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柿子 馬明高專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心疼柿子》是中國當代作家馬明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心疼柿子
一
金秋十月的中旬,我來到兌鎮南垣上的新民村,參加在這裡舉辦的「兌鎮牛心柿子節」。
古老的院子裡擠滿了人。有村裡的婆姨和漢子,滿臉秋菊般的皺紋,笑得呲牙咧嘴。有從城裡回來的姑娘和後生,鮮艷里殘留着鄉下人的質樸。有在城裡機關上班的市民和幹部,光亮而挺括,歡笑中不失優越的矝持。當然還有關公廟和幾個老樹,還有台口闊大的鄉村大戲台。上面有新時代時行的銀亮銀亮的大屏幕,紅紅的大字暖着人的心窩窩,「柿紅醉深秋,美麗鄉村游」。
村委大院裡更紅火。滿眼望去,都是十月的色彩和豐收的喜氣。滿世界都是紅紅的棗兒,紅紅的辣椒,紅紅的花椒;橘紅的柿子滿盤盤,滿杚栳;飽滿的南瓜成了堆,碩肥的冬瓜實在美。更喜人的是村委辦公室對面的台階兩側,擺的方方正正的五星紅旗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華誕的大幅圖案。今年的十月與眾不同,與世界不凡,到處是歡歌,「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處處掛滿中國紅,五星紅旗在家家的門口迎風飄揚。好戲連台,人民大會堂里授國家胸章,人民紀念碑前祭奠英烈,天安門廣場上閱兵儀式讓世人矚目,晚上的群眾聯歡晚會群情熱烈。這些濃濃的愛國情,自然也在鄉村里流淌不盡。滿懷喜慶的新民村的農民們,用一顆顆熱愛祖國的火熱之心,把自己豐收的碩果,那些紅紅的棗兒、紅紅的辣椒,設計成大大的紅旗圖案,上面用金黃色的玉米,設計成五顆緊緊圍繞的金星,用一顆一顆橘紅的飽滿的柿子,設計成70華誕的精彩字樣,表達着兌鎮新民村人對黨和國家的一片熱愛之心與讚美之情。
柿子節里,實在美。村委大院裡有攝影展,有書畫展,有紅色文化展,有麵塑展,有郵票展,有民間藝人們的剪紙現場展演,這裡的民俗風情熱鬧不已。關公廟院子裡,鄉村大戲台上的紅火也是一浪高過一浪,舞蹈《盛世歡歌慶豐收》,反串表演《柿子紅了》,相聲《小時候》等文藝節目精彩上演,還有皮影木偶表演,汾孝地秧歌演出,正在展示着農村的新變化,農業的新發展和農民的新風采。
從這兩個大院裡出來,大街上更熱鬧,一條村街彎又寬,兩邊擺滿了地攤,搭擠了棚子,特色產品展銷,柿子削皮體驗,傳統美食讓你嘗過夠,手工做的柿子油條、玉米窩窩頭、饅頭、燴菜、紅薯油糕,讓人香到心尖,直咽口水。拿着長杆從近處柿子林里釆摘歸來的城裡人,站在紅彤彤的大筒爐前,望着身着紅衫的老大爺,頭戴白帽,眉毛花白,雙手大把大把從杚栳里摑起切好的茴子白菜,放到大鐵鍋里,再抓幾把金黃的肉丸子、過油紅薯塊兒,掌四勺醬油,撒兩把鹽,耍兩把蔥花兒,瓢一勺兒香油兒。小而淺的寬口勺兒,在大鐵鍋里上下翻攪滾拌,直攪得熱氣騰騰,香味兒直入人的鼻孔。「來一碗,給我來一碗!」城裡人等不及了,心急火燎地叫喊着。這種鄉下獨有的大鐵鍋燴菜味兒,香煞了人。大爺從脖子上拉下白白的毛巾,擦擦臉上的汗,笑着說:「甭着急,馬上成,馬上成!」
馬上成!真火爆。那幾天。整個新民村里,熱鬧非凡。
二
去新民村,當然是因為柿子。
梁家垣上的柿子,我們小時候,在兌九峪一帶,以至汾平介孝都是有名的。
梁家垣不是一個小土塬,而是一個大大的垣,方圓幾十里,包括下令狐、梁家原、產樹原、新民和南營等好幾個村。這裡盛產的柿子,叫牛心柿子,果大肉厚,香甜可口,營養豐富。「一夜寒露風,柿子掛燈籠」。金秋十月的寒露一過,兌鎮南垣上的千畝牛心柿子就紅了,漫山遍野的,如同火紅的燈籠,照紅了農民的心,敞亮了來客的臉。
小時候,,姊妹們多,家裡窮,很少能吃上水果。只有到了過中秋節的時候,才能見了水果。那時的水果很單一,基本上就是梨和果子。那種果子,現在已經絕跡。小小的,圓圓的,猶如鄉下女孩的臉,紅撲撲的,長滿了細細的雀斑兒。就是這些水果,也要先謹十五晚上的月亮娘娘吃。月亮娘娘並不是吃,而是在聞味兒。月亮娘娘聞過味兒,家裡的人也還捨不得吃,母親會用麻繩繩將中秋節焙好的月牙兒、猴兒、兔兒和梨和果子糸成串串,掛在炕上的牆上,讓我們孩們白天下了學站在腳底看,晚上做完作業睡在炕上看。老師教我們「望梅止渴」的成語記不住,但一想起每天的「望餅止餓」、「望果止渴」,就記得牢牢的了。再就是吃「甜棒捧」了。「甜棒棒」不是現在的甘庶棒,那時候,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甜得欲罷不能的東西。「甜棒棒」就是玉米杆兒、高梁杆兒,嚼啊嚼啊,甜水咕咕的往肚子裡咽,嘴像粉碎機似的往出吐渣滓。那時候覺得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水果,好「甜棒棒」吃着,不光嘴巴里甜,而且是滿肚子的跟着甜。
最難忘的就是,寒露之後,家住下吐京村的三姨到兌鎮趕集趕會。她趕完集會後晌午了,到我家吃飯時,會給我們帶來紅紅的柿子。因為她嫁的那村里就盛產柿子。有時,她會笑着對我們說:「吃吧,這柿子好吃!這柿子不是俺村里,是南垣上新民村的牛心柿子。」那時候,我就知道新民村的牛心柿子了。我們就急急地到三姨的籃籃里抓。媽媽就會啪啪的打過我們的小手兒,說:「着急甚!澀巴巴的能吃?」她就從那些帶薄薄的霜兒的柿子堆里,撿出那些紅得嬌艷欲滴的柿子,遞給我們,說:「吃吧,吃吧!」
我接過那熟得滿面腮紅弱不禁風的柿子,真的捨不得吃。我掰開,看,那濃紅濃紅的肉兒是瓣兒,像人的肺兒,仿佛一下一下地呼吸。村裡的人說吃柿子養肺,我信。媽媽急了,說:「快吸呀!還看甚!」我就吸溜吸溜地邊吸邊吃。稠稠的甜,黏黏的甜,濃濃的甜,飽滿的甜,是舌尖上的歌聲,是味蕾的大合唱,是生活的讚美詩。我吃得絲絡牽連,汁湯沾腮粘手。我吃的越來越狼狽,像日本人那樣越來越哈腰。吃完後,趕緊擦腮幫子洗手,並狐疑低頭看衣是否沾上甜汁。雖然吃相不雅,柿子給了我一點兒惡作劇,給了我一點兒大大咧咧,但它卻讓我從此記住了世界上最好的甜美,鄉村里古老的悠遠的祖傳家訓般的甜美。
我喜歡柿子。我喜歡到那柿子林里看柿子,在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葉中,那一顆顆柿子耀若明珠,橘紅色的皮上仿佛有一層小白毛,又像結着一層薄薄的霜,遠遠望去,猶如霧中的燈籠,雲中的太陽。我更喜歡看那寒露過後的柿子。已經熟透的柿子鮮艷欲滴,還有幾顆晶瑩透亮的露珠在它的火熱的身上滾滴。我沒有見過世界上有哪種水果能像此時的柿子那樣性感,仿佛一個穿泳衣的豐饒少婦,濕漉漉地站在游泳池邊,朝你哈哈大笑。她的笑聲停不下來。你分明能從她笑時渾身的顫抖中,感受到她的甜蜜。她已經褪去了寒露前的冷若冰霜和堅硬寡色。女大十八變,她變得更快,她不僅變得喜氣歡樂,而且變得風韻十足。但她又不像石榴成熟得過於外露,熟透了的樣子就是嘴巴漲開,牙齒暴露。而她熟透了的樣子卻越發迷人,滿面紅潤,抿嘴微笑。她也不像核桃熟透了是褪去苦澀的青皮,卻顯露滿臉的皺紋,好像他是世間充滿智慧的思想者。其實,儘管核桃仁的形狀貌似人大腦的結構,但它卻從來沒有思考過,猶如木瓜雖然長得像女人的乳房,卻一滴奶汁也擠不出來。熟透了的柿子卻不一樣,一顆一顆臥在瓦罐里,一顆一顆躺在籃子裡,不能不令人憐香惜玉。柿子滿身的紅潤嬌嫩,猶如她甜美的滋味一樣,充滿誘惑的風情,但想吃柿子的人,稍不如意,都會被她弄得措手不及。
柿子的肉不像蘋果梨等水果那麼嚴謹縝密,吃一點是一點,吃一塊是一塊。柿子的肉是論堆,一堆鮮活的肉,紅格唇唇,滑不溜溜,軟若無骨,柔情似水,叫你抓也不行,捏也不對,真的對她毫無辦法,只好把她雙手捧在手心裡,低頭哈腰,用你的嘴去咬去吸,你稍不用心,她一不高興,就四處撒野,鬧得不僅湯汁沾腮,而且汁水流濺,左右衣襟留下她歡樂的緋跡。人家是吃肉不髒口,你卻是吃了一點撒下一地。真的是,吃柿子的過程,就像是談情做愛,充滿了期待、觀望、歡樂、甜蜜、尷尬、無奈和回味無窮等情感的全過程,惹人憐惜,欲罷不能。
真的,柿子是個好東西。當然,新民村的牛心柿子,更是一個好東西。它的外表鮮艷欲滴,它的果肉充滿甜美,它的葉子還能做成茶葉,養心養肺,安神助眠,渾身是寶。可是,柿子雖是好東西,但你也不敢貪心吃得多了,要見好就收,否則你就掏雀兒掏出了蛇,肚子裡會攤上病的。
三
說到新民村的柿子節,自然要說起穆允青。
知道穆允青,當然很早了。前幾年,我原來在宣傳部工作時的老領導趙處亮部長寫過一篇文章,在全國各地的好多網站公眾號一夜之間點擊率成千上萬,使文中的主人公迅速成為網紅。文中的主人公就是穆允青。文章寫他2005年如何被村裡的老百姓選為村委主任。他本為市民戶口,在城裡自家的建築公司當經理,卻被村裡的老百姓高票選為村委主任。孝義市民政局第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況,大年初一吃扁食,頭一回,無計可施,只好專門打報告請示山西省民政廳。省民政廳答覆「隨民意」。就這樣,他當上了村委主任。隨後又被村裡的黨員一致通過選舉為村黨支部書記。文章還寫他一肩挑雙職後如何帶領群眾修路打井、硬化街道、架設路燈、種植果樹等等,讓我的心裡激動了好些日子,心裡想着什麼時候有機會了見識一下這位帶領農民群眾振興鄉村的領頭雁
認識穆允青,卻是在今年的八月份,一次和作協的年輕文友們聚會的飯桌上。當時,穆允青就坐在我的身旁,他不胖不瘦,白白淨淨,溫文儒雅,說話低聲慢語,不像一位叱咤風雲的人物,身上沒有一點「領頭雁」的樣子。這讓我和他一下子拉近了很多距離。邊吃飯邊聊,他不能喝酒,吃飯也很少,自然,我們就和他聊起了村裡的事情。
他說他本不想回村里當什麼幹部,自家的攤子幹得正紅火熱鬧,回村里干甚?老婆不理解,孩子們不同意。可是,既然被村裡的人選上了,只好回村里干,但還一定要干好,不能叫眾人知道幹得不好了丟人敗興。這一干就是十幾年,這一干就貼進了自家的500多萬元。2006年,穆允青上任了,他看見村裡的人為了挑一擔水,每天早上三四點鐘就要起床,到村頭的自來水點排隊等水,可排呀等呀,到七點半了,人家自來水停了。今天的送水結束了。你擔不上水,只好到村裡的山溝底的那一眼老沙井裡絞水,轆軲絞水,三四桶下去上來,也絞不滿一桶水。他覺得村裡的人吃水太恓惶了,就自籌資金建了一座水塔,從鄰村有償引水進村,做到自來水進入家家戶戶,保證村民每天24小時有水可吃。
進村的那條村莊主街道,原先是土質長坡,一遇雨季,受雨水沖刷,道路泥濘不堪,不能行走,村外的人進不來,村裡的人出不去,下半個村的村民更是受困於家,吃的喝的日用品半個多月都弄不回來,嚴重影響着村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那一年初秋,一場暴雨衝垮了村口1500平方米的道路,衝下了一個大大的深坑。這路更是非修不可!穆允青召集兩委幹部研究討論,決定自己出資,黨員幹部齊上陣,正兒八經修一條水泥硬化主幹街道。有好朋友建議用煤矸石墊鋪省錢並無償提供所用煤矸石。他婉言謝絕,既然修就要修條真兒咯八的好路,幾十年不壞,幹事不能惹人笑話。他抓住三四天沒有下雨的時機,機挖車運,肩扛人挑,晝夜奮戰,一口氣總算把路修平整了。天氣好了,太陽也出來了,開始大面積鋪水泥路面了,自然也給進出村的人帶來些不方便。從城裡回來的人就要開車進村,負責看守的幹部群眾堅決不讓,竟因此雙方大打出手,導致住院治療。路雖然修好了,卻也因此埋下了禍根。
到2008年底換屆選舉的時候,村裡有人揚言要把穆允青拍扁,不能再讓他當選村委主任。穆允青倒無所謂,村里兩派特別激烈,但是村裡的絕太多數老百姓還是有良心的,認得好賴人。最後穆允青又以高票當選了村幹部。選上了就繼續干。有償供水的鄰村有意見了,說新民村用水用的人家村裡的水不夠吃了。2009年,穆允青決定在自家村里打一深井,以後不再受制於人。於是這一年投資20萬元打了一眼深井,解決了困擾全村人吃水的問題。正在他組織帶領村民打井硬化全村街巷、安裝路燈、組織黨員幹部外出革命聖地老區學習之時,村里那派沒被選上村委主任的個別人卻在跑市委、紀檢委上訪告狀,羅列了他十幾條貪污受賄的罪名,儘管最後不攻自破,他也還是一如既往以德報怨,過年過節該慰問的慰問,該拜年的拜年,該幫助的幫助,已經和好如初,但他一想起這些往事,還是心裡有些難過,眼裡有些想下淚。可是,為了這些,穆允青的眼睛裡沒有流過淚。真正讓他終身難忘、讓他感動得下淚的,是他在帶領村幹部第二次打井的那些大雪天的日子裡。
幾年前打的深井,水量亮起了紅燈。這就需要再重新打一眼更深的井。穆允青知道這不僅僅需要的是資金,更需要的是勇氣和膽量。再打井,能不能找到水源,打多深才能打出水來,水量還要充足。這些,對於一個鄉村來說,都是大問題。他狠下決心,決定個人再投資在村里再打一眼能夠滿足村民人蓄用水的深井。可是打井打到98米深的時候,遇到了堅硬的岩石,鑽頭都被打斷了,鑽井隊也退卻不幹了。村里也有少數人看笑話了,他還能什的事也能幹成?給他干!穆允青頂着壓力,帶着一顆給全村老百姓謀利益的大願心,東求人,西找人,上下奔波,終於找到一家技術水平更高的鑽井隊願意接過來干。可是在鑽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可是大冬天的,又是颳風,又是下雪,拉水的也很困難。村民見他辛苦得四處找人,身體消瘦,滿面蒼老,感到十分心疼,竟然瞞着他,偷偷的私下裡集資每天給開拉水車的司機補貼200元,懇求司機從原來的拉四車水增加到十車水。司機很受感動,竟然每天起早摸黑一定要拉夠十車水,卻把村民集資給他塞得錢,攢在那兒不敢要,實在心裡憋不住了,把這實情告訴了他。穆允青知道後激動得眼裡蓄滿了淚水,厚厚的嘴唇直打顫兒,怎麼也說不出話來。他發誓說:「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讓新民村的全村老百姓過上幸福的好生活」。歷時三個月,耗資69萬元,打了200多米深,終於在那年的大年初一前讓全村人吃上了充足的水。
穆允青說到這裡的時候,眼睛裡不由的流下了眼淚。我們聽的人,也都不由的流下了內心感動的淚水。
就是在這次吃飯中,穆允青說,他要在新民村舉辦一個為期一周的柿子節,幫助老百姓賣出更多的柿子,更多的農副產品。他邀請我們詩人作家們到新民村釆風寫文章,支持幫助他辦好首屆牛心柿子節。
四
在穆允青的感召下,我們來到了新民村。
走進了鄉村,就仿佛撲進了母親的懷抱。穆允青領着我們滿村遍野地跑。我們猶如回到少年時代,對鄉村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充滿了無限的深情與無窮的遐想。他領着我們看路看樹。寬路彎路和通向山頂各家各戶的路。柿子樹、核桃樹、桑葚樹、花椒樹,還有枸杞、酸棗、馬茹和黑棗,溝溝窪窪,鬱鬱蔥蔥。他領着我們溝底看老井,塄上看老院。老井滄桑斑駁,井水就是村里人長大的血水。井無水,村莊就無炊煙,無生氣,無小孩和雞狗亂竄。家能搬,井卻搬不動。人能離開鄉,卻捨不得那口井,所以有個成語叫「背井離鄉」。老院裡窯洞和城裡的樓房絕對不一樣。窯洞的門還分兩扇,像中式襖一樣,雙手分開才能進屋。城裡的門是單扇,不然為何如今的人偏癱的多。突然想起小時候,在外面受了委屈,雙手剛推開門便開始大哭,雙扇門一開,一扇擋住了鍋台,一扇擋住了扁擔和水桶,門自然就分開了里外,劃分了我們和他們。門雖樸素斑駁,卻寄託着我們從小長大成人的故事和經歷。剛剛懂事的時候就用肩膀靠在自家的門上,往外張望,只有站在家裡才有底氣。黑夜裡回家推開門,先看到母親在油燈下抬起臉,咬斷縫衣的線,從鍋里端出溫熱的飯,心裡立刻就充滿了暖意。靠在家的門上,可以痛哭,可以蹲在門的腳下,用指尖兒蘸着唾沫翻看小人書,可以用粉筆在門的上面畫線線,看自己長高了多少。他還領着我們看村裡的老廟,關帝廟、觀音廟、龍天廟,廟裡的天花板和牆壁上的九龍壁畫,模糊不清,卻又美妙無比。
邊走邊看,邊領着我們走進農家小院,開上世紀80年代的手扶小拖拉機,嘗鄉村農婦剛打下的酸棗。「吃吧!再裝上一把吧!」鄉村的男人寡言少語,辭簡意多,透着十足的幽默和狡黠。鄉村的女人多健談,說到得意處便縱聲大笑,這種豪爽是城裡的女人所沒有的。鄉村的農婦邁開步子在街道上走,腳步健康而紮實,雖然不適應城裡男人們的目光,但是她們很可愛。
看完了村裡的情況,回到村委辦公室,我們就聽穆允青拉家常,說村裡的情況和發展。穆允青是一個憨厚老實而不善言辭的人。他說話聲音低,語速慢,句子還短,本來一句話就可以說得清清楚楚,他總是說上三個短語,才能表達岀一個完整的句意。他總是羞羞搭搭,想說不說,欲言少語,仿佛有好多故事和秘密,不好意思讓我們知道。但是,穆允青的話語,言雖少,但意重,聲雖低,情卻深,一諾千金,誠信無價,猶如鄉村裡的一切自然事物,樹承諾花,花承諾果,果承諾種子,種子承諾土地,土地承諾春天,[[春天]承諾萬物,它們都有着自己的自然而恆定的價值觀念與生存法則。正因為鄉村的一草一木不失信,所以才有大自然「歲歲枯而年年榮」的恆久景觀。
穆允青的心裡明白這些,因為,他是新民村忠實的兒子。
五
柿子節結束了,但以柿為媒、聚人氣、造商機、謀發展的事情還很多很多。漫山遍野的柿子收回來了,滿院子是紅紅的柿子,滿窯頂是紅紅的柿子。如何幫助農民銷售柿子,開發柿子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打造牛心柿子產、供、銷、加全產業、全鏈條,真正讓牛心柿子成為增收致富的好產業,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振興鄉村,發展鄉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村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都是婆姨老漢如何發展?吸引更多的青年回鄉返鄉,培育發展起讓村民具有自己造血功能的產業,而不是一味靠自己輸血去生存,這才是擺在穆允青面前真正艱巨的任務,真正艱難的使命。
看一個村子有沒有活力,莫不過於早晨起來站在高處看家家戶戶的煙囪,炊煙越多,這個村裡的人氣就越旺。
看一個村子有沒有生機,莫過於走進一家一戶的院子裡、窯洞裡看,年輕人越多,青年和小孩越多.這個村裡的希望就越大。
心疼鄉村。心疼農民。心疼穆允青。心疼柿子。[1]
作者簡介
馬明高,山西省孝義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