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伯示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伯示麦(BETH-SHEMESH)(意即“太阳之家〔庙〕”),是圣经中四处地方的名称。

基督教的《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1]》《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含亚兰文)写成,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新约[2]》一共27卷。

简介

1. 犹大的一个重要城市(王下十四11;代下廿五21),在其北面边界、与但支派领地接壤之处(书十五10),位于山区向西的谷中,距耶路撒冷以西廿四公里,因而控制了从山区到海岸平原的通道。它的地点可能就是现今的欧鲁梅利废丘(Tell er-Rumeileh),位于一个鞍形山脊上,在日后申斯泉(`Ain Shems)村落以西。发掘工作在1911至12年进行,于1928至32年规模更扩大。在早青铜时代的末期(约主前200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这里已有民居,并在中及晚青铜时代蓬勃发展,成为一坚固的迦南城堡;于第十九王朝的埃及法老的统治下,它的发展更达到高峰。从晚青铜时代的地层所发现,一块刻有*乌加列(沙呣拉角 [Ras Shamra])楔形字母的泥版,显示此地与北面有联系。青铜时代末年的出土文物显着地有大量的*非利士陶器,表示这些原居住在海岸的人已大量的移居内陆,并在此处与新到达的以色列人成为竞敌。在士师时期,以色列人定已攻取了这城,因为它已分配为利未支派的城邑(书廿一16;代上六59)。在撒母耳时期,这城肯定已在以色列人手中,因为当非利士人送回约柜时,他们把它送到伯示麦(撒上六)。大卫与非利士人争战的后期,很可能巩固了这城,而在这里发现的双层*墙看来也属这时期。有证据显示这城在主前十世纪被毁,可能是毁于埃及王*示撒之手,因他曾于罗波安在位的第五年攻打犹大(王上十四25-28)。在这件事之后一世纪,以色列王约阿施在伯示麦大大的击败犹大王亚玛谢(王下十四11-13;代下廿五21-23)。亚哈斯在位期间,非利士人再次攻取了伯示麦及其他的城邑(代下廿八18),但却被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所驱逐,因为亚哈斯曾向他求助,并且犹大也成了亚述的附庸国。从被发现的橄榄油提炼厂及制铜场的装置(自青铜时代已开始存在),也可对王国时期这城市的生活略见一斑。然而这城市到此时已败落,且最终在主前六世纪为尼布甲尼撒所摧毁。

很可能伊珥示麦(“太阳之城”,书十九41)就是伯示麦。

2. 在以萨迦支派边界的城镇(书十九22),这里的迦南人没有被赶走,只臣服于以色列人(士一33)。这城可能就是现今的艾贝迪耶(el-`Abe{di^yeh),它控制了加利利海以南三公里约但河的浅滩。

3. 分配给拿弗他利支派的一座设防城镇(书十九38),除非它就是2,否则其地点不详。

4. 在埃及的一座城(耶四十三13),可能与希流波利(Heliopolis)是同一地方(RSV 也采取这观点)(*安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