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求甚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qiú shèn jiě,意思是指只領會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過分追究。
出處
晉·陶潛(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解釋
甚:過分、很、極、非常;如"欺人太甚"。
解:了解,理解。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好讀書,不求甚解」意思就是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只求領會文章的大意。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況,是一個典型的古今異義。也可以解釋為: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入了解。
不求甚解:不追求過分的解釋。後來引申為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故事來源
陶淵明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
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裡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
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着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
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裡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
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席就叫他來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離開,從來不會留戀着而不肯離開。
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破舊得連風和陽光都無法遮擋;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碗和飲水的工具經常是空的,而他卻能安然自得。
(五柳先生)常常以寫詩作文章當娛樂,稍微抒發自己的志趣。他能夠忘掉世俗的得與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詞語辨析
反義詞:窮原竟委、尋根究底、格物致知、追根究底、深鑽細研、刨根問底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指人學習不深入。
◎ 含貶義。多用於學習,也指了解情況不深入。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1]
視頻
不求甚解的故事
參考資料
- ↑ 不求甚解的故事、不求甚解的典故,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