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亞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伊利亞特》 (The Iliad) - 特洛伊戰爭的光輝史詩,歐洲文學不朽名著,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強弱弱格六音步史詩。雕刻出英雄阿基琉斯和王子赫克托爾,共同演繹的為了榮譽與尊嚴的世紀大戰。
《伊利亞特》對思想和歷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時至今日,裡面人物的悲劇命運仍然困擾著我們,還有它對戰爭的悲劇看法。
故事背景設在特洛伊戰爭,是希臘城邦之間的衝突,軍隊對特洛伊城(伊利昂)圍困了十年之久,故事講述了國王阿伽門農與英雄阿喀琉斯之間的爭執。
雖然故事只是講述了戰爭最後一年幾周內發生的事情,但《伊利亞特》提及或暗喻了許多關於圍城的希臘傳奇;在早先的事件中,例如勇士們為圍攻集合,戰爭的由來,以及相關的顧慮等等都在故事開始之時出現。史詩的敘述隨後給出了預言,例如阿基里斯將會遇到的不幸以及特洛伊的淪陷,這些預言在事件發生前給出,暗示生動鮮活,因此當故事到結尾處,史詩基本上詮釋了整個特洛伊戰爭。[1]
目录
作者簡介
荷馬(約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為古希臘的吟遊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失明,創作了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者統稱《荷馬史詩》。
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出來的人物。
《荷馬史詩》
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
從古至今,西方的哲人、文學家們一直從《荷馬史詩》中汲取著資源養分。西方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宗教文化及古希臘文化,因此作為古希臘文化的最早最重要的著作《荷馬史詩》對西方社會人文等各個方面所造成的影響是其它作品無法比擬的。西方建築文學藝術中經常直接刻畫或間接引用《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事跡,因此對《荷馬史詩》的了解,直接影響人們對西方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理解。[2]
但丁稱荷馬為「詩人之王」
古希臘人一直將荷馬史詩視作希臘文化的精華將荷馬視作民族的驕傲,但丁更稱荷馬為「詩人之王」。但自17世紀末以來,漸漸開始有學者對於荷馬是否確有其人,以及他的籍貫、生活年代、史詩是否他一人所作等一系列問題都有不同看法,形成「荷馬問題」。
精通《荷馬史詩》就精通了一切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精通《荷馬史詩》就精通了一切。
《伊利亞特》24卷,共15693行
講述希臘聯軍與特洛伊十年戰爭的最後一年的戰事。故事涉及人物眾多,包括戰爭雙方的人類以及捲入人類戰爭的奧林匹斯山眾神。[3]
為了報復搶走斯巴達王后海倫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的兄長阿伽門農統帥希臘諸國聯軍開始了對特洛伊長達十年的討伐戰。[4]
戰爭進行到第九年十個月時,希臘聯軍因為內訌導致一場瘟疫。內訌起因是聯軍統帥阿伽門農拒絕歸還一個女俘給她的父親,這位父親是太陽神阿波羅的祭司,阿波羅的祭司請求以重金贖回女兒,卻遭到阿伽門農的侮辱性拒絕,祭司便祈求阿波羅的幫助,於是阿波羅對希臘軍降下瘟疫。為了不使瘟疫繼續蔓延導致聯軍崩潰,希臘第一勇士阿喀琉斯與眾英雄要求阿伽門農歸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迫於眾怒答應,卻要求補償自己的損失,繼而奪走了阿喀琉斯心愛的女俘。阿喀琉斯大怒,從此拒絕參戰,並讓自己的母親海之女神忒提斯向眾神之王宙斯投訴,要求懲罰阿伽門農。[5]
失去阿喀琉斯的希臘聯軍,節節敗退,被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爾王子帶領的特洛伊軍攻至海邊的營地,並開始焚燒希臘戰船。至此危急之際,阿喀琉斯仍不肯出戰,於是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借了阿基里斯的盔甲和戰馬,冒充阿喀琉斯出戰,雖一時擊退了特洛伊人,但帕特洛克羅斯最終也為赫克托爾所殺,阿喀琉斯的盔甲也被搶走了。阿喀琉斯的盔甲是阿喀琉斯的母親忒提斯女神請火神專門為他製造的,好友被殺與失去盔甲使得阿喀琉斯暴怒,於是重回戰場找赫克托爾報仇,最終殺死了赫克托爾。[6]
出場神祇
《伊利亞特》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及神袛的形象,每個都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在特洛伊戰爭中,奧林匹克眾神和半神參與人類戰爭,影響深遠。荷馬對他們進行了描述以方便自己的敘述,這與希臘宗教社會傳統的多神論有所不同。就智慧而言,古典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荷馬和他同時代的詩人赫西俄德是最早描述神祇相貌和特徵的藝術家們。
在《從分析二分心看意識的起源》中,心理學家朱利安·傑恩斯使用《伊利亞特》作為二分心理論的主要論據,認為直到史詩描述的時代為止,人類的思維與現代人的大相逕庭,特別是在當時人們缺乏意識。他認為人類服從他們所認定為神祇的呼召,直到人類思維產生了自我意識為止。他指出在《伊利亞特》中,幾乎所有的行為,無論是直接、緣由、影響等等,都是由神靈所推動的,而早期的譯文中人物明顯缺乏思想、計劃或是內省。他認為,即使是出現了思想、計劃、或是內省,也不過是翻譯另加上去的誤譯,反映了現代人的思維方式。
阿波羅(特洛伊)
雅典娜(阿開亞)
忒提斯
宙斯(中立)
赫拉(阿開亞)
阿佛羅狄忒(特洛伊)
阿瑞斯(特洛伊)
波塞冬(阿開亞)
伊里斯
荷米斯(中立)
赫菲斯托斯(阿開亞)
故事中人物
希臘第一勇士
阿喀琉斯:半人半神,希臘第一勇士。身上的人性,可以從他的兩次憤怒中看出端倪。作品在第一卷開篇便以:“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喀琉斯的憤怒”。從“憤怒”這個詞我們可看出阿喀琉斯性格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對個人的尊嚴和榮譽,不允許任何人有一點侵犯。[7]
這是在當時英雄時代的背景下形成的人生價值觀,是阿喀琉斯生存的本質要求,是人性中真實表現。
希臘人
希臘聯軍 — 也叫阿開亞人(Ἀχαιοί),迦南人(Δαναοί)或阿爾戈斯(Ἀργεĩοι)。
阿伽門農:邁錫尼國王,希臘聯軍首領。
奧德修斯:伊薩卡國王,聯軍司令。
墨涅拉奧斯:斯巴達國王,海倫的丈夫,阿伽門農的兄弟。
福尼克斯
大埃阿斯:忒拉蒙之子,薩拉米斯國王。
小埃阿斯:俄琉斯之子,常常與大埃阿斯做搭檔。
狄俄墨德斯:堤丟斯之子,阿哥斯國王。
阿爾卡托奧斯
帕特羅克洛斯:阿喀琉斯最親密的朋友。
特洛伊第一勇士
赫克托爾:雖然不及阿喀琉斯驍勇善戰,卻不失為特洛伊戰爭中的第二條好漢。他“被特洛伊人,尊為神一樣的凡人。
”他比阿喀琉斯關心氏族集體,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首領,受到特洛伊人的普遍愛戴。他把保衛特洛伊看作自己的職責,認為在強大的敵人面前示弱非常可恥。
卷六描寫他在城樓上和妻兒訣別的場面是非常悲壯的,特別是在他伸出胳膊去抱他那出生不久的兒子時,那嬰兒看到他頭盔上的銅和那猙獰地對他點頭的鬃飾,害怕起來,他就摘下頭盔放在地上,然後再去抱吻那嬰兒,這些更是寫得有聲有色。
卷二十二寫他的父母在城樓上痛哭流涕,哀求他不要與阿喀琉斯交戰,免得送掉性命,“但卻不能使他回心轉意。”即使是死了,卻也要在戰爭中獲得光榮。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要承擔的光榮職責。
特洛伊人
帕里斯:帶走海倫的特洛伊王子
海倫
潘達羅斯:於第四卷破壞停戰的戰士
赫卡柏
安德洛瑪刻:赫克托爾的妻子
多隆
普里阿摩斯
對後世的影響
《伊利亞特》極大地影響了從古希臘開始的西方文學創造風格,突破了史詩僅限於記史的傳統,開始關注人物的內心,是詩體小說的開山鼻祖。
《伊利亞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尤有較大的影響;在此時期,出現了大量以荷馬時代為背景的作品,即是受《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影響。其文學成就在現代仍有較高的價值,被郭沫若稱為「史詩中的史詩」、「詩體小說的第一個頂峰」。[8]
視頻
5分鐘看完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了解西方文化起源的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