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寶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寶濂
別名 諱雨田,式周,蓮溪
出生年 1867
死亡年 1929
教育背景 廩膳生
參與社團 《鹿苑吟社》、《鹿江詩社》、《櫟社》、
《大冶吟社》
著作 《蓮溪詩集》
作品出處 《櫟社第一集。蓮溪詩草》、《櫟社十週年大會擊缽吟》、
《櫟社十週年大會詩稿》、《萊園第三週年詩會稿》、
賴子清編《臺灣詩海》、《鹿江詩會課題》

丁寶濂(1867~1929),諱雨田,字式周,號蓮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

生平

丁協源家族丁生讓(名端凝)之長子,進士丁壽泉之姪。光緒間廩膳生。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間擔任鹿港公學校漢文教師。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大正十五年(1926)間,長期寄籍霧峰林家,並擔任林家私塾教師,此時亦經常往返霧峰與鹿港之間。天性喜愛吟詠, 日治後,曾先後加入「鹿苑吟社」、「鹿江詩社」,同時也經常參加櫟社活動。大正九年(1920)一月因林幼春推薦,正式成為「櫟社」社員。大正十年(1921)又加入鹿港「大冶吟社」。大正十五年(1926)因長子榮東病逝,心情悲傷,不再參與詩社活動。昭和四年(1929)4月14日病故,享年六十三。 [1]

著作

丁寶濂擅書法,用筆純熟,且能展現出個人風格,堪稱清末臺灣具代表性的書家之一。其詩作集結為《蓮溪詩集》,附刊於《櫟社第一集》中,是丁家詩人群中,唯一有詩集刊行者。以下詩作據《櫟社第一集。蓮溪詩草》、《櫟社十週年大會擊缽吟》、《櫟社十週年大會詩稿》、《萊園第三週年詩會稿》、賴子清編《臺灣詩海》、《鹿江詩會課題》等輯錄編校。

七言律詩

紀念銀瓶贈與式當日賦呈鶴亭社長[2]
領袖[3]群英[4]屬老成[5],徵詩言志[6]作長城[7]
羨君風義師[8]兼友,愧我荒蕪[9]學不耕。
世路[10]茫茫[11]隨驥尾[12],詞場[13]袞袞[14]締鷗盟[15]
自從[16]劫後天將[17]壓,尚賴先生[18]一柱[19]擎。


七言絕句

放鴨[20]
鬥鴨欄空水[21]半萍[22],綠頭[23]蹴起浪花[24]腥。
數聲唼喋[25]穿波去,日逐[26]群鷗傍蓼汀[27]


  1. 參考張子文等《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1年;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1年。
  2. 發表於1924年
  3. (1).衣服的領和袖。《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倉頭衣緑褠,領袖正白。” 宋 蘇軾 《東川清絲寄魯冀州戲贈》詩:“但放奇紋出領袖,吾髯雖老無人憎。”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跳月記》:“衫襟領袖,悉錦為緣。”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 彬彬 是大紅綢子衣服,乳色的領袖,白絲襪,黑漆皮鞋。”
    (2).謂為人儀則,為他人作表率。《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故以暉映先達,領袖後進。” 呂向 注:“領袖,可為人之儀則。” 宋 楊萬里 《題益公丞相天香堂》詩:“君不見君王殿后春第一,領袖眾芳捧 堯 日。” 清 洪升 《長生殿•定情》:“寰區萬里,徧徵求窈窕,誰堪領袖嬪嬙?” 魯迅 《熱風•估〈學衡〉》:“原來做一篇序‘以盡其領袖後進之責’,便有這樣的大罪案。”
    (3).帶領,率領。 黃中黃 《沈藎》第二章:“北方之 譚嗣同 ,南方之 唐才常 ,領袖戊戌、庚子兩大役,此人所共知者也。”
    (4).比喻同類人或物中之突出者。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胡毋彥國 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 唐玄宗 《〈孝經〉序》:“ 韋昭 、 王肅 ,先儒之領袖。” 邢昺 疏:“此指言 韋王 所學,在先儒之中如衣之有領袖也。”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 唐玄宗 ﹞尤愛羯鼓橫笛,雲:‘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有一箇 馬孟起 ,他是箇殺人的領袖。”《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誰知 卞福 老婆,是個拈酸的領袖,喫醋的班頭。”
    (5).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人。 茅盾 《子夜》十:“他聽得家鄉的人推崇他為百業的領袖,覺得有點高興了。” 葉聖陶 《倪煥之》八:“紳富人家的子弟常常處於領袖的地位……唯有他們可以發號令,出主張。” 秦牧 《〈長河浪花集〉序》:“走在我們前頭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他們的璀璨光輝自然是不待多說了。”
  4. 1.謂眾賢能之士。《後漢書•竇何傳論》:“內倚太后臨朝之盛,外迎羣英乘風之勢。” 晉 陶潛 《詠荊軻》:“飲餞 易水 上,四座列羣英。” 明 方孝孺 《送河南僉事湯侯序》:“夫以 漢 承 秦 坑滅之餘,賢才宜其難遇也。而真主一出,羣英蝟興。”
    2.今多指眾英雄模範人物。 陳毅 《開國小言》詩:“羣英共檢閲,盛業開萬代。” 趙朴初 《普天樂》曲:“開大道巖石輕搬,建廣廈宏基穩奠,集羣英贏得今天。”
    3.百花。 明 李東陽 《習隱》詩之八:“疏林綴冰葉,千樹開羣英。”
  5. (1).年高有德。《後漢書•和帝紀》:“今 彪 聰明康彊,可謂老成黃耇矣。” 李賢 注:“老成,言老而有成德也。”
    (2).指年高有德的人。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恐數十年後老成彫喪,後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日變而不復還。”《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不料那些前輩的老成,漸漸的死去;那些忠厚遺風漸漸的澆漓。”
    (3).指舊臣,老臣。 宋 黃庭堅 《司馬文正公挽詞》之一:“ 元祐 開皇極,功歸用老成。”《明史•廖紀傳》:“自陛下繼統,老成接踵去,新進連茹登,以出位喜事為賢,以淩分犯禮為貴。”
    (4).成年。《北史•程駿傳》:“卿尚年幼,言若老成,美哉!”《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如此過了幾時, 伯皋 與他娶了妻,生有一子,指望他漸漸老成,自然收心。”
    (5).精明練達;精明強幹。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上》:“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如 王猛 、 苻融 ,老成之言也,不聽。” 明 陳大聲 《新水令•漁隱》套曲:“笑他們幹時的欠老成,叩諫的忒直正,堆金的少見識,拜將的多僥倖。” 清 袁枚 《新齊諧•騙人參》:“我又不善擇參,可否存此樣銀於店,命老成夥計,多帶上等參,同往主人處,憑其自擇,何如?”
    (6).穩重;持重。 清 李漁 《憐香伴•隨車》:“我老成不作輕佻計。”參見“ 老成人 ”。
    (7).老實;規矩。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本分的從來老成,聰俊的到底雜情。”《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 唐卿 ﹞欲待調他一二句話,礙著他的父親,同在稍頭行船,恐怕識破,裝做老成,不敢把眼正覷稍上。”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由此 崑生 亦老成,不作惡謔,於是情好益篤。”
    (8).謂辭章功力深厚。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毫髮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三:“ 子山 之詩,綺而有質,艷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為老成也。” 清 李漁 《憐香伴•閨和》:“詩便和得好,只是末後二句欠老成。”
    (9).複姓。古有 老成子 ,著書十八篇。見《漢書•藝文志》。
    分類:精明年高穩重老實舊臣辭章有德練達持重功力老臣精明強幹老成著書十八 《漢語大詞典》:老成人  拼音:lǎo chéng rén
    (1).年高有德的人。《書•盤庚上》:“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 明 方孝孺 《答鄭仲辯書》之二:“數百年禮義之門,而足下於今為老成人,在乎慎重學術,以表厲後生。”
    (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兩個年輕小子,天天在一起,沒有一個老成人在旁邊,他兩個便無話不談,真所謂‘言不及義’,那裡有好事情串出來。”
    (3).特指舊臣。《詩•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傳:“老成人,舊臣也。”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 孔戣 ﹞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覺衰老,憂國忘家,用意深遠,所謂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蘇洵 《管仲論》:“ 晉 襲 文公 之餘威,得為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何有?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4).練達持重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宣州觀察使御史大夫韋公墓誌銘》:“公幼不戲弄,冠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羣眾中,人不敢旁戲嫚。”《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況你。”
  6. 指詩歌。語出《書•舜典》:“詩言志。” 唐 王洙 《東陽夜怪錄》:“ 去文 不才,亦有兩篇言志奉呈。”
  7. (1).供防禦用的綿亙不絕的城牆。 春秋 戰國 時各國出於防禦目的,分別在邊境形勢險要處修築長城。《左傳•僖公四年》載有“ 楚國 方城 以為城”的話,這是有關 長城 的最早記載。 戰國 時 齊 、 楚 、 魏 、 燕 、 趙 、 秦 和 中山 等國相繼興築。 秦始皇 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 匈奴 的南侵,將 秦 、 趙 、 燕 三國的北邊 長城 予以修繕,連貫為一。故城西起 臨洮 (今 甘肅省 岷縣 ),北傍 陰山 ,東至 遼 東,俗稱“萬里長城”。至今尚有遺跡殘存。此後 漢 、 北魏 、 北齊 、 北周 、 隋 各代都曾在北邊與遊牧民族接境地帶築過長城。 明 代為了防禦 韃靼 、 瓦剌 的侵擾,自 洪武 至 萬曆 時,前後修築 長城 達十八次,西起 嘉峪關 ,東至 遼 東,稱為“邊牆”。 宣化 、 大同 二鎮之南, 直隸 、 山西 界上,並築有內 長城 ,稱為“次邊”。總長約6700公里,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為世界歷史上偉大工程之一。
    (2).喻指可資倚重的人或堅不可摧的力量。《宋書•檀道濟傳》:“ 道濟 見收,脫幘投地曰:‘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新唐書•隱逸傳•秦系》:“ 長卿 自以為五言長城, 系 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 宋 陸遊 《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柳亞子 《寄朱玉階總司令延安》詩:“武力由來屬民眾, 中華 民族此長城。”
  8. 為正義而戰的軍隊。《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宋 陳亮 《書〈趙永豐訓之行錄〉後》:“及 金 虜剪中國如枯槁,公又欲率義師以沮遏其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七•鄧燿》:“司空舉義師伐之。”
  9. 植物
  10. (1).人世間的道路。指人們一生處世行事的歷程。《後漢書•張衡傳》:“吾子性德體道,篤信安仁,約己博蓺,無堅不鑽,以思世路,斯何遠矣!” 唐 杜甫 《春歸》詩:“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 寧調元 《燕京雜詩》之五:“人情葉葉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難。”
    (2).指宦途。《後漢書•崔駰傳》:“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 明 屠隆 《綵毫記•頒詔雲夢》:“但權臣女謁,方布列於要津;野性疎才,恐不宜於世路,為之奈何?”
    (3).猶世道,指社會狀況。《晉書•庾瑉傳》:“初, 洛陽 之未陷也, 瑉 為侍中,直於省內,謂同僚 許遐 曰:‘世路如此,禍難將及,吾當死乎此屋耳!’”《周書•黎景熙傳》:“﹝ 景熙 ﹞客於 潁川 ,以世路未清,欲優遊卒歲。”《南史•隱逸傳下•阮孝緒》:“ 陳郡 袁峻 謂曰:‘往者天地閉,賢人隱。今世路已清,而子猶遁,可乎?’” (4).世情;世事。 唐 張喬 《贈頭陀僧》詩:“已知世路皆虛幻,不覺空門是寂寥。”《紅樓夢》第四八回:“這麼大人了,若只管怕他不知世路,出不得門,幹不得事,今年關在家裡,明年還是這個樣兒。”
    (5).世俗。《紅樓夢》第一一五回:“不意視弟為蠢物,所以將世路的話來酬應。”
  11. (1).廣大而遼闊。《關尹子•一宇》:“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俯視 大江 奔,茫茫與天平。” 清 沈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滄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鴻幹 者否?” 朱德 《苦熱》詩之一:“滾滾 長江 嗟還逝,茫茫大野喜雲封。”
    (2).遙遠。 漢 荀悅 《〈漢紀〉論》:“茫茫上古,結繩而治。” 唐 楊衡 《桂州與陳羽念別》詩:“茫茫從此去,何路入 秦 關?” 清 陳維嵩 《女冠子•本事》詞之二:“路茫茫,度海雲鬟亂,還宮繡帶長。” 龔爾位 《懷人》詩之二:“茫茫數千載,微言亦雲終。”
    (3).渺茫;模糊不清。 漢 揚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聖人曼雲。” 唐 高適 《苦雨寄房四昆季》詩:“茫茫十月交,窮陰千餘裡。” 宋 王安石 《吳任道說應舉時事》詩:“獨騎瘦馬沖殘雨,前伴茫茫不可尋。”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詩:“咄哉天咫尺,消息轉茫茫。” 陳其通 《萬水千山》第二幕:“夜霧茫茫,月色朦朧。‘迎春亭’佇立山崗。”
    (4).紛繁,紛雜;眾多。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隋書•音樂志上》:“茫茫億兆,無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九:“俯視 洛陽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寶劍歌》:“ 炎帝 世系傷中絶,茫茫國恨何時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 高誘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劉長卿 《經漂母墓》詩:“春草茫茫緑,王孫舊此游。” 宋 王安石 《和農具詩•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12. 語出《史記•伯夷列傳》:“ 顏淵 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司馬貞 索隱:“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以喻 顏回 因 孔子 而名彰。”後用以喻追隨先輩、名人之後。 唐 李鹹用 《和彭進士感懷》:“若向雲衢陪驥尾,直須天畔落旄頭。”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試》:“若二位高才,必當首擢,既蒙提挈,願為驥尾。” 清 唐孫華 《有感明季黨事二十二韻》:“聲名驥尾附,假竊虎皮蒙。”
  13. (1).猶文壇。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詞場月白;吞 羅含 之彩鳳,辯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長史書》:“伏惟君侯,明奪秋月,和均韶風,掃塵詞場,振發文雅。” 清 朱彝尊 《還陂塘•題其年填詞圖》詞:“擅詞場,飛揚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一:“ 後主 詞,思路悽惋,詞場本色。”
    (2).科場。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詩:“自知羣從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 宋 王讜 《唐語林•言語》:“ 宋濟 老於詞場,舉止可笑。”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急難》:“詞場湊巧,無奈兵戈起禍苗。”
  14. (1).神龍捲曲貌。 唐 皮日休 《補九夏歌•驁夏》:“桓桓其珪,袞袞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參見“ 袞衣 ”。
    (2).旋轉翻滾貌。《全唐詩》卷七八六載《姜宣彈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蕭蕭,繞指轆轤圓袞袞。”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 長江 袞袞來。”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詩:“亂山千頃翠相圍,袞袞滄江去復歸。”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薑西溟言別賦此贈之》詞:“袞袞 長江 蕭蕭木,送遙天、白鴈哀鳴去。”
    (4).引申為急速流逝。 宋 韓疁 《高陽臺•除夜》詞:“頻聽銀籤,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
    (5).說話滔滔不絕貌。《太平御覽》卷三十引《竹林七賢論》:“ 張華 善説《史》《漢》, 裴逸民 敘前言往行,袞袞可聽。” 宋 陸遊 《跋司馬端衡畫傳燈圖》:“某嘗以通家之舊,親聞其論畫,袞袞終日。” 清 鈕琇 《觚賸•粟兒》:“﹝公子﹞劇談上下今古,袞袞不少休,意氣閒放,旁若無人。”
    (6).相繼不絕貌。 唐 杜甫 《上牛頭寺》詩:“青山意不盡,袞袞上 牛頭 。” 宋 秦觀 《秋興擬杜子美》詩:“車馬憧憧諸道路,市朝袞袞共埃塵。” 金 辛願 《贈趙宜之》詩之二:“從渠投隙者,袞袞向 金門 。”
    (7).紛繁眾多貌。 唐 王涯 《遊春辭》之二:“鳥度時時衝絮起,花繁袞袞壓枝底。” 宋 蘇軾 《答劉元忠書》之三:“先公傳久欲作,以官事袞袞未暇,成,當即寄去也。” 張昭漢 《悼遯初先生》詩:“袞袞時賢競厭貧,本來面目獨斯人。”
    (8).塵霧頻起貌。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四:“彼牽黃臂蒼、馳獵於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塵袞袞,香霧氳氳,東風何地不精神,流鶯也喚人。”
  15. 謂與鷗鳥為友。比喻隱退。 宋 陸遊 《夙興》詩:“鶴怨憑誰解,鷗盟恐已寒。” 明 李東陽 《次韻寄題鏡川先生後樂園》之一:“海邊釣石鷗盟遠,松下棋聲鶴夢回。”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改官詩》:“既改官,作《歸興》詩雲:‘此去真為泛宅行,扁舟江上訂鷗盟。’”
  16. (1).介詞。表示時間的起點。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三:“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自從獻寶朝河宗,無復射蛟江水中。”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二折:“自從認了個兄弟,我心間甚是歡喜。”《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原來 許晏 、 許普 ,自從蒙哥哥教誨,知書達禮,全以孝弟為重。”
    (2).跟從自己;自隨。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蓋 隋煬 酷嗜經典,既欲徙都 廣陵 ,必盡載諸書自從。”
  17. (1).謂天上神將。《西遊記》第四回:“ 悟空 大喜,懇留飲宴不肯,遂與 金星 縱著祥雲,到 南天門 外。那些天丁天將,都拱手相迎。” 魯迅 《偽自由書•王化》:“這種‘寬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飛機到瑤洞裡去‘下蛋’,使他們‘驚詫為天神天將而不戰自降’。”
    (2).大將的美稱。 唐 王維 《燕支行》:“ 漢 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 明光宮 。”
    (3). 太平天囯 官名,低於王一級。
  18. (1).始生子,猶言頭生。《詩•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 朱熹 集傳:“先生,首生也。”
    (2).父兄。《儀禮•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脅一。” 鄭玄 注:“先生,長兄弟。”《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先生,謂父兄。”
    (3).年長有學問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將之 楚 , 孟子 遇於 石丘 ,曰:‘先生將何之?’” 趙岐 注:“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戰國策•齊策三》:“ 孟嘗君 讌坐,謂三先生曰:‘願聞先生有以補之闕者。’” 姚宏 注:“先生,長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葉適 《宋故孟夫人墓誌銘》:“精義擇語,類先生長者之法言。”
    (4).稱老師。《禮記•玉藻》:“﹝童子﹞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見先生,從人而入。” 孔穎達 疏:“先生,師也。”《莊子•應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鞏 《太原王氏墓誌銘》:“夫人姓 王 氏……為人明識強記,博覽圖籍,子孫受學,皆自為先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端本堂》:“太子授業畢,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讀書之所,先生長者在前,汝輩安敢褻狎如此。”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蕭紅》:“我的確當過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並沒有忘記我是學生出身。”
    (5).稱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贈遼西李郡王》詩:“我本 東丹 八葉花,先生賢祖相林牙。”
    (6).稱致仕者。《儀禮•士相見禮》:“若先生異爵者,請見之則辭,辭不得命,則曰某無見。” 鄭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先生君子》:“蓋卿大夫之已致仕者為先生,未致仕者為君子。”
    (7).文人學者的通稱。可自稱,亦可稱人。《史記•三代世表補》:“ 張夫子 問 褚先生 。” 司馬貞 索隱:“ 褚先生 名 少孫 。”此為 褚少孫 自稱先生。《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稱不歌而頌謂之賦。’” 李善 注:“ 謐 自序曰:‘始志乎學而自號 玄晏先生 ’……先生,學人之通稱也。” 南朝 梁 沈約 《與陶弘景書》:“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獨遠。”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諭也。”
    (8).稱道士。 唐 殷堯藩 《中元日觀諸道士步虛》詩:“玄都開祕籙,白石禮先生。”《武王伐紂平話》卷上:“卻説這 西伯侯 ,與先生(指道士 雲中子 )相別。”《水滸傳》第十五回:“只見一個莊客報説:‘門前有個先生要見 保正 化齋糧。’”
    (9).舊時稱以相面、卜卦、賣唱、行醫、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史記•淮陰侯列傳》:“﹝ 蒯通 ﹞以相人説 韓信 曰:‘僕嘗受相人之術。’ 韓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起士瞻傳》:“﹝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計祿命。” 清 李漁 《凰求鳳•假病》:“請先生過來,用心替他診脈。”《負曝閒談》第二九回:“這時候 順林 已經回來了,便上前斟過一巡酒,先生在門外拉動胡琴, 順林 唱了一折‘桑園會’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稱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稱先生的。” 瞿秋白 《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學閥萬歲》:“清客是‘介於相公與先生之間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長三堂子裡的先生。”
    (11).舊時稱擔任文書或管理職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史料•廣州工人參加三元里抗英鬥爭情況調查記》:“各行都設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舉,負責文書和對外交涉。”
    (12).妻稱丈夫。 漢 劉向 《列女傳•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間的通稱。
    (14).稱地區或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報》1986.6.12:“ 歐洲 足球先生、法國隊的 普拉蒂尼 在與匈牙利隊的比賽中飛身搶球。”
  19.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嶽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樂志十七》:“設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擔當重任,獨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
    (3).指舊式帳簿或清冊裡的一個項目。舊式帳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的)、開除(支出的)、實在(剩下的)四項,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20. 發表於1924年
  21. 天空和水色。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宋 范成大 《大波林》詩:“湖路荒寒又險艱,大千空水我居間。”
  22. 宋 劉宰 癸未寄王甥 堤間飛蓋分垂柳,水面浮舟約半萍。 《韻府拾遺 靑韻》:劉宰詩堤間飛蓋分垂柳水面浮舟約半萍
  23. 指綠頭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遠》:“ 遠 性簡儉,嗜啗鳧鴨,貴客經過,無他贈,厚者緑頭一雙而已。”參見“ 緑頭鴨 ”。
  24. (1).亦作“ 浪華 ”。波浪互相衝擊或拍擊在別的東西上激起的水點和泡沫。《藝文類聚》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鴛鴦賦》:“朝浮兮浪華,夜集兮江沙。” 唐 李白 《姑熟十詠•天門山》:“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宋 陸遊 《雨中獨坐》詩:“ 馬目山 頭雨腳昏, 龍津橋 下浪花翻。” 魯迅 《野草•死火》:“當我幼小的時候,本就愛看快艦激起的浪花,洪爐噴出的烈焰。”
    (2).不結果實的花。也叫狂花。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瓜》:“無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終無瓜矣。”
    (3).任意花費。 明 沈榜 《宛署雜記•宣諭》:“九月,説與百姓每:收割畢日,毋要浪花,守度。”
  25. (1).低語。 清 張岱 《陶庵夢憶•噱社》:“ 仲叔 善詼諧,在京師與 漏仲容 、 沈虎臣 、 韓求仲 輩結‘噱社’,唼喋數言,必絶纓噴飯。”
    (2).踥蹀。行走貌。謂奔走鑽營。 明 歸有光 《再與余太史》:“所謂成就之者,非敢求上進,以與唼喋者爭時取妍也。”
  26. (1). 匈奴 王號。後亦以泛稱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首領。《漢書•匈奴傳上》:“﹝左賢王﹞病死,其子 先賢撣 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日逐王者賤於左賢王。”《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今聖德隆盛,威靈外覆,日逐舉國而歸德,單于稱臣而朝賀。” 呂向 注:“日逐、單于,皆 匈奴 名。”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丹書錫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榮,仍懋秩訾之賞。”
    (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銷恨花》:“帝與 貴妃 日逐宴於樹下。”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紀?日逐柴米,是那個供給你?”《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就買幾本舊書,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陰樹下看。”
  27. 敖興南,字蓼汀,印江人。貢生,官貴築訓導。有《蓼汀詩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