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直屬專業研究機構,前身為創設於1956年的「中國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2014年6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更名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2020年,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批准,被列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

研究院主要對當前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中長期戰略研究,亦對國際事務中重要的現實和熱點問題做出及時分析,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供決策參考。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設有7個研究所、4個掛靠機構;擁有22名研究員、4名特聘研究員、26名副研究員[1]

目錄

歷史沿革

1956年11月24日,在時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張聞天的提議下,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

1958年,「中國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更名為「國際關係研究所」,與中科院脫鈎。

文革」中,研究所被撤銷。

1973年,為適應中美關係取得突破性進展後中國外交工作的需要,周恩來總理作了關於重建國研所的指示。重建的研究所名為「國際問題研究所」。

1979年,外交部明確規定研究所的方針任務為進行中長期、戰略性和政策性研究;研究所應成為外交部進行戰略性調研、重點國家基礎調研和培養調研專業人才的基地。

1986年,研究所正式更名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1998年,原國務院機構改革,原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併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掛靠在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基金會[2]」同時掛靠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與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及後來的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成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四個掛靠機構。

2014年6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更名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7月29日,舉行了「所改院」更名儀式。

研究方向

主要對當前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供決策參考。

科研條件

研究部門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設有7個研究所、4個掛靠機構。

研究所:美國研究所、亞太研究所、歐盟研究所、發展中國家研究所、歐亞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所、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掛靠機構: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和學術交流基金會及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

人員編制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從1992年起,研究院每年都有研究人員因貢獻突出而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共有49名研究人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中15名在職;研究院40%的研究人員具有高級職稱。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圖書館有中、英、法、俄、德、日、西共7個語種約25萬冊書籍及大量珍貴史料,館藏範圍涵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國際法等學科。

數據庫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開通了OECD Online、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The Economist、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宏觀經濟部分)、中國知網、East View's Universal Database platform (UDB)、Foreign Affairs、Foreign Policy、Oil & Gas Journal、OECD Economic Outlook、OECD Observer、中國外交部國家與地區資料、聯合國條約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數據庫資源、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庫、牛津分析簡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別信息報告、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手冊、中東研究與信息項目、得克薩斯大學地圖數據庫等資源。

科研成果

科研成就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每年承接國家社科基金、外交部及其他中央國家部委課題多項,自2002年實行所內課題制以來,已結項的所內課題達40多個;此外還與中國國內外其他學術單位開展合作研究項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