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世界自由日

世界自由日
图片来自随意窝

世界自由日[1] ,旧称一二三自由日,定于1月23日,源于中华民国纪念1954年1月23日韩战反共战俘获释、具有反共意义的节庆,1993年改为现名,每年中华民国、世界各地反共人士以及国际上反共阵营皆有一系列庆祝活动。

目录

背景

1950年6月,韩战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30多万人参与韩战,全线反扑,联合国军被迫后撤。11月26日,志愿军参与韩战。12月,联合国军自平壤败退。1951年10月,韩境停战谈判于板门店举行。

中共方面一直坚持要求联合国军无条件遣返所有战俘,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回到中共统治下;中共立场被联合国军所拒绝。1952年2月,韩境联军总部坚持自由遣返战俘原则,盖联军在韩境所获17万馀战俘中,有10万人不愿被遗返,尤其在2万馀名华籍战俘中,誓死不愿遗返者达1万6千名。韩战期间联合国军俘获战俘及在阵前易帜之军人共173,700人,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有21,300人被俘,被俘人员中连排级军官有600人左右、营级30馀人、团级5人、师级1人,主要被关押在巨济岛等地。

1953年6月,韩国釜山战俘营1万4千2百馀名华籍反共战俘上书,请求释放,并准其到台湾参加中华民国国军行列。双方最后达成协议,战俘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去向,战俘的意向由中立国印度等国的代表负责鉴定。

中共官方认为,表面上看战俘由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了甄别以确定其本人的意愿。实际上,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团首任团长乔埃提出“自愿遣返”的方案,试图用“大量朝中战俘拒绝被遣返”的结果来宣扬“共产主义的失败”。志愿军战俘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被俘从而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中华民国国军(被称为“解放战士”),这一类战俘中有不少人不愿意在停战后回到中国大陆。最终共有14,235名志愿军战俘选择前往台湾,而选择回大陆的战俘大多受到政治审查、被开除党/团籍或拒绝其入党。组织干事韩子建后来提出重新入党(他在济州岛是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组织者之一),被别人要求重新念一遍在归管处写下的交待材料去评定是否够格入党,他表示无话可说,其后自尽。

中华民国政府及海内外448个民众团体为欢迎“反共义士”来归,经过多次集会商讨,事先向联军统帅呼吁,务须如期终止监管。1954年1月4日,联合国军统帅赫尔将军,为“表明人道与正义立场”再郑重声明,请负责战俘事宜的印度代表蒂迈雅必须于1月24日午夜将全体反共战俘无条件释放。

1月23日清晨7时20分起,14,850名中国反共战俘、7,650名韩国反共战俘,终于奔向南方,得到释放。前往台湾的反共战俘分成三批,于1954年1月23日由基隆上岸抵台,接受全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被称为“韩战义士”。他们在台北市游行,市民张灯结彩表示庆祝。全台湾各大城市自由钟,都敲响23下。并定1月23日为自由日,以纪念“反共义士”重获自由。一面通电全世界民主国家,吁请一致响应。此后每年集会庆祝,并有全世界热爱自由、主持正义人士来台参加盛会。

中华民国政府特设“一·二三自由日”以纪念这个“从中共手中解救大陆同胞”的事件;其后并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反共联盟大会”中通过。这即是一二三自由日的由来。这些反共战俘来到台湾之后,都被编入中华民国国军、并参加了诸如八二三炮战的战役,大多终老眷村。

随著冷战气氛转淡以及两岸局势的稳定,中华民国政府终止动员戡乱,各共产主义国家政权也于20世纪末逐一崩解,此纪念日于1993年改名为世界自由日。后来有的台湾战俘经商致富后回大陆投资,受到当地政府热情接待,如战俘张城垣就曾见到这种场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