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編輯部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編輯部的故事》是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該劇趙寶剛金炎執導,葛優張瞳侯耀華呂麗萍呂齊童正維等主演的25集喜劇電視劇。

該劇描寫一個叫《人間指南》的雜誌編輯部里,六個性格各異卻都善解人意、樂於助人的編輯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描寫他們與社會發生聯繫後產生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

該劇於1992年在北京電視台播出。

主演

葛優,張瞳,侯耀華,呂麗萍,呂齊,童正維

導演

趙寶剛、金炎

劇情簡介

一份名為《人間指南》的刊物因內容乏味而面臨停刊的局面,編輯部里所有的工作人員心情各異:主編老陳深感力不從心,欲引咎辭職,手下最年輕的兩名編輯李冬寶和戈玲打算另謀出路,老編輯劉書友和牛大姐分別認為自己是最合適的新主編,中年編輯余德利則先下手為強,直接坐進主編老陳的辦公室內,對外自稱「余主編」了。可是沒能找到新工作的李冬寶和戈玲也回心轉意,他們幾個人拓寬思路,想出很多調整刊物內容的具體辦法。

決定的時刻到了,誰能成為新的主編,《人間指南》刊物能否起死回生——每個人心裡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編輯部里的主編,在編輯部的出路上各盡其責,各顯神通。

角色介紹

葛優飾演李冬寶

滿嘴實話的攝影記者,渾身上下充滿了冷幽默的喜感。別看他其貌不揚,但他微禿的腦袋思想前衛,是雜誌社裡最有想法的人。遺憾的是,儘管他出口成章、字字珠璣,末了也沒感動女同事戈玲,無緣抱得美人歸。


呂麗萍飾演戈玲

打扮時髦、個性十足,鬥起嘴來機靈不輸東寶。儘管被老同志列為「不靠譜青年」,她也能毫不在意地堅持做自己,是心高氣傲的文藝女青年的典型代表。


侯耀華飾演余德利

聰明圓滑,有經濟頭腦,甚至帶有一些市井江湖的習氣。看似離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有點遠,但在幾次雜誌社

的風波里,他處理問題都頗有見地,不怕往身上攬責任,有擔當。

幕後花絮

小保姆進城熱——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城市家庭對保姆的需求激增,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務工,由此引發了勞務市場的糾紛。劇中,雜誌社開闢了為保姆維權的熱線,小保姆米繼紅前來求助。編輯們為她覓得好人家,她卻喧賓奪主,最後被主人趕了出來。

大眾偶像高倉健——1978年,高倉健主演的《追捕》引起了巨大轟動,高倉本人也成為那一代人的偶像,女青年視其為夢中情人,男青年則爭相效仿其穿着打扮。劇中,因陷入不倫戀而打算自殺的女孩劉曉紅告訴東寶,自己愛上的老師就是高倉健的翻版。

詩歌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80年代,當代詩歌開始流行,湧現了海子、北島、舒婷、汪國真等一批詩人。那一時期也被稱為「理想主義的時代」,年輕人之間流行以詩會友,詩歌成為青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劇中,才華橫溢的詩人田喬為《人間指南》供稿,他深沉浪漫的詩人氣質深深吸引了戈玲,兩人一度關係曖昧。

瓊瑤熱——1981年,瓊瑤小說開始陸續傳入內地。此前,「純愛」在新中國的文學作品中幾乎缺席了30年,因此她很快俘虜了大批讀者。隨後,以《幾度夕陽紅》為代表的瓊瑤劇又開始播出,令瓊瑤熱進一步升溫。劇中,東寶想趁晚上辦公室沒人洗照片,結果戈玲要看瓊瑤電視劇不肯走,還用「我好難受好難受」的瓊瑤腔打趣東寶。

1999年末日危機——20世紀90年代初,社會上一度傳出「地球毀滅說」,稱地球將在1999年毀滅。這一謠言在普通老百姓中流傳頗廣。劇中,天文愛好者賈玉言帶着自製望遠鏡到雜誌社宣揚「地球毀滅說」,眾人信以為真。實際上,他觀測到的是一枚回收的衛星。

迪斯科——20世紀70年代,迪斯科在美國興起,隨即席捲全球。到80年代,迪斯科傳到國內,成為年輕人追逐的潮流,大大小小的迪廳如雨後春筍般在城市裡湧現。劇中,東寶無意間走進一家迪斯科舞廳,看見了歌星雙雙,驚為天人,表示一定要為她拍攝雜誌封面。

台灣老兵返鄉尋親——1987年10月,在國民黨退伍軍人的經年努力下,台灣當局宣布「榮民兄弟」(退伍老兵)可以返回大陸探親,結束了兩岸近40年不相往來的歷史。那一時期大量台灣老兵返鄉尋找失散親人。劇中,一位台灣老兵在《人間指南》上刊登尋子啟事,結果招來了幾十個「兒子」,經過啼笑皆非的一系列甄別,父子終得團聚。

登報相親交友——20世紀80年代,一些報紙、雜誌陸續開闢了相親徵友欄目,大受單身青年歡迎。劇中,戈玲開闢的「鵲橋」版成為《人間指南》熱門欄目,不但每天徵友信件如雪片般飛來,還有媽媽帶着兒子登門徵友的。

電話入戶——20世紀80-90年代,電話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但由於安裝價格高,對工薪階層家庭來說仍是一個「大件兒」。劇中,編輯們在商量裝電話的事,被前來投稿的女作家誤以為他們是在暗示索要發稿的好處費。考慮到當時裝電話需要5000元,女作家心疼錢包,只當沒聽見 。 [1]

幕後製作

《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以王朔為主,馮小剛等人為輔,他們先是到友誼賓館開策劃會,以人物入手,先說李冬寶,又說有個跟李冬寶若即若離的女孩戈玲,精靈古怪,還有摳門的劉書友和一天到晚老想掙錢的余德利,大家都很想諷刺一下當時無處不在的「馬列老太太」,就有了牛大姐;之後討論要說什麼,每一集一個話題,羅列了20多個,各自領幾個回去寫,最後王朔寫的用得最多,馮小剛也有六七集 。[3]

劇集評價

編輯部是社會中最活躍和最善思考的部分,彼此之間的同事關係不但能使​角色道出中國的難言之隱,還能展示中國不同階段知識分子狀態。《編輯部的故事》以對話為主深出淺入,沒有因為妥協受眾而調整,至此人們很長一段時間將編輯部看成是最有思想、望塵莫及的精神境界,想常人所不能想,言常人所不敢言。該劇故事獨立成章,詼諧幽默,妙語連珠,使人捧腹,引人深省 。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