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袁国奇 荷花嫂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荷花嫂子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荷花嫂子》中国当代作家袁国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荷花嫂子

(一)

那一年,我去乡下,路经一个狭长的水库。时值初冬,路边芦花,如霜的淡白。水库龟裂的泥面上,几只鸥鸟在觅食。不远处,一个小女孩弓着身子,好像在泥面上找寻着什么,亦如一只鸥鸟,显得孤独,无奈。

当我返回的时候,小女孩才吃力地提着鱼篓从水库上来,十二三岁的样子,身子瘦小,头发凌乱,污泥染了一身,见到我,她有些羞涩。我看了看鱼篓,里面有少许泥鳅、鳝鱼,其余都是贝壳。

冬渐深,孩子衣着单薄,风一吹,身子瑟瑟发抖,显得有些不胜寒的样子。她那情形,让人怜惜。我想,这孩子定然少有人管。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我问。女孩没有回答,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她的鱼篓,神情黯然。片刻后,用手指了指山下。

“走吧,我路过那里,我帮你提。”其实,我并不经过那个村庄,只是想帮女孩提提鱼篓而已。女孩光着脚,提着破旧的布鞋麻利地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看看我。我想,她家的状况定然不怎么好。

女孩的家,在村口的一棵樟树下,这是一个贫困村,房子都很破旧。放下鱼篓,我到路边的溪间洗了手,正准备返回,恰好女孩的母亲回来了。她很为感激我,从她嘴里得知,她在胶合板厂上班,每月大约一千二三百元的样子,说起水库,她有些心酸,甚至有些伤神。

原来,水库是她家承包的,用来养鱼。前些年,村里有三个学生去游泳,都溺水而亡。后来,她丈夫不知何故亦死在水库里。故此,村民们都说水库有鬼。

听罢,我不知怎么安慰她才好,对她母女俩生活的艰难,心生怜悯。不由忆起前几天有人挖藕的场景,藕茎肥大,听说一亩不到的水塘,就有上万元的收入。想起刚才走过的狭长水库,心里盘算着,假如水库用来种藕,养些鲫鱼,鲤鱼,鲢鱼之类,一年的收入定然不少。

我把想法说于她听,不想竟然遭到拒绝,她脸上隐现着一种莫名的惊悚,或许是她如村民们一样,相信水库有鬼。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她心爱的人魂归水库的原故,对她而言,那是一块伤心之地。

交谈良久,才知女孩叫小玲,眼前这女人叫荷花,她朴实、善良,有一颗慈悲的心。只是因为生活的艰难,让她难以喘过气来,她的眼神里有几许忧郁,还隐藏着悲哀的情愫。她进屋取来几个熟透的柿子,以之答谢我送小玲回家,她把柿子递到我手上说:“小兄弟,以后路过,到嫂子家来坐坐。”

我的善意,打动不了她,她总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我知道,人在落泊的时候,总会怀疑人生,但我相信我的直觉,于是恳求地说:“嫂子,水库水质较好,污泥又较厚,适合种藕,养鱼。”荷花嫂欲言又止,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

“从这里路过的人不少吧?”我问。荷花嫂子点了点头。

“如果种上藕,待荷花开后,定然有人来赏花,那时,你可在水库边建个简易棚,卖茶水饮料,甚至小吃。”我接着说。听罢,荷花嫂好像有些心动,然而脸上还是被顾忌笼罩着。

“莲蓬熟了,可拿到集市去卖,行情好,可卖一二块一个,再准备些皮划船,供人到水库里游玩,亦可收费,荷叶荷茎还可加工成茶,到时你不必去胶合板厂上班了,这不仅能照顾好小玲,收入定然不菲。”

“只是我没这方面的经验,也没有资金。”荷花嫂说,看来她有所心动。

“我可以考虑帮你?”

“这怎么行?”

“我有一个朋友是种藕大户,我会帮你联系,他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种子与鱼苗我来想为法。”

“那就太感谢您了。”顿时,她脸上笼罩的疑虑、顾忌消散了,只有若朝霞的淡云,绯红,她的眼神里充满着自信,充满着对美好生活憧憬

……

(二)

那个初夏,荷花嫂说她水库里的荷花开了,要我去赏花。我有几许兴奋,许久不见,不知她过得可好,当然更多的是想看看她种植荷花的规模。

我邀了朋友驱车前往。远远地,就看到一个女孩在路口站着,老俞一眼就认出来了。他说:“那是小玲,荷花嫂子的闺女。”

“是吗?几年不见,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老俞,你怎么也叫嫂子?”我有点诧异。

“这,你就不知道,是秘密。”

“哦?看来还有故事。”

来到路口,老俞让司机停了车,打开车窗,小玲见着老俞与我,异常兴奋,笑靥如花。

“俞伯,袁叔,我妈让我在这儿等你们。”小玲十分高兴,如遇亲人。

“你袁叔让我来陪他赏花,他们文人就知道花呀草呀的,我是来钓鱼的。”老俞对小玲说。

“小玲,有鱼吗?”我也替老俞着急。

“有,鲤鱼可大呢,听说你们要来,我妈昨天网了好几条,还有鲫鱼。”

“快,快走,我们去钓条大的犒劳你袁叔。”老俞半真半玩笑地说。

刚下车,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荷香,刹那感觉神清气爽。站在岸边弥望,狭长的水库被荷叶笼罩着,宛如一条绿色的蟒蛇盘在山间。风一吹,荷叶荡起层层绿色的涟漪,十分壮观。荷叶或浮于水面,或亭亭玉立于空中;或卷曲,或平铺,或于风中摇曳。岸边的红蜻蜓,你追我逐,让水库亦染上几许爱情的色彩。

此时节,荷花才始开,花骨朵儿如一群孩子,在荷叶母亲的怀中,或卧或躺或立,闹着哭着笑着……我最怜爱此时的花,也最喜欢这种意境,往往能从花儿欲放之势里,得来生命的哲理。总觉得,那些开的过急,或来的太迟的花,少了几分情趣。

水库的坝上,搭建了凉棚,凉棚上炊烟袅袅,小玲走在前头,老大远就喊着:“妈,妈,俞伯,袁叔来了。”

棚子里走出一条大黄狗,飞速地朝我们奔来,见着小玲,窜上窜下。

荷花嫂忙碌着,与几年前相比,仿佛变了一个人,眉间不再有丝毫的忧郁,脸上洋溢着幸福,还有对生活的自信。她站在棚子下,脸上堆着笑,恰如一朵开得正盛的荷花,热情,奔放。我感觉到了她的热情在燃烧,生命在怒放。

“俞大哥,袁兄弟,快来快来,小玲快倒茶去。”荷花嫂极度地热情。

“大妹子,我钓鱼去了。”老俞拍了拍背上的鱼具。

“不急,喝了茶再去。”荷花嫂笑着说。

喝过茶后,老俞与小玲及老俞带来的司机一起钓鱼去了,我独自绕着水库走。阳光洒落在水库上,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熠熠闪闪。芦苇深处,翠鸟的歌声宛转,悠扬。多美的景色!多美的生活!我兀自说。

不久,小玲来寻我了,想起初见时的模样,已判若两人。如今,小玲在读职高,她十分懂事,成绩也很优秀。她说,她要带动贫穷的山村富起来,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听罢,我心里热乎乎的,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我为她欣然。

荷花嫂做了一桌子的菜,香喷喷的。鸡、鸭、兔、鱼都是她养的,很久不曾吃到这种农家风味了,勾起我淡淡的乡愁,让我怀念起母亲,怀念起故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荷花嫂不停地敬酒,当然她只是用茶代替。言及当年,她过多的是感谢我与老俞,而我只是给予她建议,其它的一切都是老俞的功劳。种荷、养鱼,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是他提供,老俞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如金子般闪闪发亮,人生有此知己,足也。

这几年来,荷花嫂一心经营水库,每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如今,她辞去了胶合板厂的工作。老俞说,这里山明水秀,适合用于观光,我亦很为赞同。

饭后,我们几人商议,利用周边荒山种植果树、养羊,在水库中央搭建浮桥,供人赏花。当然,这又得融老俞的资。

回家的时候,车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鱼、鸡和兔子,都是活的,还有不少藕粉,以及许多时令的蔬菜,荷花嫂与小玲在路口使劲地向我们挥手,母女俩如开在时光深处的荷花,端庄,美丽

(三)

不久,我换了工作,就一直没去过荷花嫂那里,只是她每年都会寄来藕粉,以及荷茎茶。

老俞曾经告诉过我,荷花嫂的水库自搭起浮桥后,来水库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荷花嫂在村子里请了不少的人手,并开起了农家乐。我依稀还记得她家后那棵樟树,我想,此时的樟树下,应该酒肉飘香,笑语连天。

后来,从一位笔友那里得知,他恰巧是荷花嫂一个地方的人。他说,荷花嫂子每年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因为她的带动,许多人家都开始种藕,也开始富裕起来。荷花嫂子还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建了图书室,村子里的人大部分盖了新房。在挖藕的季节,她都会为村里每一户人家分莲藕与鱼,她注册的“荷花嫂子”牌藕粉很受人欢迎……

荷花嫂富裕起来了,我欣慰她有一颗慈悲的心,她的善良与勤劳,宛如一盏闪闪发亮的灯,照亮了乡民们渴望改变贫穷的心,他们摒弃了甘于落后的恶习,更多的人在荷花嫂的带动下品尝到了生活的幸福。

记得老俞曾称荷花嫂为“荷花嫂子”,原来,荷花嫂善良,乐于助人,谁家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村里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都叫她为荷花嫂子。“荷花嫂子”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荷花嫂子”如荷花嫂一样,成为最美的“风景”。

今夏,我去了一趟荷花嫂的水库。那时,满水库的荷花已怒放,游人不绝。我只是远远地站在人群中,我看到荷花嫂身子有些微胖了,但她对于生命的态度,依然如初,热情,奔放。还如一朵怒放的荷花,别样的红。

这时,一对母女朝我这边走来,孩子大约四五岁,手里拿着一朵荷花,她说:“妈妈,念是什么呀?”

她母亲说:“什么念?”

“荷花嫂子说的。她说‘只因为一个好人的一念,点燃了她的生命,燃起了她的希望……’”

“小孩子,知道什么,荷花嫂子是说,有二位好心人帮助]了她,让她富裕起来了,她也要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富裕起来。”

“我也要像荷花嫂子一样,只是不知道我的念在哪里?”

我与孩子的母亲相视一笑,孩子的话,让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舒畅。

我转身欲回,天边夕阳,如一朵荷花绽放在山村的上空,是那么的美丽……[1]

作者简介

袁国奇,湖南绥宁人,现居浙江绍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