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于仲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于仲文
 西魏到隋朝时期名将

字 号 :字次武

民 族 :鲜卑

官 职 :右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

出 生 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时间 :545

去世时间 :613年

主要作品 :《汉书刊繁》30卷,《略览》30卷

主要成就 :平定檀让,大破突厥,从征吐谷浑

于仲文(545—613年),本姓万忸于氏,字次武,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到隋朝时期名将,北周太师于谨之孙,上柱国于寔之子。

  • 出身公卿之家,胸有大志,气度超凡。北周时期,历赵王属官、安固太守、仪同三司,迁东郡太守。
  • 平定尉迟迥叛乱有功,授予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拜行军元帅,率兵打退突厥可汗入侵。
  • 得到晋王杨广青睐,大破突厥侵略,仁寿年间,拜为太子(杨广)右卫率,支持隋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掌管文武选事。西征吐谷浑,进位光禄大夫。
  • 大业九年,再征高句丽失败,坐罪下狱,忧愤而死,享年六十九岁,撰写《汉书刊繁》《略览》各30卷。

人物生平

明察善断

  • 于仲文小时就聪明机灵,很小上学,就沉溺书中而不知疲倦。他父亲感到很奇异,说:“这孩子肯定会振兴我们于家。”他九岁时,曾在云阳宫拜见宇文泰,宇文泰问他:“听说你爱读书,书上有些什么?”于仲文回答说:“帮助父亲,侍奉君王,只有忠孝而已。”宇文泰非常赞赏他。
  • 这以后他跟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略知大义。长大后,倜傥风流而胸有大志,气度超凡,当时称他是名公子。开始当赵王宇文招的部下,不久迁任安固太守。任、杜两家都丢了牛,后来找到一头牛,两家都说是自己的,州郡无法决断。益州长史韩伯俊说:“安固于太守年少时就很聪明,可让他决断这事。”于仲文说:“这事很容易解决。”于是让两家各赶牛群来,放出那头牛,那头牛就奔向任家的牛群中。他又偷偷让人轻轻地伤了那头牛,任家人叹惜不已,而杜家人却没事一般。于仲文于是诃责姓杜的,姓杜的认罪而去。
  • 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一党的,以前因事入狱,无人敢治他结党之罪。于仲文到郡后,穷追究治,终于让他坐牢。
  • 蜀中人因此传语说:“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暴有次武。”不久,调他任御正下大夫,封为延寿郡公爵,食邑三千五百户。几次随军出征,累功升迁到当仪同三司。北周宣帝时,他任东郡太守。[1]

死战得脱

  • 杨坚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起兵,派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尉迟迥还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尉迟迥恨他不听自己的,派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斩首五百多级。
  • 于仲文因功被授为开府。尉迟迥又派其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两路俱进,又进攻于仲文。
  • 叛军的势力更大,东郡人十分害怕,郡中人赫连僧伽、敬子哲率人响应尉迟迥。于仲文估计不能挺住,抛妻别子,带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西门,冲破重围而逃走。他被叛军追赶,且战且行。跟随他的骑兵,十之七八都战死。于仲文独得免祸,到达京师。尉迟迥于是杀了他的三子一女。杨坚见于仲文,引入内室,为他下泪。[2]

安抚宇文

  • 杨坚赐他采帛五百段,黄金二百两,提拔他当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他鼓吹,让他乘驿车到洛阳发兵,以讨伐檀让。当时韦孝宽在永桥一带抵抗尉迟迥,于仲文到孝宽处与他商议。
  • 当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此对仲文说:“你刚从京师来,你看丞相的意思怎么样?尉迟迥实在不值得一打,只担心事情完了以后,又有鸟死藏弓的忧虑。”仲文怕宇文忻发生变故,就对他说:“丞相宽弘大度,明识有余,我们如能尽力为国,他必定不会有二心。我在京师三天,常见他有三个好处,以此看来,丞相不是一般的人。”宇文忻说:“三个好处怎样?”于仲文说:“有个叫陈万敌的,新近从贼人中来,丞相马上叫他的弟弟陈难敌召集人马,随官军讨伐贼人。这是丞相有大度的第一个长处。上士宋谦,奉命调查一些事,宋谦于是要调查陈万敌别的罪过。丞相责备他说:‘上当入网的,自可推求,何必又去调查访问,有亏大礼!’这是他不管人隐私的第二个长处。说到我于仲文的妻子儿女,丞相没有不潸然落泪的。这是丞相有仁爱之心的第三个好处。”宇文忻从此才安下心来。[3]

大战檀让

  • 于仲文的部队到汴州的东倪坞,与尉迟迥的部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于仲文进击而破之。于仲文军驻扎在蓼堤,离梁郡七里,檀让拥众几万。
  • 于仲文用老弱挑战,檀让军全部来拒战。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军很骄傲轻敌。于仲文于是派出精兵在左右两翼出击,大败檀让军,活捉五千多人,斩首七百级。于仲文军进攻梁郡,尉迟迥的守将刘子宽弃城逃走。于仲文率军追击,活捉、斩杀叛军几千人,刘子宽独个逃走。
  • 当初,于仲文在蓼堤时,诸将都说:“我军从远方来,人马疲劳,不可立即决战。”仲文却令三军立即吃饭,摆阵大战。破敌以后,诸将都请教道:“此前,我军疲劳,按道理不可交战,最后反而克敌制胜,这是用的什么计?”仲文笑着说:“我所率领的将士,都是华山以东地区的人,他们善于速战速决,不应该打持久战。乘势进军,我们所以能克敌制胜。”诸将都认为他们赶不上仲文。
  • 于仲文军进击曹州,活捉了尉迟迥所署的刺史李仲康和上仪同房劲。檀让率余部驻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万人驻扎在永昌。于仲文装模作样下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你们可以积集点粮食。”檀让还以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到,正在那里杀牛犒赏人马。于仲文知道他太大意,挑选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于仲文攻占了城武。
  • 尉迟迥的部将席毗罗,拥众十万,驻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人假装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犒赏将士。”金乡人信以为真,都很喜欢。于仲文挑选精兵,打起尉迟迥的旗帜,加速前进。
  • 徐善净远远望见于仲文军将到,还以为是檀让来了,于是出城迎接。于仲文活捉了他,于是占领金乡城。诸将大多劝于仲文屠城,于仲文说:“这里是席毗罗起兵的地方,我们应宽待他们的妻子儿女,那么,他的部下会自动回来。如果屠城,他们就绝望了。”众人都说好。
  • 于是席毗罗仗着人多势众,来逼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离阵几里远的地方,在麻田里设下埋伏。两下里刚刚交手,于仲文的伏兵就动手了,他们都扌曳着柴,鼓噪呐喊,尘埃飞扬得很高。席毗罗的部队溃逃了,于仲文乘机追杀,贼人都投洙水而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于仲文活捉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藏在荥阳一户民家,被捉来杀了,把他的首级传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碑就树立在泗水之滨。 [4]

上书自辩

  • 于仲文回到京师朝见杨坚,杨坚引他到内室,一起饮宴,极尽欢乐,赐他杂采一千多段,女乐十人,又授他柱国、河南道大行台。
  •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篡周建隋,他就留在了京师。不久,他的叔父、太尉于翼因罪下狱,于仲文也被有关官吏抓到牢里去了。他在狱中上书杨坚,说:“我听说春生夏长,是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忠,是人伦不易之道。过去尉迟迥作乱,所在之处,如影随物地都追随他。我地处险要的函谷关和黄河之间,地方是要冲。我尝胆枕戈,誓死为国。尉迟迥当时收买我,用大将军的官位和万户侯的爵禄。我不顾妻子儿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冒着白刃,突破重围。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惨死。我披肝沥胆,跑到京师。承蒙陛下授我高官,委我兵权。那时黄河以南的贼人,如狼似鸱。我以八千疲弱兵卒,扫除妖雾,在梁郡打败刘子宽,在蓼堤打败檀让,平定曹州,收复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了亳州之围,消灭了徐州的贼人。席毗罗的十万之众,一战便土崩瓦解;黄河南边的蚁聚之徒,我都按时消灭了。在群凶问鼎之时,百姓无主之日,我的二叔于翼先在幽州,总管燕赵,他南邻反贼,北防胡人。他内外安抚,辖区才得以免遭祸害。我的五叔于智,在黑水一带树起大旗,与反贼王谦为邻。五叔他遏制蛮人,镇守蜀道。我的兄长于𫖮,任州牧于淮南,受命杀敌,他乘机剿贼,传贼人首级到京师。王谦窃据二江,背叛于蜀。我的第三个叔父于翼,受命于朝廷,替天讨逆。我家此外的父叔兄弟,都受到文武重任,或受命于危难之际,或侍卫于战阵之前。我们于家全家忠诚,望能查明真相。请陛下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点滴小功。这样,那么就能死灰重燃,枯骨生肉,不胜感激之至,谨冒死上闻。”
  • 杨坚看了表章,将于仲文和于翼都放了。不久,杨坚下诏,让于仲文率兵屯扎在白狼塞,以防备突厥。 [5]

功勋卓著

  • 开皇二年(582年),杨坚授他行军元帅,统帅十二总管,以进攻突厥。出兵服远镇,遇到突厥军,打败了他们,斩首一千多级,得到牲畜数以万计。于是,从金河出白道,派总管辛明瑾、元滂、贺兰志、吕楚、段谐等二万人出盛乐道,到那颉山去。隋军到了护军川北边,与胡人军相遇,可汗见于仲文的军队军容整肃,不战而退。
  • 于仲文率领精干的五千骑兵,越山追击,没追上而回还。杨坚因尚书省文书多而杂,官吏多行奸诈,让于仲文调查尚书省的事。他所揭发的尚书省的问题很多,杨坚嘉奖他的明断,厚加慰劳赏赐。
  • 杨坚每每担心运输跟不上,于仲文请求挖掘疏通渭水,开通水运。杨坚深以为然,让仲文总管这件事。
  •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发动伐陈战争,授于仲文行军总管,率水军从章山出汉口。陈国的郢州刺史荀法尚、鲁山城主诞法澄、邓沙弥等请求投降,秦王杨俊都让于仲文率兵接受他们投降。
  • 开皇十年(590年),高智慧等人在江南作乱,他又以行军总管身份讨伐他们。当时三军缺粮,米价猛涨,于仲文私下里卖军粮,因此被除名。
  • 开皇十一年(591年),他被恢复官爵,率领兵马驻扎在马邑,以防备突厥。过了几十天,就作罢了。
  • 晋王杨广因于仲文有将帅之才,常注意他。到这时,杨广上奏,要于仲文去,朝廷于是下令让他监督晋王军府之事。后来突厥进犯边塞,杨广任元帅,让于仲文率领先头部队,大破突厥军而回。仁寿初年,授于仲文为太子右卫率。 [6]

忧愤而卒

  • 杨广即位后,迁他为右翊卫大将军,参与掌管选用文臣武将之事。杨广讨伐吐谷浑,仲文迁任光禄大夫,很被亲信。
  • 大业八年(612年),杨广首征高句丽,于仲文率军直指乐浪道。部队驻扎在乌骨城,于仲文挑选瘦弱的马、驴几千头,放在军后。接着率部往东。高句丽人出兵袭击他的后部,于仲文回军打击,大破高句丽军。
  • 到鸭绿江,高丽将领乙支文德诈降,来到于仲文的军营。于仲文早就接到密旨,如遇到高元和乙支文德,一定要抓住。到这时,乙支文德来了,于仲文将要活捉他。当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任慰抚使,坚持劝阻他。
  • 于仲文于是放了乙支文德。接着又后悔,派人骗文德说:“还有话要说,你可再来一下。”文德不听,于是渡江。于仲文选拔骑兵渡江追他。每次作战,必破敌军,乙支文德送诗于仲文说:“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于仲文回信叫他投降,文德烧掉军营而逃走。当时宇文述因粮尽想退军,于仲文说要以精兵追杀乙支文德,可以立功。
  • 宇文述坚持阻止他,于仲文发怒说:“将军率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有何脸面见皇上?而且这么一退,我于仲文此行,就无有战功了。”宇文述也厉声说:“何以见得无功?”于仲文说:“过去周亚夫为将时,看见天子,军容不变。这是因为决定权在他一人手里,所以他能功成名就。现在我们却人各一心,怎能赴敌?”起初,炀帝因于仲文有谋略,下令各部听他节制,所以仲文才有这番话。因此,宇文述等人不得已而听他的,于是前行。
  • 往东到了萨水,宇文述以士兵饥饿为由而退回,所以隋军失败。杨广把这事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诸将都把罪过推给于仲文。杨广大怒,放了诸将,独关于仲文。于仲文忧愤发病,病很重了才出狱。
  • 大业九年(613年),于仲文死在家里,时年六十八岁。于仲文撰有《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有九个儿子,于钦明最有名。[7]

人物成就

  • 杨坚平尉迟迥时,于仲文以少胜多,击败尉迟迥部将檀让、席毗罗,对消灭尉迟迥起到很大作用。杨坚建隋后,于仲文数次击败突厥,平陈也有立功。

人物评价

  • 于寔:“此儿必兴吾宗矣。” [8]
  • 蜀中语:“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8] 
  • 韩伯俊:“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8] 
  • 乙支文德:“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8] 
  • 叶适:“隋名将,自韩、贺、杨、史,外如崔仲方、于仲文、段文振等,亦足备驱使。及再伐辽,至于亡国杀身,而麦铁杖、杨义臣、陈棱、沈光之流,犹有可述。葢乘分裂并吞之后,隋虽统一,而天下未尝无变,其多将材,固应如此也。”[9]
  • 《隋书》:“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自兹厥后,屡当推毂。辽东之役,实丧师徒。斯乃大树将颠,盖亦非战人之罪也。” [8] 

史书记载

  • 《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五》 [8] 
  • 《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10]

参考资料

  1. 《隋书》:于仲文,字次武,建平公义之兄子。父实,周大左辅、燕国公。仲文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其父异之曰:“此儿必兴吾宗矣。”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俱认,州郡久不能决。益州长史韩伯俊曰:“于安固少聪察,可令决之。”仲文对曰:“此易解耳。”于是令二家各驱牛群至,乃放所认者,遂向任氏群中。又阴使人微伤其牛,任氏嗟惋,杜家自若。仲文于是诃诘杜氏,杜氏服罪而去。始州刺史屈突尚,宇文护之党也,先坐事下狱,无敢绳者。仲文至郡穷治,遂竟其狱。蜀中为之语曰:“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未几,征为御正下大夫,封延寿郡公,邑三千五百户。数从征伐,累勋授仪同三司。宣帝时,为东郡太守。
  2. 《隋书》: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馀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人情大骇,郡人赫连僧伽、敬子哲率众应迥。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馀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3. 《隋书》:赐彩五百段,黄金二百两,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时韦孝宽拒迥于永桥,仲文诣孝宽有所计议。时总管宇文忻颇有自疑之心,因谓仲文曰:“公新从京师来,观执政意何如也?尉迥诚不足平,正恐事宁之后,更有藏弓之虑。”仲文惧忻生变,因谓之曰:“丞相宽仁大度,明识有馀,苟能竭诚,必心无贰。仲文在京三日,频见三善,以此为观,非寻常人也。”忻曰:“三善如何?”仲文曰:“有陈万敌者,新从贼中来,即令其弟难敌召募乡曲,从军讨贼。此其有大度一也。上士宋谦,奉使勾检,谦缘此别求他罪。丞相责之曰:‘入网者自可推求,何须别访,以亏大体。’此其不求人私二也。言及仲文妻子,未尝不潸泫。此其有仁心三也。”忻自此遂安。
  4. 《隋书》:仲文军至汴州之东倪坞,与迥将刘子昂、刘浴德等相遇,进击破之。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馀人,斩首七百级。进攻梁郡,迥守将刘子宽弃城遁走。仲文追击,擒斩数千人,子宽仅以身免。初,仲文在蓼堤,诸将皆曰:“军自远来,士马疲敝,不可决胜。”仲文令三军趣食,列阵大战。既而破贼,诸将皆请曰:“前兵疲不可交战,竟而克胜,其计安在?”仲文笑曰:“吾所部将士皆山东人,果于速进,不宜持久。乘势击之,所以制胜。”诸将皆以为非所及也。进击曹州,获迥所署刺史李仲康及上仪同房劲。檀让以馀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诸将多劝屠之,仲文曰:“此城是毗罗起兵之所,当宽其妻子,其兵可自归。如即屠之,彼望绝矣。”众皆称善。于是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5. 《隋书》:上览表,并翼俱释之。未几,诏仲文率兵屯白狼塞以备胡。
  6. 《隋书》:晋王广以仲文有将领之才,每常属意,至是奏之,乃令督晋王军府事。后突厥犯塞,晋王为元帅,以仲文将前军,大破贼而还。仁寿初,拜太子右卫率。
  7. 《隋书》:炀帝即位,迁右翊卫大将军,参掌文武选事。从帝讨吐谷浑,进位光禄大夫,甚见亲幸。辽东之役,仲文率军指乐浪道。军次乌骨城,仲文简羸马驴数千,置于军后。既而率众东过,高丽出兵掩袭辎重,仲文回击,大破之。至鸭绿水,高丽将乙支文德诈降,来入其营。仲文先奉密旨,若遇高元及文德者,必擒之。至是,文德来,仲文将执之。时尚书右丞刘士龙为慰抚使,固止之。仲文遂舍文德。寻悔,遣人绐文德曰:“更有言议,可复来也。”文德不从,遂济。仲文选骑渡水追之,每战破贼。文德遗仲文诗曰:“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仲文答书谕之,文德烧栅而遁。时宇文述以粮尽欲还,仲文议以精锐追文德,可以有功。述固止之,仲文怒曰:“将军仗十万之众,不能破小贼,何颜以见帝!且仲文此行也,固无功矣。”述因厉声曰:“何以知无功?”仲文曰:“昔周亚夫之为将也,见天子军容不变。此决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敌!”初,帝以仲文有计画,令诸军咨禀节度,故有此言。由是述等不得已而从之,遂行。东至萨水,宇文述以兵馁退归,师遂败绩。帝以属吏,诸将皆委罪于仲文。帝大怒,释诸将,独系仲文。仲文忧恚发病,困笃方出之,卒于家,时年六十八。撰《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有子九人,钦明最知名。
  8. 8.0 8.1 8.2 8.3 8.4 8.5  《隋书·卷六十·列传第二十五》.国学网.2014-06-30
  9. 《习学记言·读隋书》
  10. 《北史·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一》.国学网.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