〈焚金闕董卓行兇〉,宣告他去世的消息。 上述這三種版本在內容上有些差異,但提起匡在起兵討董的介紹幾乎相同。曹操發檄詔
    20 KB (5,008 個字) - 2019年8月21日 (三) 12:13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