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邁克爾·科斯特利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邁克爾·科斯特利茨
邁克爾·科斯特利茨
原文名 J. Michael Kosterlitz
出生 1942年
英國阿伯丁
國籍 英國
職業 物理學家

邁克爾·科斯特利茨(J. Michael Kosterlitz)1942年出生於英國阿伯丁,2016年10月4日,獲得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中文名:邁克爾·科斯特利茨

外文名:J. Michael Kosterlitz

出生地:英國阿伯丁

出生日期:1943年

職 業:物理學家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主要成就:發現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美國物理學會昂薩格獎

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

個人簡歷

  • 1942年出生於英國阿伯丁。

  • 1969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美國布朗大學物理學教授。

  • 1981年,英國物理學會授予其麥克斯韋獎。

  • 2000年,美國物理學會授予其昂薩格獎 。

  • 2016年10月4日,獲得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7年5月,受聘為蘇州大學講席教授和講座教授。 

研究成果

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這三位科學家大膽地將拓撲學概念應用到物理學,給他們後來的發現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拓撲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通常用來描述一些逐步變化的性質。三位科學家採用拓撲學作為研究工具,這一舉動在當時讓同行感到吃驚。

在上世紀70年代早期,當時的理論認為超導現象和超流體現象不可能在薄層中產生,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和戴維·索利斯推翻了這一理論。他們證明了超導現象能夠在低溫下產生,並闡釋了超導現象在較高溫度下也能產生的機制——相變。

獲獎記錄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2016年10月4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2016年10月4日17時45分),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榮獲2016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理論上發現了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其中,戴維·索利斯獨享一半獎金,鄧肯·霍爾丹與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分享另一半獎金[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