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又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九試驗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63820部隊),位於四川省綿陽市安縣,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是中國最大的空氣動力學研究、試驗機構。

簡介

1964年初,國際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錢學森根據國家安全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以及空氣動力學的發展狀況,建議成立全國的空氣動力研究院,並於1967年8月任空氣動力研究院籌備組組長。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機械工業部在四川省安縣重新組建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七研究所。原屬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後,也在四川省安縣選點建設風洞31°41′36″N 104°27′48″E / 31.693216°N 104.463208°E,即「七三〇五工程」。

國防科研體制調整時,經錢學森、郭永懷規劃,並經毛澤東批准,將中國主要的空氣動力研究機構合併,於1968年2月成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院,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第十七研究院。隨後,將國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七研究所、第七機械工業部「七三〇五工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懷柔分部劃歸第十七研究院。

此後數年,第十七研究院的管理體制多次變更。1970年3月,撤消了第十七研究院的番號,改為「風洞建設指揮部」,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後又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部第六研究院。1970年到1974年,廣大幹部和科研人員,尤其是主要為航天服務的超高速所(五所)的幹部和科研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向中央反映不合理的體制給基建和科研帶來的困難。後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李先念等對此作出批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為維持該單位不被拆分作出了許多努力。後來,國防工辦和國防科委派出調查組,來到綿陽了解情況。經過努力,包括錢學森多次向領導介紹情況,國務院和中共中央軍委在1975年11月決定將「風洞建設指揮部」劃歸國防科委建制,更名為「空氣動力試驗指揮部」。1976年1月,正式劃歸國防科委領導。1978年5月,錢學森在該單位深入調查研究[1]。到1979年,規劃中的大部分風洞已建成,並開展了許多研究試驗工作。1979年1月,組建成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劉蘇、張子新、劉光奇、史效忠(以上為副司令員,初期無司令員)、趙巨明(政治委員)等先後擔任該中心初創時期的主要領導。

1980年和1984年,該中心兩次面臨從軍隊移交地方,科技人員紛紛向中央反映意見,經錢學森支持,該中心仍保留在軍隊序列中。1985年10月,中央宣布裁軍100萬。國防科委領導由此再次研究該中心存在的必要性,會上錢學森重申該中心對航空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性,經錢學森堅持,國防科委此次研究未作出撤消該中心的結論。在中央一次會議後,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請錢學森留下,探討風洞建設問題,錢學森的回答解除了中央的疑慮,對該中心的生存起了關鍵作用。當時二人的對話是: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要運用風洞試驗、數值計算、模型自由飛這三大手段,開展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風工程各領域的研究。截至20世紀末,已建成數十座配套的低速、高速、高超聲速氣動力和氣動熱試驗設備,形成了亞洲最大的風洞群。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使風洞群停止工作[2]。2010年,汶川大地震兩周年之際,隨着多功能結冰風洞動工興建,科研試驗新區正式開工。2014年,擁有20多座風洞的「世界一流新型國家氣動中心」建成。

在深化國防軍隊改革中,2015年底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轉隸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

視頻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相關視頻

原來中國空氣動力研究中心是錢學森老師創辦的,就是17研究院!
發展空氣動力學 為中國的現代化「加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