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陕西/曲坛鸣鹤——浅鉴君师折殿川的曲中境界(净如)

重定向页面
浅鉴君师折殿川的曲中境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浅鉴君师折殿川的曲中境》中国当代作家净如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浅鉴君师折殿川的曲中境

“千秋戏开”“唱元人美韵”“继贤公志,合力再张罗”让“曲回大地”“吼一声民间疾苦,歌一曲尘世沉浮”。一边有唐风宋韵,一边有云鹤、鸣蝉、香露滋九畹,在曲声中悠悠和,拈曲人儿“看世态风云等闲,话人间喜怒非凡”,重“树中华曲魂”将“三峰竖起无遗憾”。之所以称其为“君师”是因为其有一颗如海般广阔,如大地般厚重的心量,他既有能结识到人才的能力跟慧眼,更有能推出人才的无私品格,这在编写《中国当代散曲大典》时其受邀的作者应该都有这种感觉吧。

读君师曲韵已有多年,每每在网上遇到与其有关的作品必会用心拜读欣赏,收到有关君师的第一部作品集是《九月菊韵》,回回读来都会被其曲唱“真、善、美”的意蕴所吸引;被他为散曲事业发展壮大的用心精神所震撼。这在他系列散曲创刊号的作品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其用心之深,用情之切,令人动容,令人赞叹!他尚且如此,我们年轻一辈是不是也应该为文化传承发展出能出之力、尽能尽之才呢?好让他得个空闲,看笑语惊睡鹤“舞清河,一半儿飞腾一半儿歌”,就让我们来“栽它菊万株,再造芳菲路”,也不枉自辜负这文化胜景和前人的开创之路。

读其曲,赏其文,亦当知其人。两者相交相映,才是完整的。虽然不曾谋过面,但在网络上的活动中不难得知,其人当如其曲文,谦虚好学,才高而不自恃,德厚亦谦。值得令人尊敬学习的坦荡君子贤达,其曲中所传达的向真、向善、向美之精神正是我等后辈所应学习的榜样。    折殿川(一水·笔名·网名),1947年10月生,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人,退休于太原市档案局。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副主任。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词协会散曲创作研究会顾问等诸多职务。作品入编《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世纪诗词大典》《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百余种书报刊。其名入多本著作。进一步了解对深入悟其曲文中的精气神及有作用。

情真意切,境界自出。且看他在曲文〔中吕·山坡羊〕《人生》中给我们传达出怎样的人生境界:    山高天柱,水深龙沐。人生一世家何处?买豪居,盖茅庐,不如醉在书中度。笔下曲章歌万古,生,根在土;亡,还入土。

山高自成天柱,水深自有龙沐。这开头两句就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站在山脚仰望,那巍峨耸立直入云端的峰身不就如同挺拔的天柱般结实有力么?流水浩瀚,深不见底的地方难道就没有龙潜入其中么?没见过或许是没有与它相等的能力遇合罢了。

入时自己,出时又归何人?正如曲中所问“人生一世家何处”?既然无法说清道楚,那无论是“豪居”还是“茅庐”又有什么关系?何必为没有定性的东西劳神费力,“不如醉在书中度”来得自在悠然,闲时让“笔下曲章歌万古,生,根入土,亡,还入土”。这段曲即是对看透世事之后的总结,又是对洒脱自在、明白澄澈的境界显现。

俗人争来争去争个糊涂,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智者堪透,生兮,亡兮,不离厚土,凭它是豪居,是茅庐,我自没了纷扰。都知道终究了不可得,可却有几人真正能看透,放下?你自争你的豪居、茅庐,我自在我曲中度,歌万古悠悠事,壮哉,壮我山河;幽哉,幽我坦途;愁哉,愁我志怀;乐哉,乐我自在;留哉,留我风骨。此曲作与现在一味追求娱乐金钱至上的混沌社会风气已然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隐喻我们于无常中还当:有常思无常,太真腹内藏!如果不能够扭转乾坤,那就“商海任君翻,世道由天秀”罢。

人生不过百,却常怀千种万种愁。不免如君师所道的“句里忧愁,字里忧愁,字句忧愁上心头”。字里愁,句里愁,愁不尽的风波摧白发,愁对曾经的青丝、晚照无可奈何。既然愁不得遣散,那且请愁躲开些子,将身心住于清净的境地里,飘忽于尘俗之外,享受一种纯粹之美。其〔黄钟·昼夜乐〕《咏荷》曲唱道:

碧水清清映画图,心舒,心舒在一望荷湖。嫩绿叶波中静浮,微风摆开轻莲步,展花容味散香途,醉了吾。景胜杭苏,景胜杭苏,似到了瑶池处。

〔幺〕忘乎忘乎了世俗,仙姑?荷姑?荷姑影似现还无。醉梦里携衣袖舞,凉亭笑谈观玉珠,饮香露共谱诗书。但愿那美景如初,美景如初,四季里侬常驻!

万花随心起沉浮,唯有荷香古到今。碧水清清兮让我心舒,心舒兮望一荷湖,叶在波心浮,这摇曳的熏风,碧色的流水,绿色的浮叶,怎能不让人心舒?“微风摆开轻莲步”一个“轻”字,衬托出作者融入荷境的安然闲适,也映画出出尘静美渐入神妙的感觉来,让人不忍打扰,可谓点睛之笔,让接下来的动作在荷香薰染下似到了瑶池仙境。

在迷离之际荷姑似是仙姑,仙姑又似荷姑,似与不似间且让我醉在这美梦里,与你“携衣袖舞,凉亭笑谈观玉珠,饮香露共谱诗书”。这段曲运笔自然明快,潇洒自如,生动美妙至极,如才子佳人于灵动飘逸的韡韡仙气里,共游于尘世之外,望星河流转,说风云变幻。最后笔锋一转:“但愿那美景如初,美景如初,四季里侬常驻。”“但愿”两字于不情愿中犹加无奈,美景终归是美景,现实终归是现实,但愿也只能是但愿了,不过有梦总比没梦的好,万一实现了呢?

自古爱荷、怜荷者无数,但将荷与自己观作一体,融于风骨者却是无几。清兮静兮,处尘俗不染尘俗。这大概也是为君为道之人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吧!此境界给当下浮华焦躁的社会景象添上了重要的一味调节剂。有多少人生而为人,却难为人事,偏偏这种人却又是何其之多,于在在处处皆可遇之,可也正是如此,才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时刻将这种现象看作一面镜子,为自己修身养德之契机,将清净常驻心间,不求与“荷”合二为一,但求在合二为一的路上不断的接近着。

作曲便是作曲,服务即是服务。心安何处,便会显现何等境界,曲文所现,便是作者眼前所见,心中所念。从曲中不难看出他在有意或是无意间观察着身边的人事变化,多有随人乐而乐的向善之心,这在他的作品中已然成为了一种姿态。且看他在曲作《微笑服务》里的用词用语,简练直白,流畅生动,句式整齐,韵律朗朗上口,望青山兮秋光笑,南天独坐兮佳人笑,盼平安一路兮诸君笑,和谐盛世兮邕江笑。乐悠悠不尽的风光桂娇,美翩翩不尽的美景九州笑;一颗热心儿催着“我”在途中自在的回头笑。笑完了佳人笑昆仑,“画内乾坤,画外乾坤”,就这样笑出了一曲神仙文,善哉,笑影;美哉,曲文。光明似乎就如同这“微笑”般持续不断,永不停歇。

描写愁思的曲文自是不少,哀哀怨怨、悲悲切切的数不胜数,感情难免陷于重复单一,能出新意的不多,可他的愁,他的思,是平淡的,是温润的,也是真挚的,其在《敬和玉堂风〈相思〉曲作》中道,“难眠夜寒,酸眼潸潸”,将这情丝直达你处,想来又是“亲亲切切”“欢欢喜喜”,虽不见人影却是“魂游梦侃”。多么愁思,却又多少欢喜。曲文比之诗词,将心中所思所想更能用大众所清楚明白的语言,清晰爽畅的表现出来,即使雅句叠出情致也不至于被华辞所掩,思绪不至于为曲境所埋。他曲里的忧愁总是忧而不愁,愁而不怨,怨而不哀。其曲言健而真,意婉而深。就如同日月总能引导着万物趋向温暖、趋向光明一样。

其友人中秋曲中有言:“多情总被无情绊,节事难将心事宽。”他回:“行空天马无羁绊,今日中秋心更宽。摘一朵水中莲,蘸一笔瑶池翰,画一幅万家欢。同饮茅台春韵馆,愿天涯朋友共凭栏。”    再看看他下面的两首情思曲〔双调·秋风第一枝〕《秋思》唱道:    连天细雨秋凉,绿叶含黄,寒雾犹长。昔日东篱,清风过后,菊放清香。托流水情思异乡,寄浮云遥祝安祥。问候君郎,送去衣裳。短信常来,莫误春光。

〔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情思》:

谁能让时光等等,再回那梦境卿卿。晨风里春华影影,晚霞中碧水清清,星光下幽林静静。依偎时君语声声。

〔过〕怕天明忽地又天明。送君行无奈又君行。千言万语复叮咛,事毕平安早归程。温馨、温馨,良辰待月升,吉日由君定。

两首曲轻柔绵润,问候声声、依偎声声、叮咛声声、期盼声声都极富温度,景中含情,情中含景,自然圆融,浑然天成。没有词的特意精巧含蓄,没有曲中的烂俗腐气。而且从其曲中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位多么豁达敞亮的仁人君子,又是一位多么知心的友人啊!世间纷扰何其多,忧愁难免了,可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友为伴,愁来把心宽,忧来将事分担,即使不能够当时排遣,亦能使人事后回味,一般明月,两处凭栏,万里流连,比起当下同一个所在,却都不曾想认真去听一听对方的话语,就像这样纵是隔水隔山,又有何憾?    古人读书为了明智,现今的我们读书又是为了什么?怕只剩下为读书而读书了,且读的书也早已不是以律己修身为目的的了,都只为利益而读了,没有了圣贤书的指导,那剩下的怕也只是攀附趋利和求这求那不停的在得与失之间徘徊、颠宕着的懵懂了。此时,怕也只有“尝遍甜酸辣苦”经历过世事沉浮并且有智慧的人方能“伏书案笑语长歌”从容看淡名利纷扰,回归精神,回归自然。来看其曲〔中吕·山坡羊〕《读书》中唱道:   书山观貌,舟中吹号,长年累月功夫到。不牢骚,不攀高。躬身俯首求师唠,心静气平学到老。书,都旧了;文,都忘了!

为道日损。比起那些自认为读了一点书的读书人,恨不得把所有藏书都搬到自己身后,让大家都看到,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学识有多厚重。可究竟又有几人真正地吸收了养分呢?我们是不是看到这些有智慧的前辈,应该虚心学习呢?学习其为读书的明智通理“不牢骚,不攀高”安于贞正的人生态度呢?    人因名而傲者,因财而傲者,因才而傲者等从不乏少,唯独将谦虚能始终如一保持下去者,却如寒冬之晞日,缺也!也只有真正的智者能够“躬身俯首听师唠”虚心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姿态如弓,方能看到自己的暗影,直身直腿可过不了门槛。谦之道,亦即人之道,人之道须应承自然之道,只有如君师这般虚怀纳谷的人,才能中道不绝,长生智慧,读书读到旧,读到一文不入心,复归清净,顺自然无为之法,行能行之有为法,是故唯将书中之理内化而不能为之。君子当如溶溶碧水,善养能汇聚四海之雅量。

比起一般的愤世嫉俗,还不如似老先生这般趁“晨风吹露水,晚月唤羞星”共天涯朋友“共享一湖秋”来的自在惬意,让曲中美景,美物,常住心间。

要说到愁曲,那种隐忍,怅惘,其表达的亦是真切感人,其友人曲〔双调·殿前欢〕《中秋叹》唱道:

怕黄昏,淡云无语掩清魂。楼台独盼星河近,共赏冰轮。中秋遥梦亲,对镜愁思忍,顾影离情恨。何人念我,我念何人?

他回〔双调·殿前欢〕《月下和友人》曲道:

月昏昏,流银飘玉育诗魂。电波摇曳花容近,何用车轮?高山隔友亲,流水飘香韵。独自空思恨,伊人望月,月望伊人。

友人一个“叹”字,叹出了秋之哀伤,一个“怕”字,怕出了秋之悲怅,一个“冰”字,道出了镜前人思而不得的苍凉之感。只能对镜将愁思忍,只能顾影把离情恨,冰冷至极,悲怅之际,梦迷离在中秋夜,值此月满西楼,何人念我,我又念何人?!他一句“高山隔友亲”以作安慰,却也免不了愁来“空思恨”凭栏望月,想来怕是只有天上看尽了人世悲欢的月亮知道吧。

无论是“伊人望月,月望伊人”的幽怨凄清之美,还是“烟笼暮柳,晚霞醉友”的舒旷洒落之美亦或是“孤烟消万里,落日唱千秋”的壮阔挺拔之美,都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的产物,不过其共同点,就是一个字“美”,美的创造者,美的传递者。

境界在哪个层次,就会看到与之相应的景象,当下被冰冷的电器所包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亦是清凄的,寡淡的,少了些温度,多了些生冷,早就没有了“早起鸡鸣月,晩归霞映空”的状态跟心境了吧!不若跟随作者笔下的景象,感受那曾经自在,闲适,欢乐淳朴的自然风光吧,其〔越调·寨儿令〕《说故乡》唱道:

长绳跳,小油灯,儿时苦学常伴行。院里鸡鸣,树上蝉声,野外望飞鹰。河中碧水盈盈,田间绿叶青青。晨风吹露水,晚月唤羞星。听,在忆故乡情。

跳绳、油灯、鸡鸣、蝉声,这些生动的鲜活的东西已经是很早一代人的记忆了,比起当下十几个人聚在一起,各自低头玩转屏幕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哪有几个人一组听着蝉声在跳绳里你一下,我一下蹦哒着沉浸在欢歌笑语里来的更欢乐自在呢。这具象的东西是怀恋、是记忆、是时代的缩影,是人心淳朴自然的流动。看河中碧水盈盈,望田间绿叶青青,于清淡直白的语言勾出了一幅生机盎然,乡意悠悠的“绿水绕村图”。如是造境,“晨风吹露水,晚月唤羞星”这等幽美邈远的胜景怕是只有似鸣鹤一般身在尘俗、心在幽谷将仙凡融于一体的长者才能自然生发出来的吧。在这生动活泼的自然风光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反思当下自己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呢?[1]

作者简介

净如,陕西咸阳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