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袁春波 杨青亭 我心中的老师和学生眼里的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心中的老师和学生眼里的我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心中的老师和学生眼里的我》中国当代作家袁春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心中的老师和学生眼里的我

幸得好老师,如坐春风里。苦心树你我,不为长相忆。有人说:“虽然他(她)使你终生受益,你可以想起,也可以忘记。”

1985年,我读师范。那时与语文相关的课程是文选与写作、语文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教文选的是一位女老师,高挑的身材,应该在一米七这样。那年我15岁,既瘦又小且矮,当时体检的数字是:43公斤,155厘米。也许是学校特别注重体育锻炼,我才侥幸后来长出了十六七公分。所以一入学时我特别仰视我的文选老师

老师单眼皮,大脸,皮肤白皙,大约二十七八岁。那时偶尔会看到老师带着两三岁的孩子在校园里,刚刚做了母亲,老师眼里总闪烁着慈和的母性的光辉,和我们班主任的严格严肃严厉恰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们都觉得老师亲切亲近。

印象中,师范三年,老师从没发过脾气,微笑着进课堂,微笑着教学,微笑着走出去。如坐春风的成语,形容我的文选老师的课最恰当。

老师写字很大气,放得开,非常洒脱,应该是受启功字的影响。只记得有一次老师一边板书一边说,字怎么写都好看,她说这话的时候,十分自信。所以,我写字追求自己看了舒服,怎么写都好看,就是受她的影响

老师的普通话很好,没有刻意去咬准某个字。吐字归音,明晰响亮。我们喜欢老师的范读,比如《荷塘月色》,比如乐府双璧之一的《西洲曲》。没有激情四射,没有声情并茂,老师只是平平静静地去读,那平静的诵读传达出的音韵、声情、意境、文学之美,我,她的许多学生,也许都不会忘记。

1994年,我拜望过老师一回,请老师指导自考毕业论文写作,老师推荐了几种必读的书,写成的论文是《李煜后期词的情与境》。那时写作用方格稿纸,用复写纸誊抄,反复读,反复写,一次十几页稿纸。我不会写论文,老师说,你反复去读,去琢磨,熟知以后,才能写出自己的东西。李煜的词至今我每一首都能背得出,我的文字里会努力求取点诗意,我读书、教书、做事、做人,如果算得上认真,文选老师是最不敢忘记的老师之一。

后来,遇到一位同学,说起文选老师,他说了四个字:风采依旧。

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过文选老师。

某年寒假里的一天,在市图书馆查资料,查到过老师的两篇论文,一篇是苏轼关于海州的词的赏析,一篇是关于《镜花缘》的。当时正为学生编《镜花缘研读》的读本,我就想,在“文论”部分,一定把老师的这篇论文收进去。

也就是在那次查资料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了连云港教育博客上的一篇文字,老师于2014年8月1日因病去世,年58岁。

文选老师姓王,名毓容。人生中,对自己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没有几个,她是。她的亲切、自信、大气、认真,影响的又何止一个我呢?

秋意渐浓,秋寒日重。我怀念我的文选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1)

终于下课的铃声响了,来不及放下书我便倒在桌上补起觉来。头一直昏沉沉的,我撑起头看见一只手在黑板上写字。

我揉了揉眼,上课的铃声震得我清醒了许多,两手托腮。那只手还在黑板上移动。“好,今天我们上这一课,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的字,注意一下它们的读音。”他放下粉笔转过身面朝我们说道。开学的第一次语文课,新的语文老师。小平头,古铜色的皮肤,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中等身材,白粉的条纹衬衫,初看很职业的打扮。上课的程序和以前的老师也大致相同。对我们来说语文课似乎可有可无,上课只要不倒下,老师几乎也看不出什么破绽的。于是我的倦意又上来了,理了理头发闭目养神起来。一节课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铃声响了,他走了。前后桌开始议论起来,“语文老师长得不错哦……”第一次见他的印象是:整体感觉很干净,很老练。

渐渐地,我们熟悉起来。课前,他会先读一篇小文章让我们写一些感想,让我们起来交流。他绘声绘色地读着,我们盯着他从前到后,直到他放下文章,微笑着说:“自由发言,想说的就自由站起来。”我们大都不喜欢自主站起来,所以都低下头,眼睛上翻四处扫视看谁站起来。可是他前前后后地转,一遍又一遍重复就是没有人自告奋勇。他有些无奈了,发出了为难的笑声,自己先谈了起来,于是大家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站了起来。

上课,我们的氛围很轻松,静静地听着他讲述,拿着笔圈点着。他总是把话讲得很幽默,中途我们常常哈哈大笑起来。他经常用些很潮的语言来解释古文,我们当然也就易理解。他不怎么管纪律,似乎折射出他的慢性子,他和易近人不习惯去教训同学,总保持开心的笑容。

他喜欢读书、看书。晨读课,我们在教室里朗读,他走进来在黑板上写下要背的篇目,扫视了一遍,自己捧着书在走廊来回地走,边走边读,声音也比较大。他是喜欢文学的,感觉他的身上充满文学的味道。他喜欢拿着自己欣赏的文章读给我们听,他选的文章很内涵或反映现今社会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总能从中产生共鸣。

他也喜欢写文章。可以把破烂的学校写得如此之美,令我们赞叹不已。他的语句很华丽、优美,仿佛有说不尽的韵味。他经常给我们讲述以前的故事,联想到他我们就有无尽感慨。

我喜欢看他走路的样子,低着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喜欢我们在默写时他放的音乐,让人联想到古代私塾先生的感觉;喜欢他上课无人发言的困窘样子……

他给我们的印象总是那样平易近人,有品位,透露着不尽的文人气质……[1]

作者简介

袁春波,男,197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