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也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和佛山传统文化于一体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祖庙古建筑群、孔庙、黄飞鸿纪念馆[1]、叶问堂等。
目录
基本介绍
祖庙博物馆,馆藏文物以道教文物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为主。基本陈列充分展示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道教文化、武术文化、佛山民间工艺等。馆内每年举办春节祈福、佛山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春秋谕祭、乡饮酒礼等影响深远的民俗文化活动,同时长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黄飞鸿醒狮表演”、“少年黄飞鸿武术表演”、“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并通过引进举办高品位和高质量的展览,不断丰富陈列展览资源,充分发挥了祖庙博物馆作为佛山对外宣传的重要文化旅游窗口的作用。
祖庙博物馆完成了历时三年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和外部环境改造后,祖庙内部硬件设施更臻完善。它以其保存完整的明清两代古建群及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每年吸引近二百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各界名流到访。在此人们可以领略佛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粤剧文化和武术传统文化风采。
基本陈列
黄飞鸿纪念馆
黄飞鸿纪念馆陈列展览的展陈面积达930多平方米,共分“佛山黄飞鸿”、“小说黄飞鸿”、“广播黄飞鸿”、“粤剧黄飞鸿”、“电影黄飞鸿”、“电视黄飞鸿”、“漫画黄飞鸿”七大核心展区,通过180多件(套)藏品实物、近160组文照、图片以及油画、陶塑、模型、复原场景、语音导览及多媒体动态展示等各种丰富的展陈手段,多角度向观众展示佛山黄飞鸿的真实生平及其在后世影视文艺领域中的传奇形象与影响。
叶问堂
叶问堂的陈列设计配合仿古建筑的特点,强调传统的色彩,天花设计了一条几何形的造型带,勾划出咏春拳谱轮廓线,增加咏春武艺的环境氛围,采用了场景、油画、多媒体等展示手法,以配合和衬托展览内容。
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
"岭南圣域——佛山祖庙历史文化陈列”,作为第一个全面展示佛山祖庙历史文化的陈列展览,该展厅面积800多平方米。其内容分为“真武崇信、圣域春秋、祖庙仪典、古建华章、艺宫寻珍”五大部分。设计思路以祖庙“岭南圣域”为布展中心主题,以“北帝山云”轮廓为展区平面布局。同时,结合中国古代朴素的物质观,将“五行”概念:“水、火、土、木、金”作为其设计理念和陈列主线,共展出126件(套)文物实物、19件(套)文物复制品,115张实物照片,38张古籍文照,以及一大批珍贵民国时期档案资料等。
馆内藏品
金属器物
清嘉庆省佛宣炉行八仙五供祭器
铜铸,通体呈灰色,局部有铜锈斑垢;五供纹饰丰富,造型精美,分别为香炉一只,烛台一对,花觚一对。香炉呈长方形,如意立耳外撇,平口内敛微鼓,颈部开光有楷书铭文:“省佛宣炉行”;其余部位能看清的铭文有:“宝盛店”、“有盛店”、“顺盛店”、“万盛店”、“合盛店”、“怡盛店”、“利盛店”;腹部四面开光,正背两面分别为四仙,合为八仙,左右为“福禄寿”“天姬送子”和“状元及第”图;腹底有四柱方腿。烛台呈方形,直口折沿,回纹饰边;烛台两层纹饰均以蝉翼纹和夔龙纹为主。花觚呈方形,直口折沿,上下两层为蝉翼纹,腹部四面分别是爵禄封侯、双凤朝阳、宝鸭穿莲和松鹤延年等吉祥图案。五供底部均未如意折角方足。五供祭器的铭文记载了清代嘉庆到光绪年间广州和佛山宣炉行铸造店号的历史。
清嘉庆蝉翼纹兽足立耳大铁鼎
此鼎为铁质铸制,口径达116cm,通高273cm,盘口,束颈鼓肩,弧腹圜底,三兽足外撇。立耳铸接于口、肩部,并呈立耳状向上延伸、外撇,俗称“朝天耳”,内侧对铸铭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环耳饰镂空钱纹。鼎口、颈部铸饰蝉翼纹,颈部加饰一圈凸弦纹隔断,肩腹分界明显,整器体大气雄,有力展现了祭祀用器的庄严感。
竹木器物
清光绪二十五年“灵应祠”五蝠捧寿兽足木雕神台
此神台为酸枝木制,长200cm,宽84cm,高95.5cm,整体作供桌形式,桌面攒边四拼板,面框冰沿盘起阳线,面下束腰打洼。四腿为膨牙收腿式,粗方料收腿式弯脚,收腿处雕龙头仰首衔咬状,外翻兽爪足。正面牙板以浮雕五蝠捧寿为中心图案,两侧依次雕饰葡萄、如意、盘长、葫芦及回纹,侧面牙板则以衔钱瑞兽、回纹和福寿图案作饰,整体寓意福禄如意,连绵无尽。神台的正面牙板上方刻有楷书“灵应祠”三字,表明谨奉灵应祠祭祀所专用。从牙板的五蝠捧寿,到腿脚间的龙首兽爪,木作装饰相互呼应,细节处均凸显了神台作为北帝祭祀用物的威仪与肃穆。
清木雕彩绘荔枝挂落
挂落是是传统古建筑中额枋下的一种装饰构件,既可用于室内隔断,亦可用于室外装饰,常用镂空木格或雕花板制作,因安装在上部呈悬挂状,遂得名“挂落”。
此挂落通长4.0米,宽2.9米,木雕[2]彩绘。挂落整体采用透雕技法,在上部和两侧大部雕以果实累累的荔枝树,两侧底端则雕饰濯涟白荷数朵,又作鸟雀、鸣蝉在虬枝错节之间嬉闹顾盼,与鲜红欲滴的荔枝相结合,更显动静交融。此挂落刀法深峻干练,彩绘细腻诱人,富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充分展现了岭南地区“蝉鸣荔枝熟”的季节特色,不愧是佛山地区晚清时期建筑木雕的佳品。
陶瓷器物
清乾隆粉彩龙纹铺首瓷香炉(连木座)
此炉为瓷质烧制,整体呈狮头炉形,口沿板折,微向外撇,颈肩收束,腹部圆鼓,并饰上下两圈花形鼓钉及两个素胎狮头铺首,胫部收窄,圈足。此炉为酱釉口沿,板沿面以粉彩绘饰开光花卉图案;腹部主体通景以粉彩绘饰祥云及装饰鼓钉的花卉,并绘矾红双龙争珠穿梭其间;颈部和胫部则各以青花绘饰回纹一圈。所配木座,雕饰如意云头形状,亦颇为精巧。炉身载有“奉敬灵应祠柱香”等铭文信息,确切记载了某地善信捐献瓷炉的时间和事由,是祖庙历史的重要见证。
明素三彩堆塑真武大帝瓷坐像
此坐像通高22.5厘米,瓷塑烧制,施蓝、紫、白素三彩釉。此坐像整体塑作洞天神龛状,洞沿堆塑祥云、宝瓶、仙鸟等,洞口下方塑绘层叠的水波纹;龛内塑真武大帝披发跣足、安坐高台,身着宽袖长袍、腰束嵌玉腰带,神情含笑可亲、温文儒雅;坐像足旁另塑交缠玄武一尊,台座两侧分立护法童子恭谨护持。
书画古籍
清生产图景通草画
此组绘画为通草绘制,每件均长29cm,宽19cm。四幅画面所选取的题材分别为砣玉制作、手工制鞋、号脉疹病和锻打铁器,充分再现了清代社会的工商业生产场景,是研究清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通草画是一种在广州地区生产、绘制于由通草茎髓切割而成的薄片上的水彩画,因其题材广泛,真实反映了中国本土风情,且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深受西方人的喜爱而大量用于出口,被誉为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明信片”。
清彩绘真武大帝、观音水陆画
此画长140厘米,宽73.5厘米,纸本设色。画面整体描绘了文武老少的护法神祗环侍在真武大帝和观音两大主神身边的情景,其中:真武大帝头顶光环、披甲持剑、掐诀端坐,神情威严沉稳,观音菩萨则身披轻纱白袍,手持净瓶,半跏趺坐,神态恬静慈祥。而四周簇拥的护法神只们,文神缎衣正貌、虔诚恬淡,武将甲胄岿然、落拓不群,少者涝洒惆侥,老者古貌清奇。众神恰似从九天云霄冉冉降临,或坐或立,或禅定或受参谒,姿态各异、仙逸灵动。
牙角玉石
明圆雕玄武石刻
此石刻长215厘米,宽150厘米,高75厘米。整体圆雕玄武形象,以长蛇匍伏在龟背上与灵龟同望远方,仿似凝神聚气、翘首以待。作为祖庙内难得的传世明代石刻,此石刻造型鲜活逼真,刻工雄浑干练,刀法刚健洒脱,见证了祖庙的沧桑变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牙雕刀马人物故事纹笔筒
此器是为笔筒,象牙雕制,口径10cm,高29cm,柱状直筒形,中空。此器口沿下饰一圈联珠纹及垂帘纹,而近底部饰一圈花草纹;筒身高浮雕大通景,以两树为界,一面雕饰刘璋迎刘备进益州故事题材,另一面则为殿前大战的场景。此器的牙质洁白温润,人物刻画主次分明,动静结合、形象突出,属于常见的戏曲题材。
古代钱币
清八卦十二生肖花钱挂饰件
此钱为铜质铸制,长6.7厘米,宽4.8厘米,挂饰类花钱,钱眼为圆形孔,正面铸八卦纹饰,背铸十二生肖图样及对应地支,钱上部接半月型饰件,开三孔以系带穿挂,正反面皆铸“挂”字。
花钱虽呈钱币形态,却非官方流通的正式货币,多为民间铸制,常用作娱乐的玩钱,辟邪挂件或压胜钱,常见有各式的吉语钱,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清“马上有钱”花钱挂件
此钱为铜质铸制,长5.8cm,宽5.3cm,挂饰类花钱,钱的整体由马形饰件与方孔钱相接而成。马饰件四蹄张迈,作飞奔状,通体毛发的刻画尤为细致,方孔钱正面铸“五子仲元”,背饰梢上梅枝,寓意五子登科,喜上眉梢。此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人寄望高中科举、升官进爵的真实愿望。
视频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走进广东佛山黄飞鸿纪念馆,感受一代宗师的德艺双馨!,搜狐,2020-12-01
- ↑ 中国木雕种类 ,搜狐,2019-03-08