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祖弘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祖弘忍(禅宗五祖)

五祖弘忍(601年-675年),俗姓周,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人,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基本资料

中文名 弘忍 出生地 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
别 名 禅宗五祖 所处朝代 唐朝
出生日期 601年 师 承 四祖道信
逝世日期 675年 弟 子 六祖慧能

生平

弘忍七岁时,被尊为禅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见,道信叹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 于是就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家长的意见,能否让他出家作为道信的弟子。 他的家长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 缁门俊秀,归者如云。 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 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

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 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 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之,而他则能够“闻言察理,解事忘情”。 道信知其为根器,把道都传给他了。 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 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于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 由是其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

龙朔元年(西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夜里为惠能宣讲《金刚经》大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惠能大悟,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 唐高宗上元元年(西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弘忍,生于隋仁寿元年(601年)。 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 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 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 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 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 后道信圆寂,由弘忍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 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或“黄梅禅”。 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传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说,后传法于六祖惠能。

著述

弘忍得法于道信之后,先后住双峰山和东山寺两地数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城,都被他婉拒。 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药到山供养。

弘忍的禅学继承道信的思想而来,主要有二依: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 《宗镜录》卷九十七谓弘忍常说:“欲知心要,心是十二部之根本...........诸佛只楚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 由此可见弘忍的禅对心是十分重视的。 据传弘忍有《修心要论》之作行世,但在历史上《楞枷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不同意。 他认为那是别人的伪托,因为弘忍是“不出文记”的。 但是净觉又说他“口说玄理,默授与人”。 这本书很可能是他说的“玄理”,听法的弟子记录,整理成书之后,取名《修心要论》。 不过这也只是推测而已。 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杂染心,而是真心,或称为清净之心。 此心本来清净圆明,只因烦恼所攒,不能显露。 习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证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说的“明心见性”。

中国的禅学,自达摩以来,以《楞伽》印心。 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 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继承了老师的禅学传统,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心的新内容。 这反映禅学在不断地发展。

在生活作风上,弘忍也有创新。 在他以前,禅者都是零星散居,一衣一钵、修头陀行,随遇而安。 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者的生活为之一变,禅徒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运水,都当作佛事。 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 这种生活的变化,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 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创丛林,立清规,道场选址在深山老林,称道场为“丛林”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禅风的影响。

悟道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 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 ”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 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 ”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 ”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 ”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尚未婚嫁。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 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事情。 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并把她赶出家门。 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著流浪的生活。 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 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 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 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像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 她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 就这样,她带著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 有一天,周氏带著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 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 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 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 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

小孩道:“是佛性。 ”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 ”

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

四祖听了心里非常高兴,知道这孩子绝对是法器,就命侍者来到孩子母亲身边,请她答应让这孩子出家。 孩子母亲想起这孩子的神奇身世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奇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 四祖得到这个弟子,就给他起了法号叫“弘忍”。[1]

专理佛法

弘忍禅师出家之后,就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大师。 弘忍禅师由于少年那番经历,性格比较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 四祖门下其他师兄弟经常欺负他,他也毫不争辩,泰然处之。 《楞伽师资记》中这样记载,弘忍禅师“住度弘湣,怀抱贞纯。 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 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 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 四仪皆是道场,三业咸为佛事。 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 ”由此可知,弘忍禅师心量宽宏,慈悲仁湣,纯洁无暇,不谈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在觉照当中,而且主动承担苦活重活,甘为大众服务。 《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大众之中,承担各种杂活,晚上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毫不懈怠。

弘忍禅师这样的人品与悟性,使他渐渐成为同门中的楷模。 道信禅师尚在世时,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 月逾千计”。 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天,因缘成熟,四祖就把法衣传付弘忍禅师,弘忍禅师就成为中土禅宗第五祖。 在付法时,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四祖还把门下弟子全托付给弘忍禅师。[2]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大弘佛法,门下先后涌现十位得意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慧安、法如等人,其中又以慧能最为出色。 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于唐高宗咸亨五年二月圆寂,世寿七十有四。 在此之前,弘忍大师已将祖衣传给六祖慧能大师。

视频

《佛教高僧五祖弘忍禅师生平历史纪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