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丹凤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莫河坎,距县城13公里左右。乡因境内有一丹凤山,故名。东与建兴镇、义丰乡接壤,西与西充县义兴镇相邻,南与碾垭乡为界,北与西充县中南乡槐树镇相接,距县城35公里,是南部的南大门。全乡幅员面积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35亩,总人口11792人,3194户,其中非农人口1019人。[1]
中文名称: 丹凤乡
行政区类别: 四川省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政府驻地: 莫河坎
电话区号: 028
邮政区码: 611338
地理位置: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西北部
面 积: 20.5平方公里
人 口: 11792人
方 言: 大邑话
气候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车牌代码: 川A
目录
明清时期
明万历时,今丹凤地区为沐德乡地;清代乾隆时为北信乡地;清、咸丰起为北乡三甲地,设置安靖、兴盛、六合、庆平4个团,称“下四团”。今水鸭村时属北乡二甲德胜团地。团下设甲、牌。
民国年间
民国2年,三甲改为三区。22年北乡改为第六区。24年,三区下四团地置龙泉乡,因境内有龙泉寺而得名。治所在龙泉寺,辖20个保。27年4月缩编为13个保。29年,治所迁高庙子,辖13个保,129个甲。次年1月,调整为10个保,103个甲。
解放后
解放后,龙泉乡仍置。1951年9月,保、甲改为村、小组。1952年1月土改结束时,全乡辖10个村,村下为居民小组。乡人民政府初驻高庙子,后迁东溪六只角,再迁莫河坎。1956年1月,普陀乡盐井、水鸭2村划属龙泉,此乡火龙、歧山2个村划属复兴乡。2月,凤凰乡划来游家、萧岗2个村。1958年10月,龙泉乡建制撤销,所属西廊、共和2个村划属和平乡,其余行政区域与复兴乡合并置朝阳乡,同时成立朝阳人民公社。乡人民委员会驻龙光寺,辖10个管理区,49个生产队。1961年8月,原复兴乡行政区域划出,复兴乡复置。12月,朝阳乡复名龙泉乡,并成立龙泉人民公社。乡人民委员会迁回莫河坎,同时游家、萧岗2个村划出还属凤凰乡,和平乡(公社)原西廊村刘田坝以下地区划来置西廊大队。1962年8月,盐井大队划属灌口乡。至此,龙泉乡(社)共辖12个生产大队,88个生产队,后又调整为90个生产队。1968年9月,龙泉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政区只称龙泉公社,不再同时称龙泉乡。1983年12月,龙泉公社改为丹凤公社。1984年3月,丹凤公社改为丹凤乡,下辖12个村,88个村民小组。
乡镇概况
科教文卫
丹凤乡内有乡小学1所、村小7所;有乡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4个,共有医务工作者22人;有畜牧兽医站1个,兽医10人;有广播文化服务中心1个,从业人员5人;有农业服务中心1个,从业人员9人;有邮政代办所1个,从业人员2人;有自来水厂1个,从业人员2人;有电信代办所1个,从业人员1人;党委人大政府工作人员共14人,全乡有党支部16个,共有党员346人。有小型水库1座,小水电站2座,蚕场1个,年生产蚕种5万张。
经济作物
全乡主要粮经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花生、红苕、豌立、葫豆、海椒、棉花等,家禽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等。2004年生猪出栏11000头,牛、羊出栏1200头,小家禽出栏30万只,粮食总产6654吨,油料总产1060吨,水果产量460吨,有劳动人口6135人,劳务输出3100人,劳务收入1500万元。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0元。
基础设施
住行
丹凤乡以国道212线为依托,全长1500米。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居民1100人。场镇有自来水厂1座,安装路灯1200米,共80盏,全乡有乡村道路45公里。2001年对丹凤乡至新南场,丹凤乡至中和井,丹凤乡至李广山三条公路进行了改扩建,共计14.2公里,建成了泥结碎石路,实现了可晴雨通车。
灌溉
全乡有农渠28公里,黄家坝农渠和广华寺农渠从丹凤境内穿过,可灌溉10个村,大河镇五里沟农渠也能灌溉莲池坝、回龙庵两个村,全乡有提灌站10座,功率340千瓦,控灌面积1000亩。全乡有塘、库、堰48处,徐岸河水库蓄水220万立方米,是全县仅有的3座小型水库之一。
退耕还林
1996年,国家实施了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全乡打井建池250余口,改造中低产田土1500亩。2002年、2003年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全乡供退耕还林1300亩,荒山造林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5%。
通信
乡内有移动和联通机站各1个,有线电视、有线电话巳实现了社社通,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50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48%,有线电话用户600余户,超过20%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
乡镇企业
丹凤的乡镇企业总数和企业效益,在全市、全省闻名。有丹凤蚕种场、新南茧站、徐岸河电站、新南电站、丹凤鱼场、丹凤种鸭场、丹凤无铅松花皮蛋厂、丹凤自来水厂共8家。丹凤蚕种场始建于1977年,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50万元,核定生产能量5万张,实际产量可达10万张,全县50%的蚕种曾由该种场供应,年最大产值可达300万元,该企业在1992年、1993年分别被省丝绸公司、省乡镇企业局评为先进企业。新南茧站建于1996年,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固定资产40万元,有职工5人,年收茧量达10万公斤,年产值可达70万元,2003年企业改制由县政府统一租赁给南部县绿神丝绸责任有限公司。徐岸河水电站始建于1986年,装机容量110千瓦,固定资产35万元,年发电量25万度,产值10万元,有职工4人,新南水电站始建于1988年,装机容量220千瓦,固定资产85万元,年发电量50万度,产值20万元,有职工6人。丹凤鱼场始建于1978年,有固定资产25万元,年产鱼可达5万公斤,产值达20万元,有职工2人,上述三个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已于2001年租赁给个体户经营。丹凤种鸭场建于1997年,占地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投资65万元,年产值可达30万元,有职工12人,无铅松花皮蛋厂建于1994年,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投资45万元,年产值29万元,职工11人,上述两个企业由于市场原因已于2001年前破产。
产业结构
丹凤历来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尽量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缩传统农业面积,粮经比例调整为5:5。丹凤的产业结构调整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2003年,积极响应县委万亩优质枇杷产业带建设规划,在沿国道线的龙滩寺、红军垭、石门堂、板桥子四个村共栽植优质枇杷1000亩。上世纪80年代初,丹凤致力于发展蚕桑产业,大力栽桑养蚕,一直是市县的蚕桑基地乡镇。2000、2001、2002年丹凤又大力发展一步成园桑园1500亩,截止2008年,全乡拥有桑树资源450万株,2004年全乡发纸量达6000张。乡上积极推广小蚕共育,改造口袋蚕房、推广纸板方格族、省力化蚕台等科学养蚕技术提高蚕子单产,产茧量已突破20万公斤,蚕茧收入达300万元,蚕桑生产各项指标考核名列全县第一。
计生工作
随着最后一块“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牌匾的挂出,大邑县丹凤乡每个行政村都在春节后成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每年春节前后,大量人口返乡,对计生工作是困难,也是机遇。丹凤乡利用第一季度妇检时机,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新婚建立档案、育龄妇女孕情检查、四项手术对象落实措施等工作,引导各村及时成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把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纳入协会的有效管理。掌握住流人口婚育的真实情况,跟踪检查、跟踪服务,从而切实解决了流动人口的出生错漏报、人员外出、婚育情况不清的现象。 丹凤乡还在春节前后对流动人口进行重点服务。大年初三党政班子成员就放弃与家人团聚时间,组织有关人员对育龄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服务。截至2008年,全乡共清理新婚建档101例,落实节育措施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