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文景觀,又稱文化景觀,是指自然與人類創造力的共同結晶, 反映區域獨特的文化內涵,[1] 特別是出於社會、文化、宗教上的要求, 並受環境影響與環境共同構成的獨特景觀。人文景觀,最主要的體現即聚落,還包括服飾、建築、音樂等。[2]建築方面的特色反映為城堡、宮殿,以及各類宗教建築景觀,具有歷史性。
學術定義
在學術界中有很多不同的定義,下面列舉幾種常見的定義:
【定義1】人文景觀是指歷史形成的、與人的社會性活動有關的景物構成的風景畫面,它包括建築、道路、摩崖石刻、神話傳說、人文掌故等 。人文景觀是社會、藝術和歷史的產物,帶有其形成時期的歷史環境、藝術思想和審美標準的烙印,具體包括名勝古蹟、文物與藝術、民間習俗和其他觀光活動。
【出處】中國古代建築美學話語中的審美邏輯心理與... 《湖北社會科學》 2004年 蔣小兮
【定義2】人文景觀是指歷史、文化的古蹟如文物古蹟、宗教勝地、民族風情和古建築等.據《三國志·魏書浩十八記:「龐德常乘白馬羽(關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出處】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歷史考述 《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年 戴楚洲
【定義3】所謂人文景觀是指可以作為景觀的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與成就是以人為事件和人為因素為主的景觀。
【出處】淺談人文景觀在風景名勝區規劃中的作用 《天津農學院學報》 2002年 周華春。
【定義4】人文景觀是指旅遊資源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等價值.人文景觀帶給遊客的是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統一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出特殊的歷史、地方、民族特色或一種異國、異地的特殊情調。
【出處】保護旅遊景觀質量的幾個問題 《創造》 1997年,盛世蘭。
基本介紹
人文景觀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性、文化性,一定的實物和精神等表現形式的旅遊吸引物。
共性
總結以上的定義,都有很多的共同點,就是人文景觀具有有旅遊吸引力歷史性,要求要一定的歷史時期的積累。
文化性,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實物載體,像文物古蹟,也可以是精神形式,像神話傳說,民俗風情。
分類
人文景觀包括的範圍很廣,涉及面很寬,類型多樣。歸納起來,人文景觀主要包括歷史古蹟、古典園林、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文學與藝術、城鎮與產業觀光等類型。
歷史古蹟景觀
歷史古蹟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留存下來的活動遺址、遺蹟、遺物及遺風等,遺存形式和表現內容十分豐富。狹義的歷史古蹟景觀,主要包括人類歷史文化遺址、古代建築、古代陵寢和歷史文物。
古典園林景觀
園林即在一定的地段範圍內,利用和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闢山水地貌,並結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築的布置,從而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遊憩、居住的環境。按照園林的構景藝術風格,可將園林分為西方園林、東方園林、中西混合式園林三種類型。按照園林的營建功能和目的,中國古典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壇廟、祠館園林、大型湖山園林等類型。按照園林所處的區域,可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少數民族園林等。中國古典園林的構景手法主要有主景與配景,前景、中景、背景、全景,借景,對景與分景,框景、夾景、漏景、添景,點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築類型主要有廳、堂,樓、閣,榭,軒、館、齋、室,舫,廊,亭,塔等。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小品主要有園門、景牆、景窗,花架、花壇,園林雕塑,園橋、汀步、水池,園凳、園桌等。
宗教文化景觀
宗教文化景觀包括宗教建築景觀、宗教活動景觀和宗教藝術景觀。
(1)宗教建築景觀
①佛教文化建築包括佛教寺院建築和佛塔。佛教寺院建築是佛教徒供奉佛像、僧眾居住、修行和舉行各種法事活動的地方,也是信徒進香朝拜,參加宗教活動的中心。佛教於公元一世紀前後傳入中國,在漢族地區、藏族、蒙古族地區和傣族地區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漢地佛教、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和雲南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統,各地佛教寺院的建築也分別吸收了本地、本民族的建築風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築形式。
A.漢地佛教寺院的建置。明清時期以來,佛寺建築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毗盧閣、觀音殿。其中,大雄寶殿是佛寺的主體建築,東西兩側的配殿為鐘樓與鼓樓,伽藍殿與祖師堂,觀音殿與藥師殿相對應。比較大的寺院一般還建有五百羅漢堂和佛塔等建築。
B.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置。藏傳佛寺規模宏大,建築宏偉,文物薈萃,金碧輝煌。藏傳佛教寺院一般由札倉、拉康(佛寺)、囊欠(活佛公署)、印經院、藏經樓、靈塔殿、僧舍等組成。
C.雲南上座部佛教寺院的建置。雲南上座部佛教寺廟主要由佛殿、藏經室、僧舍及佛塔四部分組成。
D.殿堂中的佛像設置。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彌勒佛像,東西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像。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佛教至高無上的本尊釋迦牟尼佛像,有供一尊、三尊、五尊三種形式;大雄寶殿兩側多供奉十八羅漢。觀音殿又稱大悲殿,主要供奉佛教中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像。中國著名的寺院主要有河南洛陽白馬寺、鄭州登封少林寺、開封大相國寺,河北承德普寧寺、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等。1994年,西藏布達拉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最初佛塔是佛門弟子為藏置佛祖的舍利和遺物而建造的。佛塔按供奉對象分,有佛舍利塔、菩薩塔、阿羅漢塔、高僧墓塔等。我國佛塔的共同建築構造有地宮、塔基、塔身和塔剎四個部分。中國著名的佛塔主要有開元寺塔、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大雁塔、小雁塔和妙應寺白塔,少林寺塔林等。
②道教文化建築道教活動場所一般稱為道宮、道觀。道教宮觀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園林四部分組成。我國現存道教宮觀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前有山門、華表、幡軒;山門以後正中部分是中庭,中庭是宮觀建築群的主體,分布在宮觀的中軸線上,主要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三大殿堂;三大正殿兩側有配殿,祀奉一般道教諸神。武當山古建築群是我國最大的道教文化建築群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佛寺中主要宗教活動有僧尼的日常行事、懺法和法會以及佛教節日活動等。寺院內重要的佛事活動有水陸法會、焰口施食、齋天和放生等。佛教最重要的節日是佛陀誕生、成道、涅盤紀念日。道教節日主要是紀念道家神仙的誕辰,如農曆正月初九為玉皇大帝聖誕,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農曆二月十五為太上老君聖誕,農曆三月初三為王母娘娘聖誕等等。每逢節日,各宮觀內都要舉行隆重齋蘸,盛大的節日則要舉行廟會活動。
(2)宗教藝術景觀
宗教藝術景觀主要包括宗教雕塑藝術、宗教壁畫藝術、佛教石窟寺藝術、宗教摩崖造像藝術等。佛教塑像名目繁多,分別有四大天王,彌勒菩薩、韋馱菩薩、釋迦牟尼佛、三身佛、三世佛、觀音菩薩、羅漢等塑像。道教宮觀中的塑像,諸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道教三尊、三官、老子李耳、八仙、四大神將、張道陵、王重陽、丘處機等。佛教壁畫按其內容可分為尊像畫、佛教史跡畫、佛教故事畫、經變畫、反映傳統故事的畫及其他內容的畫等六類。佛教石窟寺大約始於公元三世紀,公元五至八世紀是中國石窟寺發展的最鼎盛時期。敦煌莫高窟、雲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為中國佛教四大石窟。佛教摩崖造像在我國南方地區較多,如重慶大足石刻、四川樂山大佛、浙江飛來峰造像和棲霞千佛岩等。而道教現存的摩崖造像卻不多,其中著名的有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
(3)民俗風情景觀
民俗風情是指一個地區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條件下,在生產、生活與社會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風俗習慣。民俗風情景觀主要包括我國各民族的飲食習俗和特色民居、傳統服飾和民間工藝品、婚喪習俗、民族歌舞和節慶活動等。
(4)文學與藝術景觀
文學藝術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強烈的感染力,並滲透在其它旅遊景觀中,具有旅遊文化審美的價值和功能。旅遊文學藝術的主要形式有遊記、風景詩詞、楹聯、題刻、神話傳說、影視、戲曲、書法、繪畫、雕塑等。
(5)城鎮與產業觀光景觀
城鎮與產業觀光景觀主要包括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小城鎮、現代都市風光和產業觀光景觀等。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歷史上形成的有重要傳統文化價值的,在軍事、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藝術等方面具有獨特地位,有不同程度影響力的各類城市。根據歷史文化名城的形成發展和功能特點進行分類,可分為古都類、地區統治中心類、風景名勝類、民族地方特色類、近代革命史跡類、海外交通、邊防、手工業等其它特殊類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安陽、杭州為中國七大歷史古都。現代都市風光包括都市標誌性建築,現代商業、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生等活動現象與設施,都市休閒娛樂設施等。產業觀光景觀主要包括現代生態農業觀光,現代工業觀光,高新科學技術觀光,現代偉大建設工程觀光(包括現代化建築、交通橋樑工程、水利樞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各種景觀)等。
參考文獻
- ↑ 文化景觀遺產的提出與國際共識(二)豆丁網
- ↑ 作為人文景觀的建築,蘊含歲月的沉澱未末趣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